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新审视 20 年来的国企改革
●国有企业大面积亏损的原因分析。
●对我国自己创造的好经验不应全盘抛弃,对西方经济学也不应全盘肯定,而应从中国的实际情况出发,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改革开放已 20 余年,事物矛盾的方方面面均较充分地暴露。人们不应再像改革开放初期那样,走一步看一步说一步;而应该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重新审视改革开放的全过程,总结经验教训。
国有企业,特别是主导国民经济的国有工业企业的状况,是关乎我国社会主义前途和命运,以及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根本性问题。这里,我根据统计资料,对国有企业、主要是国有工业企业的改革作些初步探索。
一、我国工业格局已有很大变化
据统计, 1997 年全国国有工业企业工业总产值 29027 亿元,占当年全部工业总产值的 25 . 5 %,比 1952 年的 41 . 5 %下降 16 个百分点。比 1978 年的 80 . 8 %下降 55 . 3 个百分点。这种格局变化是改革之初人们所始料未及的。
马克思主义常识告诉我们,没有一定的数量便没有一定的质量。如果国有工业占全部工业的比重再下降,那么,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将发生动摇。
二、国有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的变化
1997 年,全国国有独立核算工业企业盈亏相抵后,利润总额由 1978 年的 509 亿元减少到 1997 年的 428 亿元,减少 16 %。这 428 亿元的利润,按当年汇率折算,仅相当于 51 . 6 亿美元,仅占当年引进外资 644 . 1 亿美元的 8 %。
1997 年,在 38 个主要工业行业中,有 25 个行业全行业亏损,占 66 %。除大型企业利润总额达 631 . 9 亿元外,中小企业总算账都是亏损的,中型企业亏损 103 . 3 亿元,小型企业亏损 100 . 81 亿元。
除国有工业盈利很少外,全国铁路、民航、邮政也是全行业亏损。
马克思主义常识告诉我们,积累是社会进步的源泉。企业没有盈利或盈利很少,就谈不上技术创新和技术改造。没有高新技术产品、生产技术落后,在当今世界强手如林的经济战场上与人竞争,取得胜利的把握是很小的。
三、国有企业大面积亏损的原因分析
1 .由于计划功能的弱化,导致大量盲目建设、重复建设。
我国是发展中的大国,工业发展史较之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落后几百年。我国的国力有限,发展经济主要靠内部积累 ( 我国没有条件也不会靠对外侵略搞原始积累 ) 。我们本应把有限的资金用在国家、民族最需要的项目上,以期用超常方式尽快赶上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可是,这些年我们却把大量资金用在低水平的盲目建设、重复建设方面。据全国第三次工业普查对 900 多种主要工业产品生产能力的普查,有一半产品的生产能力利用率在 60 %以下,像家用洗衣机、内燃机、金属切削机床、汽车、复印机、彩电、录像机、微波炉、空调器的生产能力利用率,都在一半以下。
2 .财政时国有企业取之很多,予之很少。
财政对国有企业的取予上,在某种程度上存在着对国有企业竭泽而渔、杀鸡取卯的倾向。这些年来,由于财政支出的迅猛增长,在连年赤字的情况下,不得不大幅度增加财政收入,而增加财政收入的担子则主要落在国有企业肩上。 1995 年国家财政收入来自国有经济的部分达 4441 亿元,比 1978 年的 985 亿元增长 3 . 5 倍,占当年全部财政收入的 71 . 10 %。
“叫马儿跑,又不给马儿吃草”。自 80 年代初财政“拨改贷”、“全额信贷”改革后,实际上,国家财政已基本上停止对国有企业直接出资,企业若扩大再生产,只能依靠自身积累。在此情况下, 1997 年全国国有独立核算工业企业全年缴纳的流转税 ( 含附加 ) 共达 2479 亿元,占当年产品销售收入的 8 . 9 %,比当年利润总额 427 . 8 亿元多 4 . 8 倍。而当年企业的利润总额仅占当年产品销售收入的 1 . 5 %。这还没有包括企业所得税。在当年全部国有企业上缴的 721 亿元的所得税中,有相当部分来自国有工业企业的利润。
1997 年国家财政支出达 9233 . 6 亿元,在向国有企业拨款大量减少的情况下,比 1978 年的 1122 亿元增长 7 . 2 倍。增长最突出的是行政管理费,该项支出由 1978 年的 52 . 9 亿元增到 1995 年的 996 . 5 亿元,增长 17 . 8 倍。国家党政机关和社会团体的职工人数也由 1978 年的 430 万人增加到 1997 年的 1080 万人,增长 1 . 5 倍。
3 .债务负担沉重、利息包袱大。
国有企业创造的财富除财政拿走一大块外,银行也拿走一大块。 1997 年末,全国金融机构对工业的短期贷款余额为 16527 亿元,按一年期年利率 10 %推算,当年应交利息 1653 亿元。从 80 年代初国家财政拨款改贷款后,企业的固定资产投资也改由银行贷款,按 1997 年全国独立核算国有工业企业的长期负债 13640 亿元推算年利息约为 1498 亿或 1596 亿元 ( 贷款期限不同 ) 。短期贷款和长期贷款两项当年应交利息约为 3151 亿或 3249 亿元,超过了向财政上缴流转税 2479 亿元的 27 %或 31 %。由于利息包袱沉重,企业流传着“不搞技改等死、搞技改找死”的说法。最终,由于企业无力还债,银行也背上了大量不良资产,存在着发生金融风险的可能性。
4 .地位不平等。
我国的国有工业在进入市场之前具有“先天不足”的弱势,进入市场时又不能与其他所有制工业在同一起跑线上展开竞争。西方的大工业在几百年的发展过程中积累了雄厚资金、掌握了最现代化的技术。而我国的工业基本上是建国后几十年内发展起来的,除少数产品外,技术一般比较落后,资金更不富裕,再加上我国国有工业企业担负着“企业办社会”的沉重负担。在进入市场后,外资等企业在税收等方面又享有优惠政策,因而国有工业企业在竞争中显得非常乏力,不少企业败下阵来。
5 .企业内部问题。
我国国有企业内部,由于党的领导作用削弱而造成的损失也是不可忽视的。企业的权力较普遍地得不到监督,腐败盛行。据《重庆晚报》京纪综文章披露:贪污受贿、侵占公款、化公为私,已成为部分国有企业中腐败的主要表现。纪检部门统计表明:近几年每年信访举报案件中 80 %反映的是这类问题。又据 1999 年 10 月 20 日《人民日报》在《让国企远离“黑洞”》一文中披露:近年来,在我们的一些国有企业中,国有资产流失严重,出现了令人痛心的“黑洞”、而“黑洞”的制造者,便是在国企中进行食污、贿赂以及玩忽职守等经济犯罪的“蛀虫”。这些“蛀虫”们有的利用企业改组、联合之机,侵吞、私分、挪用企业资产;有的在本企业中大肆进行贪污、贿赂、挪用公款,造成了企业严重亏损,以至将原本效益好的企业“吃”成了“亏损大户”;有的身在特困企业,仍作威作福,成了“穷庙中的富方丈”……据检察机关的权威统计,近几年他们查办的贪污贿赂、挪用公款案件中,国企人员的职务犯罪案占 1 / 3 以上, 1998 年 1 - 8 月,检察机关共立案查办国企人员贪污贿赂等职务犯罪案件嫌疑人 2 万余人,占同期检察机关立案侦查总人数的 43 . 8 %。
6 .由于监管不力、管理不善造成工业企业建设项目的损失浪费也是触目惊心的。
据 1999 年 3 月 12 日《中国青年报》张双武的文章透露:全国 1995 年以后竣工和 1996 年在建的 50 万元以上的 25 . 14 万个工程项目中,约 40 %的项目处于失控状态,这些项目或未经批准就开工,或未报建,或不进行公开的招投标搞“地下交易”,或“暗箱操作”。
全国政协副主席钱正英、全国政协常委何光远等 20 位全国政协委员就越来越令人担忧的建筑工程质量问题与国家计委、建设部等有关部门座谈。会议一开始,全国政协委员、民建中央副主席白大华就公布了这样一组数字:据有关部门调查,全国每年因建筑工程倒塌事故造成的损失和浪费在 1000 亿元左右。目前仍有 20 %的工程没有达到国家规定的质量标准。国家检察机关近几年查处的 10 多万起贿赂案件,涉及建筑业的竟占 63 %。
7 .
Tags:
作者:佚名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