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生能力和国企改革
同样的道理,当资本相对丰富的经济体想要维持低水平的技术A 时,也需要对于企业进行扶持。
上述在只生产一个产品的假想经济中所阐明的道理,运用到现实生活中一个有许多不同的产业,以及一个产业中有许多不同的产品的经济时[6] ,仍然成立。
现在我们放松只生产一种产品的假定,引入产业的概念。许多生产技术有关联的产品,共同构成了一个产业。比如数字控制机床、一般机械设备和通用的标准件共同构成了机械制造业。如图2 所示,I1、I2、I3分别代表某一产业I 中的3 种
说明:I1、I2和I3分别代表某个给定产业中,三种产品1 、2 和3 的价值为1 元等产量线
I 代表该给定产业中的各个产品价值为1 元等产量线的外包络线,也即该产业的1 元等产量线
C1C1、C2C2和C3C3分别代表资本相对丰富程度由低到高三种情况下的要素相对价格,同时也表示在对应的要素禀赋结构下1 元钱的等成本线
A1、A2和A3分别代表相应要素禀赋结构之下各种具体产品的成本最小化的要素投入结构
不同产品的等产量曲线,它们所代表的产值相同[7] ,但产品的特性和所使用的技术不同,平均相对劳动密集度I3大于I2,I2大于I1. 当这个经济的要素禀赋结构的水平较低,等成本线是C1C1时,一个企业只有选择I1所代表的产品,并以A1点所代表的技术来生产时,才是有自生能力的。当这个经济的要素禀赋结构水平提高,等成本线变为C3C3时,只有选择I3 产品并以A3技术来生产的企业才有自生能力。
一个产业其实包括许许多多像图2 中I1、I2、I3这样性质和技术有所差异的不同的等产量曲线。这些等产量线的外包络线就够成了该产业本身的等产量曲线,如图2 中所示,整个产业本身的等产量曲线I 是I1、I2、I3以及许多其他未标出的等产量线的外包络线。在这个等产量曲线中,每一点代表的是这个产业中的一个性质不同但产值相同的产品。
现在我们进一步把分析的视野由一个产业拓展到整个国民经济。国民经济有多个产业组成。如图3 所示,假定在一个经济中有三个资本密集度渐次降低的产业,分别由H 、M 、L 三条曲线刻划。H 、M 、L 表示三个归属于不同产业但是价值相同的等产值曲线,H 是资本相对最密集的产业,L 则是劳动最密集的产业。当这个经济的要素禀赋结构水平较低,其等成本线为C1C1时,一个企业选择进入L 产业或M 产业并生产以A1点的技术或A2点的技术所代表的产品时都是有自生能力的。但是在这个经济中,不管采用什么技术来生产,一个企业在资本最密集的产业H 中,都是没有自生能力的。当这个经济的要素禀赋结构水平提高,等成本曲线由C1C1变为C2C2时,这个经济就会出现技术和产业结构水平的升级。产业结构由原来的L 和M 升级到资本相对较为密集的M 和H.这个经济开始生产M 产业的产品,并且原来处于 L 产业的企业将缺乏自生能力而退出生产。在产品和技术选择上,M 产业则由原来的A2升级到A3点。
产业/ 技术结构的升级决定于资本和劳动相对价格的降低,而后者则决定于要素禀赋结构水平的提高。因此,在一个完全自由、开放、竞争的市场经济中,只有提高了要素禀赋的结构水平,产业和技术结构的水平才可以提高。而且,由于在自由竞争的经济中,企业的自生能力随着要素禀赋结构的提高和资本与劳动的相对价格的变化而变化,因此,只要提高要素禀赋结构的水平,这个经济的产业和技术结构的水平自然会随着企业的自主决策而提高。
说明:H 、M 和L 分别代表三个资本密集程度由高到低的产业等价值线
C1C1和C2C2分别代表资本相对丰富程度由低到高两种情况下的要素相对价格,同时也表示在对应的要素禀赋结构下1 元钱的等成本线
从图中可见,在资本相对稀缺时,有自生能力的产业是中等和低等资本密集度的产业M 和L ;在资本相对丰富时,有自生能力的产业是高等和中等资本密集度的产业H 和M ;另外,尽管在两种不同的资本丰富程度之下M 产业都具有自生能力,但是所选择的具体产品却是不一样的
从上述的讨论中可以看出自生能力和比较优势的概念高度相关,两者都决定于一个经济中的要素禀赋结构。自生能力是从企业的角度来分析问题,而比较优势则是以产业为讨论的对象。以图3 为例,当一个经济的要素禀赋结构水平较低,等成本曲线由C1C1来代表时,这个经济在劳动力相对比较密集的L 和M 产业有比较优势,在资本比较密集的H 产业则没有比较优势,而这个经济中的企业则只有在具有比较优势的L 产业或M 产业中,采取以A1或A2的技术来生产相应的产品时才有自生能力,而在没有比较优势的资本密集产业H ,则不管采用 / 生产何种技术/ 产品都没有自生能力。当一个经济的要素禀赋结构的水平提高,等成本线从C1C1变为C2C2时,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变为M 和H ,而企业则只有在此两个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中,采取以A3或A4的技术来生产相应的产品时才有自生能力,同样,在没有比较优势的劳动密集产业L ,则不管采用/ 生产何种技术/ 产品都没有自生能力。
在这里值得指出的是,一个经济中的各个企业面对的是同样的资本和劳动的相对价格水平,但在不同的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中,各个有自生能力的企业所采用/ 生产的技术/ 产品的资本密集度也不会一样。如图3 所示的3 个产业,当一个经济的要素禀赋结构的水平比较低,具有比较优势的是劳动较为密集的L 和M 产业,在M 产业上具有自生能力的企业所采用 / 生产的技术/ 产品A2比在L 产业上具有比较优势的企业所采用的技术/ 生产的技术/ 产品 A1的资本密集度高。其次,两个具有不同要素禀赋结构水平的经济可以在同一产业上具有比较优势,但要素禀赋结构水平高的经济中具有自生能力的企业所采用/ 生产的技术/ 产品的资本密集度,会比要素禀赋结构水平低的经济中具有自生能力的企业所采用的资本密集度高。以图3 为例,如果C1C1和C2C2分别代表两个具有不同要素禀赋结构水平的经济的等成本线,这两个经济都在M 产业具有比较优势。但同样是具有自生能力的企业,在要素禀赋结构水平较高的经济中所采用/ 生产的技术/ 产品为A3,其资本密集度高于在要素禀赋结构水平较低的经济中所采用的技术A2.
在上述讨论中,我们假定每个企业所面对的等成本曲线的斜率都相同,因此,在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中,企业可以采用/ 生产而能具有自生能力的技术/ 产品,只是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的等产量曲线上的一个点。如果要素市场发育完全,竞争充分,要素(特别是劳动力)可以完全自由地在地区、产业、企业之间流动,企业家以及其他要素市场主体之间不存在信息不对称问题,企业家在信贷和劳动力市场上的谈判能力相同,那么,要素市场会形成唯一的相对价格。然而,即使在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要素市场的发育不完善,竞争也是不充分的,要素在地区、产业、企业之间的流动不畅、摩擦大,交易费用高,市场主体之间的信息不完全对称,金融市场和劳动力市场上的行为主体在市场交易中的地位不对等。因而要素相对价格在地区、企业等之间就有所不同。因而在现实生活中,每个企业所面对的等成本线的斜率不会完全一样,所以从经验现象来观察,在一个经济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中,企业可以有自生能力的不会是一个点,而是一个区间。但是,要素价格水平在企业和地区之间的差异
Tags:
作者:佚名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