中国呼唤工商文明——兼论企业家的社会责任
(4)中国出了孙中山、毛泽东和邓小平
中国近现代百年,我们落后挨打,外国人不断欺负我们中国,打了我们中国杀了我们中国人的人,烧了我们中国的房子,割了我们中国的地,还要让我们赔军费和辛苦费。而我们中国人不甘挨打受欺,进行了不断的反抗和自强运动。在中国反抗和自强的这个艰难过程中,中国出了个孙中山,出了毛泽东,出了个邓小平。他们是那个苦难年代中国人的代表,中国人的精神和性格通过他们表现了出来。中国败在洋枪洋炮上,洋枪洋炮是什么,是工业品,是以科技为基础的工业体系的产物。有科技和工业才能强国,这样的道理,我们中国人是从血与火的教训中得到的,是被打败后才明白的。满清后期的李鸿章和张之洞等开明官僚,是从战场上明白了这个道理。他们搞洋务运动,要造洋枪洋炮,中国的现代化就这样在战火中启动了,多难呐!大家慢慢发现,造枪造炮,没有一个配套的工业服务体系不行,所以又从造枪造炮中喊出了“实行商战”和“实业救国”的口号。多少知识分子脱下长袍马褂,丢掉古书,穿上西装,挽起袖子下海来搞实业!
与强调“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张之洞老先生不同,孙中山强烈感到要兴实业,非改造社会环境不可,他强烈感到当时的社会制度和思想观念不利于工商业的发展。我读过一些孙中山的书,我感到这个人很了不起。他并不善长于组织,孙大炮屡败屡战。中国人习惯以成败论英雄,孙中山并不成功,但中国人仍尊称他为国父,为什么?他这个人有一个非常了不起的优点,这就是他眼光非常正确,在大处有明确的方向和原则性。我不是研究孙中山的专家,我只读了些他的东西,自己进行了一个归纳,我感到他的逻辑是:工商发达才能强国,而共和制度才能让工商发达。所以他的一生就是为共和制度和工商业努力。辛亥革命刚结束,他就说:“此后社会当以工商实业为重点,为新中国开一新局面。至于政权,皆以服务视之要点。”共和政权以服务工商实业为要点,他看得非常清楚啊!他的目标特别清晰坚定。大家知道,在社会制度上,他领导的辛亥革命结束了中国几千年的王朝统治。在工商业方面,他与商人交往多,他还写了一本书叫《建国方略》,里面谈的主要是实业计划。他要建铁路、港口,要开矿,要办粮食加工、房地产、印刷等各种实业,称为“六大计划”,他还到处找外国银行去商量贷款来干这些事。实业他倒没有干起来,他身后是一个军阀混战的中国,但我们全世界的中国人都仍然尊重他。他了解西方,了解工商的力量,他知道西方的实力基础就在工商实业。
我们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当他交出权力,决定把总统的宝座让给袁世凯时,他自己选择了一条路—实业救国。他说,我有生之年不当总统了,放弃政治了,我要去筑铁路、开矿山、兴实业,这才能真正地振兴中华民族。孙中山先生希望通过兴办实业来使中国富强,这是我们的先行者啊!从行贿经商到官督民办,从官督民办进步到弃官行商,这是工商业者一步步脱离“官本位”的过程,我们的孙中山先生是带了头的。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很多官员下海,这没有什么耻辱的,没有什么可低头的,我也是改革开放后的第一代官员下海,我们无非是学学孙中山、追随孙中山吧!这是很骄傲的事嘛!今天我们在座的企业家,我们是孙中山的信徒啊!孙中山没能当上真正的总统,所以到今天他还是一个几乎没有争议的历史伟人。
孙中山大毛主席27岁。1911年春天,孙中山45岁,毛主席才18岁,这时我们年轻的毛主席第一次公开发表他的政见。他很勇敢地在学校的黑板上写上了自己关于中国的政治蓝图构想:孙中山当总统,康有为当总理,梁启超当外交部长。他那时人还年轻,脑子还有点糊涂,他不明白孙中山当时是共和派,康有为和梁启超是保皇派,当时是势不两立的。大概当时毛主席认为,反正他们都是名人嘛。1912年,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任中华民国大总统,毛主席的政治理想很快就实现了1/3了!在毛主席开始学会发表政见的时候,我们的邓小平同志还只有7岁,正被他爸爸揪着耳朵在家里读《四书五经》呢!谁知道毛泽东和邓小平后来会变得这么伟大!从孙中山去世到邓小平去世,共计72年,时间长吗?只是一个人一生的时间。
毛泽东统一了中国,建立了独立自主的民族国家,是新中国民族国家的缔造者,很伟大。
但是,遗憾的是他没有到工商文明的西方国家去留学和体验过,他没有在工厂和商界干过,他不太明白工商业的运行规律。他不喜欢商人,不喜欢企业家,不喜欢金钱。《毛泽东传记》中有一个细节,毛主席最后一次摸钞票是在参加秋收暴动前的时候,他被当地民团抓住了,摸出他袜子里藏的几个大洋,贿赂民团的人,那些人受了钱手软,一不小心把他放了,那才有了以后的一代领袖,从此他就再也不摸钱了。他一生都以谈钱为耻。你想想看,他不谈钱,不摸钱,没有财富贪欲了,没有了金钱的概念,怎么可能对工商业的价值会有感觉呢?
怎么能将工商业发展好呢?如果一位领袖的清正廉洁就建立在反对商业发展上,这问题就大了。
清正廉洁以牺牲经济发展为代价,这容易本末倒置。我个人可以不贪财,但不能因此而反对别人为财富而奋斗啊,这是百姓幸福和国家实力的力量基础!
但是,毛泽东毕竟是二十世纪的伟大人物。工商文明的大潮已席卷着包括他在内的所有精英人物。他也要搞工业化,他要以政治家的理想、热情和办法来搞工业化。也就是说,他要工业而不要商业,他不要独立的企业家阶层。他不太明白工业和商业是现代经济的两个轮子,相互离不开的。直到现在,有些人还有这种糊涂想法,他们尊重实业家不尊重商人,说商人只会倒来倒去,实业家才干的是正事。要有工厂来生产产品,要有商业网络来销售产品,这是配套的,工商是一家。但是,我要说一句客观的话,没有毛主席,恐怕今天中国的工商业不会有这么快的发展。这不是我的发明,而是两个印度人的发现。前年我见到两个印度共产党人,他们是到我们中国来取经的。唐僧、孙猴子过去到印度取经,现在印度人到我们这儿来取经了。他们说,在中国改革以前,印度有几件事没有中国人干得好,一件是工商业的基础设施,从道路、桥梁、电力、水坝和重工业。这是毛泽东时代留下的,靠组织劳动大军留下的。一件是男女平等,女人也要出门干活,女人是独立的劳动者。印度现在男女仍不平等,女性就业仍然是一大问题。这样中国的劳动力就比印度多一倍多。这是毛泽东时代留下的。男女平等是一大财富,我过去没有从这方面想过。一件是基础教育,中国的识字率比印度当年高得太多。基本的识字和计算,这是工商业劳动者的基本素质。一件是农村宗法制度被摧毁,地主被打倒,族长没有了,人与人平等化,小家庭普遍化。中国农村年轻人不再受传统宗法制度和宗教制度的等级束缚。这也是毛泽东时代留下的。所有这些,都是从事现代化的基础条件。嘿!有道理。毛泽东集中农村剩余建立了工业化的初始物质条件,扫荡了过去的等级制度和文化,塑造了中国人人平等的心理结构,也开启了一种英难主义和自信自尊的精神,这些都是现代工商业的基础条件。从这个意义上说,孙中山是中国现代化的探索者,毛泽东则是中国现代化的铺路人。我这么说,不是没有道理的。但是,我们搞企业的人都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下一页
Tags:
作者:佚名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