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准则的理论结构
关于财务报表的要素。一共列了10个,即资产、负债、权益(净资产)、业主投资、派给业主款、综合收益、收入、费用、利得和损失共十类。与我们的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这6个要素相比,以上10个要素的设置显得比较灵活,相互之间有众多的重合之处。这10个要素包括了非盈利组织的要素,如净资产。
值得一提的,是其中的综合收益这一要素。综合收益指除业主投资及派给业主款之外的权益的变动。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将"收入 - 费用 + 利得 - 损失"的结果称为"盈利"(Earnings),盈利加上会计政策变动的影响,称为净利润(Net income)。净利润加上其它综合收益即构成综合收益。通过综合收益这个要素,就可以将以往直接进入资产负债表的权益的变动作为企业收益的变动反映了出来,从而能够全面反映企业除所有者投资和派给业主款以外的权益变动。1997年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发布了综合收益准则,要求企业提供综合收益信息。
尽管收入与利得都按权责发生制确认、费用与损失都按配比原则确认,但考虑到收入与费用源自会计主体持续的主要或核心业务,而利得与损失来自边缘性或偶发性交易,其性质并不相同,因此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将收入和利得分列为两类会计要素,同样,也将费用和损失加以区分。
关于企业财务报表的确认和计量。概念公告中所讲的确认和计量不是特定项目的确认和计量,而是从理论上明确确认的标准。这四条标准是:(1)符合定义;(2)可计量性;(3)相关性;(4)可靠性。凡符合这四个标准的,均应在效益大于成本及重要性这两个前提下予以确认。其中,"可计量性"有两个条件,即能够找到可靠的属性和相关的属性对会计要素进行计量。其实,相关性和可靠性单独列为确认标准并无必要,因为二者都是可计量性的题中应有之意。
关于计量属性的描述,FASB并未对演绎法一以贯之的坚持下去,而是采用了归纳法,列举了历史成本、现时成本、现行市价、可变现价值、现值等等计量属性,这也是当前多种属性并存的理论背景,也说明计量标准的统一是一个具有渐进性质的过程。
六、中国会计准则的理论结构
在描述中国有没有理论结构时,我们通常会说基本准则相当于美国的概念框架或理论结构。近一个时期以来,不少同志建议对基本准则进行修改,使其理论上严密、概念上准确、体系上完整,从而真正成为指导中国会计准则建设的理论依据。其实,基本准则起码在这样两个方面不具备理论结构的意义:第一,它既是制定具体准则的依据,同时也是有关企业会计核算的基本要求和指导思想,后者可能意义更显著一些;第二,这个基本准则采用法规语言,受到体例的局限,没有、也不可能象美国财务会计概念公告那样对与会计准则密切相关的概念加以阐述,所以将它作为一个理论结构那样要求,勉为其难。再从中国目前会计实务的现状看,会计实务在相当程度上表现为多层次和不成熟,不具备建立理论结构的实践基础。要建立首尾一贯的会计准则理论结构,除了抄写国外的现成写法外没有其他途径,而离开中国现实环境的理论结构,其实际价值是大可怀疑的。
Tags:
作者:佚名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