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企改革的成本该由谁承担
第二类是部分国有企业(含驻外中资国企)的负责人。他们是国有企业的直接经营者,即所谓的“内部人”,因而特别容易将国有资产通过各种途径据为己有。这些被百姓称之为国企的“蠹虫”之所以能够大面积繁殖,除了本身的贪欲之外,还与产权不明晰,缺乏有效的激励与约束机制不无关系。他们的敛财手段五花八门,早期多半是给自己发放各种形式的干部津贴、收受回扣、违规分成超额利润等;后来利用合资企业可以享受“三免两减半”的优惠条件,与外商串通大办假合资企业,将国有资产转移到假外资企业进行营运,盈利归自己,并将非法所得转移到国外,亏损则由国家承担。他们的亲友往往是这些假合资企业的中方总经理;1997年至1998年,政府大力推行股份制改造,出售中小国有企业被作为国企改革的一种新尝试而在全国范围内得到实施。同时也给国企“蠹虫”侵吞国有资产提供了极大的方便。他们利用平时聚敛的钱财,加上在买卖过程中玩弄各种手法,往往以非常低廉的价格购得国企或成为大股东,进而一跃而为私营企业主,昔日的工友只有部分能有幸被雇佣。有关专家估计,目前全国的十余万个私营企业主中,至少有20%是由原国企领导人脱胎而来的。剩下为数不多的国有大中型企业中,腐败现象也相当严重。2000年,审计署对1290户国有及国有控股的大中型企业的资产、负债和损益情况进行审计,查出企业因逃废银行债务、资金体制外循环、改制运作不规范等问题造成国有资产流失228.8亿元,发现大案要案线索78件,涉案金额6.13亿元。至于在沪深交易所挂牌上市的部分国有企业,尽管资产收益率低得惊人,少数甚至早应被摘牌,但其经营者的年薪却比许多绩优企业的老总高出一大截!
第三类是将权力转化为金钱的中介。这些人本身并不掌握多少权力或根本就没有权力,但他却能通过行贿等手段与国企负责人或国企主管部门套上关系,间接掌握权力,在企业的采购、销售乃至股票上市过程中攫取大量不义之财。
上述既得利益者目前已经形成了一个相对松散但势力庞大的利益集团,社会学家李强将其称之为特殊获利者集团。他们是国企改革的最大受益者,拥有巨额的个人财富,少数人的资产甚至超过10亿元。他们不仅在社会的经济生活中握有相当的发言权,而且在政治生活中亦发挥着直接或间接的影响,他们在学术界的代言人经常为他们造势、打气。他们实际上已经形成了一个集政治、经济乃至文化资本于一身的特殊社会群体。但是,由于他们拥有的财富绝大部分是“黑钱”、“灰钱”,所以内心一直不踏实,担心有朝一日自己的财产会遭到剥夺。因此他们一方面大肆洗钱,将资产向海外转移;另一方面加大对政府决策的影响,极力鼓吹将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写进宪法,企图使改革向有利于保障他们既得利益的方向发展。事实上,他们的努力还真收到了一定的成效,至少到目前为止他们从国企改革中获得的非法收益几乎没有受到法律和政策的剥夺,无论是早先推出的个人所得税法还是近年来正式实施的存款实名制以及利息税的开征,都没有很好地发挥调节收入分配的预期效果;至于最有杀伤力的遗产税的征收,有良心的经济学家已经呼吁好几年了,至今仍未付诸实施,足见所遇的阻力。但随着中国市场化改革的深入,既得利益者的安身立命基础势必受到动摇,毫无疑问,这些昔日的改革拥护者将成为改革的最大阻力。
所以吴敬琏先生提醒国人,要警惕这些既得利益者的反抗,以免使中国改革落入“权贵资本主义”的泥坑。
关注民生,实现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
在国企改革中,利益受损最大的当属下岗失业工人了。这是一个规模相当庞大的群体,据国家统计局副局长邱晓华披露,到2001年,国有企业下岗职工累计共2500多万人,通过各种渠道分流后,还剩下515万人没有再就业。非国有企业下岗还没有再就业的职工为230万人左右。到劳动部门登记的失业人员有680万人。三个数据相加,中国下岗失业人数在1400万左右。几乎相当于澳大利亚的全国人口。这还不包括未登记的失业、隐蔽的失业(在岗失业)和农村失业的人数。在今年“两会”期间,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部长张左己在回答记者提问时承认中国的“就业形势确实很严峻”。
这些与尚未脱贫的农民一起被社会学家划分为社会底层的下岗失业工人,既是中国社会主义工业体系的重要创立者,也是资本积累的主要贡献者;在伤筋动骨的国企改革中,他们成了改革成本的直接承担者和主要的利益受损者;但他们又是国企改革的积极配合者。他们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为国企改革让路。但是客观地说,他们受到的保护与补偿是远远不够的。尽管国家近年来加紧建设社会保障体系,并不断完善失业保险制度,但由于国家财力不足及其他原因,仍有相当一部分下岗失业者未得到有效保障。社会保障金的发放,也存在诸多问题,拿到社会保障金的人有的并非生活最困难的人,部分生活最困难的人并没有拿到社会保障金。另一方面,部分自营就业的下岗失业工人在经营过程中还往往受到一些管理执法人员的刁难、卡要。显然,他们并没有受到社会足够的同情与支持。
不过,尽管生活十分艰难,并且背负着沉重的思想负担,但绝大多数人并未灰心丧气,他们正在政府的帮助下,通过自己的努力,陆续走上再就业的道路。以微薄的劳动所得支持家庭的生活。对他们,我们无法不表示崇敬。
所幸的是,这些国企改革成本的直接承担者已受到越来越多的同情和关注,人们不应忘记,2001年“两会”期间,时任总理朱镕基在向与会代表宣读“十五”计划《纲要》草案过程中,先后获得6次掌声。其中,有两次掌声尤为热烈、持久:当朱总理说到国有资产不能量化给个人时,代表、委员送上第三次掌声,当他说到要防止收入差距过分拉大时,会场再次响起雷鸣般的掌声。这不仅表明了代表、委员对社会收入分配不公的强烈关注,也表达了对弱势群体的同情以及对党和政府寄予的厚望。而从去年9月到今年1月,中共中央以及国家有关部门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旨在推动国企改革,促进下岗失业工人再就业的政策措施,充分体现了党和国家对国企改革以及下岗失业问题的重视。
是的,现在确实已经到了采取实际行动的时候了。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国的综合国力不断增强,人民生活水平也了不同程度的提高,但贫富差距持续扩大也是不争的事实。尽管有人鼓吹现在还不是分蛋糕的时候,而应不管谁多谁少,大家都来做蛋糕;只要蛋糕做大了,大家都能分上一口。但是如果让10%的富人持续占有大块蛋糕,而让其他人只是埋头苦干,显然有失公平。
很难想象,中国的繁荣与强大能建立在贫富差距的不断扩大和社会稳定基础的逐渐倾斜上。
所以中国要保持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就必须使全体人民都能分享到改革和发展的成果。而要达成这样的目标,首先必须加快建立规范的市场经济体系,使政府和个人的行为同样受到法律的约束,坚决消除权力资本在中间环节对国有资产的掠夺,为市场主体创造一个公平的竞争环境;其次,要充分发挥税收的调节作用,在完善现有税种的基础上,尽快开征遗产税、消费税,加大反腐力度,让国企改革的既得利益者真正承担起改革的成本。同时加强个人信用制度的建设,减少居民的现金持有量,增加个人收入的透明度;第三,加快社会保障制度的建设,1999年,国家拿出500亿国债用于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近年来累计发行的数千亿元国债中也有一部分用于这方面的建设,劳动与社会保障部透漏,今年打算让参加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和失业保险人数都“超过一亿”,并将在一些经济发达的地区推行农村社会保障制度,这些都是大得民心之举,今后要做的是加大这方面的投入,扩大社会保障的覆盖面,并将其纳入法制化规范化的轨道。只有这样,改革才能得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与拥护,我们的国家才会永远充满希望。
Tags:
作者:佚名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