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元转向多元——— 关于中国执政党政治整合方式的对话
罗峰:(以下简称罗)王老师,我读过 您和谢岳博士合写的发表在《学术月刊》上 的一篇文章,题目是《社会整合:!"世纪中 国共产党的政治使命》,这篇文章在社会上 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它不仅被《新华文摘》 全文转载,而且还获得了去年上海市哲学 社会科学优秀论文一等奖。由此我联想到 现在大家十分关心的执政党的执政方式和 领导方式问题,我想问您的是:整合方式是 否是其中的重要内容?
王邦佐:(以下简称五)是其中的应 有之义吧。对任何执政党来说,要牢固地维 持其执政地位,一个重要的前提条件是其 政策和主张要获得民众的支持和认同。因 此,在执政的环境发生结构性变化的情况 下,执政党的执政方式随之也需要进行调 整。这里有必要指出的是,千万不要笼统地 讲“转变执政方式”,而是要界定在一定的 层面上并且赋予它确切的内涵。譬如西方 许多国家的执政党通过“三权分立”的方式 执政,而我们党是通过人民代表大会和党 领导的多党合作方式来执政的,在这个层 面上不存在“转变执政方式”的问题,所要 转变的是传统的或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 某些领导方式,即需要通过组织的再造、行 为方式的变革和政治文化的塑造进行自身 的整合,并在此基础上,将各种新的因素纳 入到已有的或新的体制框架之中,从而实 现对社会的整合。执政党只有在完成自身 整合和社会整合的基础上,才能获得大量 的执政的合法性资源。所以,执政党的政治 整合,对保持政治体系的稳定发展,进而推 进政治发展和政治现代化,是至关重要的。 当然,执政方式和领导方式,不仅限于此, 它还包含着更多的内容。
罗:我注意到您提出了两种整合,即 社会整合和政治整合。关于社会整合,您是 指社会不同的要素或部分结合成为一个统 一、协调的整体的过程及结果。执政党的社 会整合是指执政党为了实施本党的政治纲 领或达到一定的政治目标,通过一定的方 式将社会分散的、多元的、异质的要素纳入 到一个既定的结构性框架之内,在这里,社 会是作为执政党的对象而存在。那么,政治 整合呢?
王:执政党的政治整合,包含了比社 会整合更丰富的内容,即执政党除了要对 异质的社会进行整合之外,还要对自身进 行整合,即执政党为了提高对社会的整合 效度,从成员角色、组织结构、文化价值等 方面进行调整和变革。执政党并不是仅仅 为了自身的整合而整合,其最终的指向是 通过开挖更多的政治资源,为实现其政治 纲领和增进民众的福祉。
罗:既然执政党的政治整合是执政党 作用于政治体系和社会的重要手段,从历 史的纬度来看,它们同样存在于计划经济 年代。那么,在计划经济年代的执政党的政 治整合方式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年代到底 有没有不同?
王:这个问题,是非常重要的。计划经 济年代的执政党的政治整合和社会整合模 式是相同的,其典型的特征是“一元化”,在 那种模式下,从社会来看,国家和社会高度 统合,社会缺乏独立的自主发展空间,很难 形成严格意义上的与国家行政权力有别的 公民社会,尽管其表象为社会自组织力的 缺乏,但从实质上看是执政党强大的政治 影响力抑制了社会的活力。在党政一体化 的格局下,不仅社会,而且政府也缺乏相对 的自主性。在那种背景下,在一定意义上, 各级政府实际上是执政党的执行机构。这 样,执政党的政治整合是一种基于纵向结 构、单向依赖的权力关系的等级控制,它通 过“泛政治化”的途径并借助体制的力量对 社会加以横向分割,把社会经济关系转化 为政治行政关系,以维持上层对下层、中心 对边缘的有效控制和社会行动的统一和有 序性。可以简单地说,一元化的政治整合方 式通过党组织延伸的广泛性和深入性把国 家内、社会内以及国家和社会间的各种复 杂的关系都整合为单一的党内关系,并通 过党内的组织纪律来保证这种整合形式的 实现。这种单向的一元的政治整合方式是 以远离社会个体的特性为代价的。
罗:是的,现在同过去不同了。自改革 开放以来,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渐进展开, 从“计划为主,市场为辅”到“有计划的商品 经济”再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市场作为 资源配置的手段已为人们普遍认同和支 持。在市场经济的推动下,社会主体和市场 主体焕发了活力,自主意识日益提高,其表 象是人们在理性的成本—收益的算计中实 现着自身的价值。经济体制的变动呼唤着 政治上的变革和调整,简政放权、政企分 开、党政分开、中央和地方关系的调整,以 及随后的政府职能转变和政府机构改革, 国有企业改革等等,所有这些变革不仅增 强了政府的相对自主性,而且使社会的组 织力明显提高,一个多姿多彩的多元的社 会已逐渐形成。在这种格局下,不管是自主 还是被动,在客观上,执政党传统的政治整 合方式遇到了挑战。 王:好,你帮我回答了你提出的问题。 那你能分析其中的原因吗?
罗:我想可不可以这样解释,即随着 改革开放向广度和深度推进,社会上出现 了日渐扩大的自由行动领域,社会交往的 范围和效率在不断扩大和提高,计划体制 下社会横向分割和隔离的状态已被打破, 人们在利益的诱导和共同目标的追求过程 中联系日益紧密。由于交往、沟通的渠道日 益增多,特别是随着单位体制的解体,民众 获取生存资源的渠道日益多样化、分散化, 这样,整个社会关系趋于多元化和复杂化, 社会成员更易于被纳入到广泛的社会网络中,而不是传统的单一的政治体系内。所 以,这种挑战的出现,最主要的原因是市场 经济激发了整个社会的创造欲望,从而使 计划体制下同质性的社会日益转变成为一 个多元性的社会,正是由于这种社会生态 环境的置换,要求执政党的政治整合方式 进行相应的变革。不知王老师对此有什么 看法?
王:我同意。从理论层面上讲,多元社 会的出现并不必然导致社会整合力的提 高,社会整合往往滞后于社会结构的变迁。 当一种整合形态向另一种整合形态转变 时,由于传统的整合力量在逐渐消解,新的 整合力量一时又难以马上发挥作用,所以, 新的整合形态面临着更大的挑战和压力。 但不管怎样,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形态下 的执政党的政治整合的逻辑应该是适应多 元社会的要求,即从一元整合转向多元整 合,从单一的外在控制转向支持和引导多 元经济社会主体的利益诉求。在政治整合 过程中并不消除社会的异质性,相反,要充 分发挥和调动它们的自组织性和自律性。 这样不仅减轻执政党的政治压力,而且增 强了社会包容性,扩大了执政党政治整合 的社会基础。
罗:从一元整合转向多元整合,这个 概括很有新意。但我的疑问是,这是否会削 弱执政党的领导地位?
王:实际上,在政治整合过程中,执政 党通过其固有的政治优势,来支持和引导 民众进入市场和政治过程,这样不仅不会 削弱党的领导,相反,它为政治整合奠定良 好的社会基础。由于中国是一个历史久远 的超大型社会,传统政治体制由于其惯性 而在现实的政治运作中仍然有一定的影 响,成为制约政治现代化的一种习惯性力 量;又由于现阶段中国处于一种深刻的转 型期,各种复杂的利益关系盘根错节,再加 上改革进入到“深水区”,阶层的分化、贫富 的悬殊和城乡差别的扩大,引出了一系列 的问题和矛盾;还由于中国是一个后发现 代化国家,发达国家的“示范效应”和现代 化问题接踵而至所带来的强大压力,使中 国实现现代化道路漫长而曲折等等,所有 这些都要求作为中国工人阶级先锋队和中 华民族先锋队的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其政 治领导地位,增强其政治权威性和合法性, 这是中国走向现代化的重要政治资源和根 本保证。从一定的意义上来看,“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正
Tags:
作者:佚名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