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民族企业的经营管理思想
【内容提要】近代民族企业的经营管理思想主要有四个方面:一是开拓市场和占有市场的思想;二是筹措资金和运用资金的思想;三是人才开发与培养的思想;四是营建企业精神的思想。这些思想的确立与实施,使中国近代民族企业得以在同帝国主义国家的企业的竞争中为自己争得了一席之地。
鸦片战争以后,由于外国资本主义势力的日益深入,加速了中国封建社会的瓦解和商品经济的发展,也为中国近代资本主义企业的兴起创造了条件。19世纪60年代,中国先是出现了由洋务派创办的官僚资本主义企业,继而到70年代末,民族资本经营的企业渐次产生。中国的民族资本企业自出现以来,就受到了外国资本和官僚资本的双重排挤和压迫,是在夹缝中求得生存和发展的。在与外国资本激烈的竞争中,虽然他们在资金、原料、技术和设备方面都处于劣势,但却能得以逐渐发展和壮大,并敢于与外国资本相抗衡。究其原因,除客观的世界经济形势和历史条件给民族资本企业的发展提供了一时的有利时机外,一个重要的原因,就在于中国有一批民族企业家,他们在民族企业艰难、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自己颇具特色的经营管理思想并运用于企业管理的实践,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一、开拓市场和占有市场的经营管理思想
民族企业为了争取自身的生存和发展,重要的任务就是从它所要达到的经营目标和战略高度,来适应市场的变化。在对市场进行科学预测的基础上,制定企业的计划,组织生产,指导企业的经营。在国外商品充斥中国市场的情况下,要赢得市场并在竞争中获胜,就必须打破洋货独霸市场的局面。民族企业在提高产品质量、开拓市场方面,其经营管理思想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加强质量管理,开拓流通市场
外国在华企业凭借其资本雄厚、技术先进,生产出物美价廉的产品在市场上销售,以图挤垮民族企业。这就迫使民族企业在产品质量上下工夫,用名牌优质产品开拓市场,占领市场。名牌产品是企业的生命线,关系到企业的成败,企业不创立自己的名牌产品,就不能建立企业的信誉,就得不到社会的承认,很难在市场上站住脚跟。创制名牌国货产品对企业的发展是一种强有力的推动,它不仅是民族企业生存能力的表现,也是民族企业家抵御外侮,以国货优质产品击败洋货,在市场上为民族工业的发展赢得一席地位的爱国主义精神的体现。民族企业家深深懂得,“凡百业如欲抵御外侮,专持国家保护政策与社会爱国心理,而不力图改进产品,实非竞争之根本办法”(载《中国民族火柴工业》)。为此,一些民族企业莫不精心生产出自己的独具特色的名牌产品,如:荣宗敬(公元1873年-1938年)、荣德生(公元1875年-1952年)兄弟企业的“兵船”牌面粉;宋fěi@①卿(公元1898年-1956年)东亚毛纺厂的“抵羊”牌毛线;简照南(公元1870年-1923年)、简玉阶(公元1875年-1957年)兄弟企业的“双喜”、“飞马”牌香烟;张謇(公元1852年-1926年)大土毛纺厂的“魁星”、“红魁”、“绿魁”棉纱等。在与洋货竞争中,这些产品都得到了社会的广泛信任和赞誉,充分显示出名牌优质产品对企业兴旺发达的决定性影响。
要保证产品的质量,必须在产品的原料上和产品生产过程中严格管理,并不断更新产品,提高产品质量,改善产品性能。因此,民族企业家对以下管理原则非常重视。
1.注重原料质量,保障原料来源
原料的好坏直接影响产品质量的优劣。民族企业所创名牌,无不从原料质量入手。所谓“熟货之良梏,视乎生货之优劣”(张謇,《实业文钞》)。穆藕初(公元1876年-1943年)在收购原料时,以质量为第一标准,他主张宁可多花钱,也要采购优质原料。荣氏企业生产的“兵船”牌面粉之所以在市场上经久不衰,是因为荣德生对原料选购有严格的规定,他指出“货好必真工,优质需实料”(《荣氏企业史料》,上册)。因此,该企业在各处所办的麦庄,绝不收失晒热伤的小麦,进仓小麦皆由专人负责挑拣。民族企业家在严格控制收购质量合格的原料时,还提倡“广集国内所有工业制品原料,分别研究,以期有得”(张謇,《实业录》)。他们对原料的选购可以说是到了十分挑剔的地步。
为了保证原料的质量,张謇在1900年创办了通海垦牧公司,自己生产原料。到1920年,共开垦数万亩土地,可产棉花116 000担。穆藕初也极力主张改良中国的棉种和扩大种植面积,强调“棉质不改良,纺织事业亦难求充分之发展”(穆藕初,《藕初五十自述》),他专门租地成立穆氏试验场,从事改良棉质之研究。民族企业家的实践活动说明,没有丰富的原料,工业的发展就会失去坚实的基础。因此,他们在自办试验场、农垦场的同时,也曾上书政府,希望能实施改良计划,提高国产原料的质量。拿荣氏兄弟来说,他们曾一再向政府当局条陈“大农计划”案、“垦边”案以及“振兴农业、复兴工业”案等,呼吁“改善农业生产条件,重视农业的发展,以促使民族轻纺工业得到充足的原料供应”(荣敬宗,《开拓西北,推广植棉案》)。民族企业家的这些经营思想,不单单是从企业利益考虑,也是从整个社会出发的,它反映了民族资产阶级以实业推动社会进步,促使国家富强的强烈愿望。
2.引进先进设备,提高产品质量
一个企业要增加产品数量,提高产品质量,必须不断采用新设备、新技术。民族企业中一些资本雄厚的企业,对机器的扩充和设备的更新都比较重视,他们不断引进性能先进的设备,以保证产品的质量。荣家企业加强质量管理的成功之道,就是“设备求其新”(《荣氏企业史料》,上册)。他们认为,要生产出与洋货相媲美的国货,就必须引进设备,作为保证产品质量的物质基础。仅以茂新厂为例,1905年曾向英商怡和洋行订购18寸英国钢磨6部,新机落成后,生产出的产品品质优良,推销甚爽。1913年又改装美式机钢磨24部,使产品质量达到优异。范旭东(公元1883年-1945年)是民族企业家中靠科学技术创办化学工业的典型,他认为“先进的科学技术为企业之本”(《天津文史资料选集》,第23辑),企业的发展必须以良好的技术设备为物质基础。他坚持不惜花费资金购买最先进的机器设备,追求最先进的技术。他所创办的水利制碱公司在生产中遇到困难时,决定拿出重金到美国购买最先进的烧锅。在他委任侯德榜(公元1890年-1974年)出国购买设备时,特别强调要以最新式和质量优秀为首要条件,其“工艺和设备都必须是先进的”,“在这方面如有闪失,将会给我们带来千古的创痛”(李祉川,《侯德榜传》)。正是依靠先进的技术,保证了产品的质量,使水利制碱公司生产的“红三角”牌纯碱,在1926年万国博览会上获得金质奖章,为中国工业产品赢得了荣誉。
(二)削价竞销,以价格低廉争得市场
生产出高质量的产品,并不等于已经占领了市场。民族企业要在与外资企业竞争中夺得市场,除确保产品质量优胜外,也要充分考虑市场需求者的消费水平和当时的社会生活水准,否则,即使质量甚优,而价格高于洋货,产品也会无人问津。因此,针对洋货的低廉价格,民族企业在降低产品成本的基础上,也采用低价促销策略,以赢得市场。简氏兄弟曾认为:“货必求美而胜英美,而价钱则贱过英美,人心自然推向”(《南洋兄弟烟草公司史料》),这就是南洋烟草公司与英美烟草公司在市场竞争中所采用的竞争策略。民族企业家还认识到,采用廉价策略,使产品在市场上尽快出售,就可以加快流动资金的周转,这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价格的高低,而国货产品价格的定位,应视市场上同类洋货价格而定。张謇认为,价格高低的标准在于促使产品“利在速售”,因此应根据市场行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