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产估价中涉及到的有关税费问题浅析—以深圳为例
一、对“税费”的基本认识
1.税费的实质和特征
这里所说的“税”应当是税收的简称,税收的实质是国家(或者地方政府或者政府有关部门)为了行使其职能,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方式,它有三个方面的基本特征:一是强制性,二是无偿性,三是固定性。
“强制性”——税收通常以“法”的形式,对征收捐税加以规定,并依法强制执行。“无偿性”——税款是国家的财政收入,国家既不归还,也无需支付任何报酬。“固定性”——指在征税之前,即以法的形式预先规定了课税对象、课税额度和课税办法等。
这里所述的“费”分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与“税”相近,如教育费附加、市政建设配套费、耕地占用费、拆迁补偿费等,这些“费”与“税”的实质和特征基本相同或相近;另一种“费”是一种与相关经济活动有关的交换价格,如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费、勘察设计费、招投标费、临时设施费、工程建设监理费等,这类“费用”的实质是一种正常经济活动所应有的交易成本,其特征是“个体”的经济活动不一定全都发生,但从“总体”上看,却是公开市场条件下公平交易的参照体。
2.税费与房地产估价的关系
我们这里所讨论的税费与房地产估价两种主要方法——收益法和成本法密切相关。如果把估价对象理解是一种权利,而不仅仅是估价对象实体自身,那么这里所述的税费就是权利人拥有该项权利或利用该权利创造收益所必须或者应当支出的成本和费用。
所以,如果不能全面掌握房地产估价中的有关税费并恰当运用,那么可能会造成估价结论的联疵。
二、与房地产估价相关的税法体系
税法是税收的法律表现形式,税收则是税法所确定的具体内容。我国现行税法体系有七大类:包括流转税、资源税、所得税、特定目的税、财产和行为税、农业税、关税。在这七大类税法中,与房地产估价直接相关的有:流转税类:营业税。
资源税类:城镇土地使用税。
所得税类:企业所得税、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
特定目的税类: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城市维护建设税、土地增值税、耕地占用税。
财产和行为税类:房产税、城市房地产税、印花税、契税。
农业税类和关税类在大多数房地产估价中很少涉及。与房地产估价有关的税法体系的分类,表明纳税义务产生的根源之所在,比如营业税,发生在商品的流通环节,就房地产而言,只要发生房地产的租售行为,其纳税义务也就随之产生。
三、用收益法估价涉及的有关税费
采用收益法对房地产进行估价时,概括地讲,所涉及的税费有:营业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房产税、土地使用税(费)、土地增值税、印花税。租赁管理费、保险费、土地收益金和所得税。
在房地产估价中如何确定上述税费,主要根据估价对象、收益途径以及价值定义来判断。估价对象的权利状况是我们确定税费首要考虑的一个因素:权利状况不同,所涉及的税费内容会有所差异。房地产估价在大多数情况下是对其权利的价值进行判断。收益途径是指估价对象通过售让全部产权获取收益,或是通过出租收取租金收入,或者两者兼而有之。价值定义是指估价结果的内含。价值定义不同,其所对应的税费问题也有所区别。这里我们主要讨论收益途径与税费的关系。
(一)出租性收益应当考虑的税费及其确定方法l.营业税:其法律依据是1994年1月 l日起施行的《营业税暂行条例》和 2001年 1月 1日起施行的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通知,前者适用于单位出租房地产的经济行为,后者适用于个人出租房地产的经济行为。两者的税基均为租金收入,纳税义务人也均为取得租金收入的出租人,所不同的是税率有所差别:前者为5%,后者为3%。
2.城市维护建设税:其法律依据是《城市维护建设税暂行条例》,税基为营业税额,税率为:城市市区7%、郊县城镇5%、农村1%。
3.教育费附加:其法律依据是《征收教育费附加的暂行规定》,税基为营业税额,税率不分城市市区。郊县城镇和农村统一为3%。
4.房产税:其法律依据是《房地产税暂行条例》和221年1月1日起施行的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通知,前者适用于单位出租房地产的经济行为,后者适用于个人出租居民住房的经济行为。两者税基均为租金收入,税率分别为12%和4%。
5.土地使用税(费):其法律依据是《城镇土地使用税暂行条例》,其计税(费)的基准为实际使用土地的面积,税率由土地所在地的省级或市级人民政府规定。深圳市称土地使用费,其标准见深圳市规史旧土局深规土(1997)267号文。
6.印花税:其法律依据为御花税暂行条例》,其税基为租金收N,税率为 0. l%。
7.租赁管理费:其法律依据为《深圳市房屋租赁管理条例》,取费基准为租金收入,费率为2%。
8.保险费:保险公司对房产的保费率。
9.土地收益金:其法律依据为《城市房地产管理法》,计算范围仅限于划拨土地上的房屋出租,计算基准为租金中所含土地收益,其具体计征标准由当地省市规定。
10.所得税:其法律依据为《企业所得税暂行条例》和《个人所得税法》,其税基均为应税所得,对于企业单位有33%、27%、18%、15%等多档比例税率,个人出租适用的税率为10%。
(二)产权售让性收益应当考虑的税费及其确定方法
1.营业税:其法律依据是《营业税暂行条例》,税基为销售房地产的销售收入,税率为5%。
2.城市维护建设税:其法律依据是《城市维护建设税暂行条例》,税基为营业税额,税率为:城市市区7%、郊县城镇5%、农村1%。
3.教育费附加:其法律依据是《征收教育费附加的暂行规定》,税基为营业税额,税率不分城市市区。郊县城镇和农村统一为3%。
4.印花税:其法律依据为《印花税暂行条例》,其税基为销售合同金额即销售收入,税率为0.03%。
5.土地增值税:其法律依据为灶地增值税暂行条例》,税基为售让取得的增值额。税率为差额累进税率,分别为30%、的院、50%和60%四个档次。
6.土地收益金:其法律依据为《城市房地产管理法》,计算范围仅限于划拔土地上的房屋出售和转让。通常情况下是房地合一进行估价,估价结果再扣减“补交地价”。深圳市的实际情况是根据取得土地使用权的方式(划拨、协议、历史用地、改变用途等)有所区别。
7.所得税:其法律依据为《企业所得税暂行条例》,其税基均为应税所得,对于企业单位有33%。27%、18%、15%等多档比例税率。
关于所得税是否要扣除,这个问题在房地产估价的实践中尚有争议。按照《房地产估价规范》和中国房地产估价师执业资格考试指定辅导教材《房地产估价理论与方法》相关内容的规定和论述,用上述两种进行估价时,不考虑所得税的问题。但在有关“假设开发法”的内容规定和论述中,有关“开发利润”都要扣除,那么“所得税”不扣,何谓利润?好象不太合理。
我们认为,所得税应当作为收益法(包括由收益法演变的其他方法)在计算净现金流量或净收益的扣除项目,理由简述如下:首先,所得税是国家以“法”的形式载明经济行为发生的主体之一必须向国家尽的义务,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