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
首 页商业源码原创产品编程论坛
当前位置:PB创新网文章中心信息化行政管理

制度变迁的动力与主体

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 作者:佚名  来源:本站整理  发布时间:2009-02-05 14:31:12
展》(1880年l一3月)。《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版第3卷第739页。

[8] 参:恩格斯:《路德纸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1886年初)。《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版第4卷第251页。

[9] 参:恩格斯:《国际社会主义和意大利社会主义》(1894年10月)。《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2卷第560页。

[10] 参:马克思和恩格斯:《共产党宣言》(1847年12月一1848年1月)。《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版第1卷第285页。

[11] 参:恩格斯:《反杜林论》(1876年9月一1878年6月)。《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版第3卷第426、427页。

[12] 国家主义是勃朗科·霍尔瓦特在《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一种马克思主义的社会理论》(吉林人民出版社,2000年)一书中,在分析斯大林模式时提供的一种称谓,用来揭示其非马克思主义的特征。另参:顾自安,《国家主义与社会主义:霍尔瓦特社会理论述评》,载香港《二十一世纪》,2005年第6期。

[13] 参:塞奇·莫斯科维奇,《群氓的时代》,江苏人民出版社,2003年,第204页。类似的观点可以参考:(1)古斯塔夫·勒邦,《革命心理学》,吉林人民出版社,2004年,第50-62,76-90页。(2)古斯塔夫·勒邦,《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中央编译出版社,2005年,第9-20页。

上一页  [1] [2] [3] 

Tags:

作者:佚名

文章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
PB创新网ourmis.com】Copyright © 2000-2009 . All Rights Reserved .
页面执行时间:21,328.13000 毫秒
Email:ourmis@126.com QQ:2322888 蜀ICP备050067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