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
首 页商业源码原创产品编程论坛
当前位置:PB创新网文章中心信息化工商管理

中国呼唤工商文明——兼论企业家的社会责任

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 作者:佚名  来源:本站整理  发布时间:2009-02-04 23:20:23
的破坏和社会的混乱。科技文明之火一旦点燃以后,工商文明就以势不可挡的力量覆盖世界,顺之者昌,逆之者衰。工商文明需要一个什么样的社会关系,它的人与人的关系、官与民的关系是什么呢?这就是大家所熟悉的平等、自由、契约、法治的关系。因为工商文明为生产和建设为本,而不是以掠夺和分配为本,所以工商文明内部的阶级关系、官民关系是通过谈判和契约来完成的,不是暴力对抗。
比方说,过去认为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的利益是不可调和的,但现在我们明白,这是企业内部的中上层与中下层的关系,它们之间当然会有分配上的矛盾,但它们之间又是相互需要的。
谁死了都不行。没有好的企业家和优秀营销、技术人员,企业不可能发展。没有优秀的职工队伍,企业也不可能发展,谁离得开谁呢?江泽民的“三个代表”的讲话,是说明阶级矛盾在生产过程之中是可以调和的,各阶层是必须合作共存的。如果没有职工们的努力,如果说资产阶级不给职工合理的报酬、不支持职工合理发展的话,它就不可能形成资产阶级的利益,哪怕最小的利益。大家都在一条船上。当然,由于马克思主义的出现,由于社会主义整个尝试运动的兴起,都促使了资本主义国家新型工业国家进行了哲学上、思想上、理论上的置换,为社会内部的团结与和谐带来了改良。现代社会如果逐步进入工商文明,那么就把过去依靠强权、依靠暴力建立的文化给改造了,现在是依靠知识创造财富,依靠学习改变人生,依靠管理获得地位,依靠团队合作共同发展。
工商业的发展,使整个思想文化、社会结构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从我们中国人的基因里讲,我们是有实行“工商文化”的基本基础的,我们且不说吕不韦那么聪明,敢把皇权当成风险投资,连皇帝他都要来制造,我们只看一下一般的中国人,有几个不是精明过人善于利用资源的?中华文化非常智慧,我们可以把螃蟹腿里的肉挑出来吃掉;可以把蛤蟆的舌头剪下来炒一盘菜;四川田埂的边上,都种满了豆子。千百年来,有限的资源被我们中国人利用到了极至!资源丰富的南美人可能不理解,人均才1.6亩耕地,你们是怎么活下来的?我们活下来了,而且还开始高速现代化了!这种智慧和这种精细多么的惊人啊!我们勤奋,中华民族是世界上最勤奋的民族之一。我们贪财,凡是中国人都有发财的欲望,过年时大家一句句“恭喜发财”,世界上没有一个民族见面就恭喜人家发财的。你见过美国人、法国人、德国人见面就来个“恭喜发财”吗?贪财是工商业文明发展的基础啊!不贪财就没有了生产和财富,就没有了经济发展了。过去这种欲望被控制死了,压在心里,一旦开放商禁,这种基因就被激活了。我们都有一种自发的、自愿的想发财,在美国我和美国学生讲课的时候,我提醒他们,要小心中国人,我一回国就看见今天的中国人每个人眼睛都跟狼似的在发光,他们想发财呀!他们想获得财富,想通过财富获得社会地位,他们不再靠《四书五经》,不再靠读“人之初、性本善”,现在有了机会,小心啊!这种基础确实给中国走向“工商文明”创造了条件。连那些骂资本和贪财的理论家,他们其实也是靠骂来发财来谋生,他们眼中一样闪着发财的光芒!正因为有这种求财的强烈动力,所以即便在皇帝老子和官僚的任意管制下,在中国历史上还是有过晋商、有过徽商。近代兵荒马乱,还是出现了了不起的江浙财团。
改革开放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求财富为中心,中华民族的工商活力马上迸发,这是有了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以沿海为代表的经济持续增长。
我们肯定可以肯定地讲,工商业的生活方式,“工商文明”在整个人类文明中已经形成最大的历史潮流,原因就是人类的物质财富生活水平得以大大提高了。孙中山先生讲:历史潮流浩浩荡荡,顺制者昌,逆之者亡。当今中国的历史潮流是什么?就是“工商文明”的兴起和发展,就是我们企业在整个社会中逐步壮大,逐步走向发展,逐步获得社会承认的过程,这就是历史的潮流。当然,我是从一个搞企业的人的角度来讲的,和理论界的一些观点可能不同。我这样的想法,早几十年是不可想象的,就跟当年如果我们要求执政党代表工商集团,也要以“三个代表”的胸怀把我们包进去,我自己也因为云南红酒业有限公司对云南葡萄酒业发展的贡献,被选成了云南省政协委员,这在十几年前都是不可想象的。那毛主席不说你是右派反革命吗?所以我们说,从西方工商文明的兴起到对中国的影响,从中国的闭关锁国到改革开放,从小农自给自足的经济到工商业经济的发展,我们真应该想到,其实脉路很简单,这就是新生的企业和城市利益集团的兴起,这就是“工商文明”的兴起,这就是不可阻挡的企业家利益的发展,这就是整个社会的逐渐企业化,这是一条很清晰发展曲线。就我理想,发展是硬道理,其实就是工商业是硬道理,三个代表,其实就是代表工商业。
讲到这里,恐怕已是大逆不道了。今天的中国,仍是一个“官本位”为主的社会,官的原则仍是控制社会的基本原则。虽然现在我们已经强调,大社会小政府,强企业弱政府,减化政府强化企业,可是,我见的很多官员非常明确的讲到,政府再小还是政府,企业再大也还是企业。一个科长、一个县长到了,还是一种君临天下的态度,他们是来视察的,企业再大也是如此。我可不鼓动你们啊!如果见了县长当成朱侍郎,就把你们害了。无论“官本位”
如何在阻碍企业的发展,但是我们相信,人类的发展就是有铁的规律,这就是谁效率高谁就有优势。科技和工商业代表效率,这是一个世界的潮流。这不是说不要官了,而是要官来适应工商业的原则。发达国家再发达,也离不开官的服务,但是有一个前提,官是否按工商原则行事,是否按主权在民,按自由、平等、契约、法治的原则行事。如果我们要经商,如果我们要发展,我们必须去跟官僚阶层,必须这个阶层形成某种起码的、底线的共识,保护生产力,保护发展生产力的所有人,大家一起来发展最具生产力的工商文明。
我们看过《走向共和》,不知在座的各位有没有看过这部精彩的故事片,里头有一个商人在清朝时候为了发财,为了做皇帝的生意,他花五万两银子买了南洋的木,勾结朝廷官员,勾结中央财政部部长,以六十万两年银子卖给了皇帝。于是李鸿章气得发抖,把他抓起来。盛宣怀对他说:“你他妈混蛋,我干了一辈子商业也不像你那么黑心。”那商人双膝一跪说,我得六十万两,其中给李公公二十万两,给了谁谁谁十万两,又给了谁谁谁十万两,给了关税十万两,加上营运成本,我只赚了五万两,天地良心啊!我不勾结他们不行啊!
“你们看这个历史,这个时候”官本位“系统中的开明官僚们还在搞洋务运动,要用官僚的力量来推动现代化。张之洞老先生终于明白过来了,实业是力量基础,这是千年未遇之大变,这是中国民族必须迈过去的实业救国之路。他在湖北建起了中国最早的兵工厂,最早的炼钢厂。但是他有大问题,他干脆就相信”官本位“文化就能解决中国工商业崛起的问题。所谓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就是官为体,工商为用。对吧?他完全以官家思路,官家身份进行搞工业开发。钢厂开建以后,还不知道铁矿在那里,他的想法是,中国之地大物博,还愁没有矿挖吗!
先将工厂建立起来后再说。等工厂建成以后,才发现找不到适当的铁矿石。这就是中国近代工业的开始,开明官僚们脱开工商文明的基本原则,脱开市场经济,干脆用官文化来创造工商业。效果呢?投入了五百万两银子,要朝廷再追加一百万两银子,朝廷实在拿不出来了,没办法。当年一个张之洞,一个李鸿章,他们可以朝廷的擎天两柱,形同水火,两人老死不相往来,最后张之洞不是屈服了,求李鸿章把他的得意门生盛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下一页

Tags:

作者:佚名

文章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
PB创新网ourmis.com】Copyright © 2000-2009 . All Rights Reserved .
页面执行时间:34,328.13000 毫秒
Email:ourmis@126.com QQ:2322888 蜀ICP备050067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