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
首 页商业源码原创产品编程论坛
当前位置:PB创新网文章中心信息化工商管理

乡镇企业概念新解

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 作者:佚名  来源:本站整理  发布时间:2009-02-04 23:36:28
【本文由PB创新网为您整理】
乡镇企业的内涵主要是指乡镇企业在区域经济中所处的地位以及内在的组织、产业、技术、布局结构等因素的总和。乡镇企业的外延则是指乡镇企业所囊括的对象、涉及的范围。两者都有其特定的含义,但在不同时期会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如何正确把握好乡镇企业的内涵和外延,对促进区域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有着十分积极的意义。 


问题的提出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完善,乡镇企业无论是量的扩张,还是质的提高都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难和挑战,其发展进入了~个全新的历史时期。面对新情况、新问题,各级党政组织和企业自身都身感压力和困惑,或多或少出现“不适证”,其主要表现为:

政府:对乡镇企业的认识出现反复,信心不足、劲头不大,缺乏持久的紧迫感和使命感。受传统思维的影响,认为乡镇企业是农村经济的补充,忽视了乡镇企业在农村经济和整个国民经济中的重要作用。致使在领导摆布上,把乡镇企业人为一分为二甚至一分为三,时而归农口,时而归工口,时而又归商贸口,出现“谁都管,谁又不愿管”的局面,尤其是对乡镇企业迅猛发展的“户办、联户办”两个轮子的管理,始终不能很好的理顺。在精力安排上,一方面,一些地方对财政、计生、综治工作实行“一票否决”,工作力度大,县乡政府领导的精力难以保持均衡、持续、有效投入乡镇企业。另一方面,各级党政组织“国有企业老大”的思想根深蒂固。国有企业一有风吹草动,就表现出惊慌失措,“只管国有企业下岗,不管乡镇企业上岗”的现象相当普遍。

主官部门:乡镇企业主管部门的工作主要是对乡镇企业实施“规划、协调、监督、服务”等职能。在计划经济时期,各级乡镇企业局依靠手上掌握的物资指标等,对乡镇企业的管理得心应手,甚至可以左右乡镇企业的经营活动。但随着一批批乡镇企业的相继转制变型,部分或全部产权变为民有民营,纯之又纯的乡办企业已不复存在,不断涌现出来的个体私营经济更多地依靠市场这只无形的手来合理配置资源,不再找政府、找部门,使乡镇企业主管部门感到实施管理的对象没有了,过去的管理手段也失灵了。乡镇企业主管部门“无用论”也随之出现。 

企业:随着买方市场的出现,融资难度增大,市场竞争的加剧,乡镇企业的经营者感到无所适从,企业应该生产什么产品?应该如何打开产品销路?应该如何解决资金的阳难?应该如何打破“三角债”的困扰?等等,都感到束手无措。

社会:不能全面理解乡镇企业所涵盖的范围和对象,片面认为乡镇企业便是乡镇办的企业,数量少、规模小、效益差,不可能有如此高的产值和如此好的效益,对乡镇企业的数据始终持怀疑态度,认为有“水份”,是在搞浮夸。

出现上述情况,归根结底是对新时期乡镇企业内涵与外延不能很好把握。

乡镇企业的加快发展,赋予了其内涵与外延新的内容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尤其是1992年邓小平南巡以后,乡镇企业顺应改革开放的潮流,如鱼得水,长足发展,无论是社会地位,还是经济结构都有较大的变化,出现了一些新的特点和趋势。

从其内涵分析,实现了三个转变。

首先,社会经济地位,实现了由“微不足道”向“举足轻重”的转变。发展初期的乡镇企业是铁业社、木业社、竹业社、缝纫社、理发社等的代名词,仅仅是为了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基本生活而组织生产,在社会经济中属于“补充”地位,不足挂齿,其总产值、工业产值也少得可怜,到1978年,全国的乡镇企业总产值和工业产值只占全国社会总产值和工业总产值的9%左右。从吉安市的情况看,1978年,全市乡镇企业完成总产值8283万元,完成工业产值5725万元,占当年全市农村社会总产值和地方工业产值的10%左右,上交国家税金仅为300万元,占当年全市财政总收入的比重不足5%。经过几十年的摸爬滚打,乡镇企业增加值和工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和工业增加值的半壁江山。吉安市乡镇企业完成总产值113亿元,是1978年的136倍,上交国家税金3.64亿元,是1978年的115倍,全市地方财政收入“三分天下有其一”。由此可见,不断发展的乡镇企业已经成为区域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主要增长点,为丰富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提供了实践经验。

其次,产权和投资主体上,实现了由“单一主体”向“多元主体”的转变。乡镇企业发展初期,~般乡办企业便是乡政府投资兴办,村办企业就是村里投资兴办,经营上全部为“乡有乡营、镇有镇营、村有村营”,乡镇企业真正成了基层政权机构拥有直接经营的企业,其所有权、经营权“两权不分”。近几年,各地通过不断加大企业产权改革的力度,大部分乡镇企业都在不同层面上进行了产权的转让,企业所有制结构有了明显的变化,加上大量外资和民间资金的涌入,使乡镇企业产权和投资主体呈现多元化、混合型的趋势。去年,全国乡镇企业中集体企业内部非集体资本已经占到了2/3,超过了集体资本。

再次,区域布局实现了由“分散经营”向“相对集中”的转变。乡镇企业发展初期,强调就地取材、就地加工、就地销售的“三就地”原则,企业大多办在当地,以致造成布局上的极度分散。近几年来,各地积极引导乡镇企业逐步由“村村点火、户户冒烟”向“相对集中、连片开发”发展转变,取得了许多成功的经验。到去年底,全国已建成或在建乡镇工业小区4万多个,集中到建制镇和工业小区的乡镇企业已经达到25%以上,有的地方高达50人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乡镇企业中聚集在工业小区和小城镇的约有30%。

从其外延分析,其所有制结构,实现了由“四轮驱动”向“多轮驱动”的转变。1978年以前,乡镇企业只是单一的社办工业,尽管80年代逐步发展了一些农、商、建、运、服等一、三产业。但这个时期的乡镇企业R是勉强形成了传统意义上的“乡办、村办、户办、联户办”“四轮驱动”的格局。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市场经济使各种生产要素在不同区域、不同行业、不同所有制之间流动,优化配置和重组,不同所有制企业相互投资、相互融合,新型的企业组织形式和财产组织形式大量出现,股份合作制、股份制、个体私营经济以及各种形式的联营和中外合资企业迅速发展。乡镇企业真正形成了“多轮驱动、多业并举、多轨运行”的所有制格局。

乡镇企业要实现二次创业,必须走内涵与外延发展同时并举的路子

乡镇企业经过多年的发展,无论在经济实力,还是在管理经济,人才资源等方面都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和教训,具备了实现二次创业和两个根本转变的条件。如何抢抓机遇、奋力拼搏,是摆在各级党政组织和领导面前的一项迫切任务。

第一,要提高认识。首先,要达成“发展县域经济,就必须大力发展乡镇企业”的共识。县域经济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和基本单元,毫无疑问应该把大力发展乡镇企业作为县域经济的重中之重倾注大量的精力。要对乡镇企业高看一层,厚爱一分。实践充分证明:哪里的领导重视,那里的乡镇企业就发展快。其次,要达到“发展乡镇企业,就必须走内涵发展与外延并举的路子”的共识。作为一个经济欠发达的地方,乡镇企业总量还不大,其经济效益、运行质量、整体素质还不高,只有既抓内涵挖潜,又抓外延扩张才能促成质和量的全面提高。

第二,要拓宽思路。在成分上,进一步放开手脚,乡办、村办、联户办、户办以及股份合作、联营、外商投资企业一起L,不限速度看效益,哪种所有制形式效益好,有利于推动生产力发展,就发展那种形式,而且在注重效益的前提下,能发展多少就发展多少,能发展多快就发展多快。在我们这样一个欠发达省份,尤其是个体私营企业、三资企业、股份合作制企业的发展,更应该把步子迈得大

[1] [2]  下一页

Tags:

作者:佚名

文章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
PB创新网ourmis.com】Copyright © 2000-2009 . All Rights Reserved .
页面执行时间:14,687.50000 毫秒
Email:ourmis@126.com QQ:2322888 蜀ICP备050067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