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
首 页商业源码原创产品编程论坛
当前位置:PB创新网文章中心信息化行政管理

非正式制度的管理效能及其建设

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 作者:佚名  来源:本站整理  发布时间:2009-02-05 14:31:26
族成员会议决定重大问题。在氏族的基础上,还出现过由几个氏族组成的胞族组织,其管理公共事务的具体形式有胞族议事会、宗教仪式和军事组织等。由若干相同或相近血缘关系的氏族或胞族联合而成的社会组织就是部落,它有部落全体成员大会、氏族代表组成的部落议事会和部落首领管理等。总体而言,原始社会公共事务管理虽存在管理机构,但没有成文的法律和规章,遇事均是按习俗来进行公共事务管理,是一种习惯性的管理。习俗可以理解为一种非正式的内在制度。内在制度是从人类经验中演化出来,它体现着过去曾最有益于人类的各种解决办法,包括各种习惯、内在规则、习俗和礼貌。


  (二) 农业社会


  在农业社会,尽管阶级形成了,国家诞生了,但其中的经济、政治、文化等管理,仍未能独立形成门类,都还从属于国家管理之中。国家管理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管理方式开始制度化。由于管理内容的复杂化,国家就必须有一套人们共同遵循的规章制度,这也是与氏族管理的一个重要区别。这些规章制度,有的直接采用法律的形式出现,如著名的巴比伦“汉谟拉比法典”,秦王朝的刻石诏书,古埃及的刻石法律等等。也有的虽然成文,但不以法律的形式出现。尽管如此,国家管理依然需要依靠“习惯法”,管理中还有约定成俗的、伦理道德的、心理的等多种管理方式。如古代中国有重农轻商的传统,商人被认为是“五蠧”之一,“无商不奸”的理念影响了中国社会千百年。


  (三)工业社会


  到了工业社会,尤其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由工场手工业发展到机器大工业之后,社会性大生产对管理的要求使其重点由行政管理转向生产领域的经济管理,并使二者从统一的国家管理中分离出来。这个时期,国家行政管理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法制管理。在农业社会,法制只是暂时的、表面的或不完备的管理方式,而资本主义的法制管理却能使整个国家在宪法和其它法律的规范下正常运转。这一时期更大发展的是经济管理。大规模生产需要最有效的制度,制度化管理包括建立工具的标准、工作的质量和数量、通过选择工艺和制定时间表来协调工作流程、工资的激励、成本核算等。雷恩总结:制度化管理是走向科学管理的序幕。 随着科学管理理论的产生以及“经济人”假设的深远影响,管理的制度化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然而所强调的仅是正式制度的规范,非正式制度逐渐被忽略。


  (四)信息社会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管理方式和管理理论又产生重大变革。信息时代表现出的基本特征包括信息化、网络化、知识化和全球化等。与之相适应的新管理的特征首先表现为管理手段的信息化。信息是现代组织管理活动的起点,是预测和决策的基础。组织必须高度重视信息管理,要逐步建立高效灵敏的信息管理系统。其次是管理理念的人性化。以人为本已经成为现代管理的一条基本原则,人性化管理充分尊重人的个性和自由,同时强调企业的共同利益,使组织成员共同致力于维护组织集体利益。再次是管理组织的柔性化。柔性化组织结构是一种通过减少管理层次,精简管理职能机构,优化人力资源配置而建立起来的一种富有弹性的新型团体组织,具有较强的灵活性和适应性。这种“高科技与低情感”的矛盾,使非正式制度的重要性重新昭现出来。


 


  四、非正式制度建设的途径:现实的视角


 


  纵观管理发展历史,管理制度化程度从低到高,经历了一个制度变迁的过程。诺思认为“结构”指制度框架,“变迁”指制度创立、变更及随着时间变化而被打破的方式。 制度变迁有两种类型:诱致性制度变迁和强制性制度变迁。诱致性制度变迁指的是现行制度安排的变更或替代,或者是新制度安排的创造,它由个人或一群人,在响应获利机会时自发倡导、组织和实行。与此相反,强制性制度变迁由政府命令和法律引入和实行。 管理制度变迁可以理解为管理制度创立、发展、不断演化的过程,其中的非正式制度也在不断演变和发展。不过,由于非正式制度是长期自然演化而来,所以强制性变迁比较困难,而诱致性变迁才是合理和有效率的。


 


  (一)更新管理理念


  中国自古以来就强调将价值取向的信念伦理置于首要地位,与传统经济相适应的思想意识对经济社会生活的影响极为深刻,因此,思想理念的转变是我国非正式制度变迁的核心内容。在当前市场经济体制建立的过程中,我们经常碰到与传统农业经济相适应的家族观念、平均主义、关系取向、人情观念等为表现的非正式制度,并严重地影响市场经济制度的运行。突出的表现如家族主义与市场游戏规则的矛盾、讲人情关系与契约信用的矛盾以及“官本位”与“能力本位”的矛盾等等。这就要求我们在市场化的进程中,切实推进市场经济的文化基础的建立,以革新家族管理和非契约管理等传统观念,树立适应市场经济的法律观念和契约观念等,以促进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与完善。


  (二)建设管理道德


  道德伦理规范是非正式制度中的重要因素,对社会管理活动会产生重要影响。管理道德是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随着管理理论的成熟逐渐被提出的。管理道德上的问题在现代中国是非常严峻的。典型事例如《人民日报》1998年2月7日和8日的报道,山西省朔州地区假酒中毒案,不法分子用工业酒精甲醇兑白酒,造成222名群众中毒,20多人死亡。所以,道德对于管理,不仅是提供价值指导和行为规范,不仅是培养道德者和管理对象的道德品质,而且也具有直接的管理功能。如果把管理道德理解为管理者的道德和管理组织的道德两方面,那么,管理道德行为的改善就必须从这两个方面进行。


  (三)塑造组织文化


  组织文化是指在组织管理领域内产生的一种特殊的文化倾向,它以无形的“软约束”力量构成组织有效运行的内在驱动力,实质上是一个组织在长期发展过程中,把组织成员结合在一起的行为方式、价值观念和道德规范的总和。它反映和代表了该组织成员的整体精神、共同的价值标准、合乎时代要求的道德品质及其追求发展的文化素质。它是增强组织凝聚力和持久力,保证组织行为的合理性和规范性,推动组织成长和发展的意识形态的总和。由于组织价值观是整个组织文化的核心和灵魂,因此选择正确的组织价值观是塑造组织文化的首要战略问题。一旦选择和确立了组织价值观和组织文化模式,就应该强化成员认同。


  (四)促进制度均衡


  非正式制度与正式制度是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从制度起源来看,先有习俗习惯、伦理道德等,然后才在此基础上形成正式法律、政治制度,所以非正式制度是正式制度产生的前提和基础。另一方面,非正式制度作用的有效发挥,也依赖正式制度的支撑。非正式制度的约束是非强制性的,只有借助一定的强制性的正式制度的支持,才能有效地实现其约束力。在中国的市场化进程中,由于采取了政府主导型的强制性制度变迁,使得中国的非正式制度变迁严重滞后,结果导致正式制度与非正式制度的不协调,出现了种种社会问题。针对这种矛盾,我们应该采取积极措施,加速渐进式改革的步伐,通过正式制度的改革来促进非正式制度的变迁,以实现制度的均衡,保证两者在推动市场经济发展中的协调和相容。


 


 


 


  参考文献


 


  ① 康芒斯:《制度经济学》上册,商务印书馆出版,1962年版。


  ② 范咀华、张绍学、杨明亨:《现代管理基本理论和方法》,四川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


  ③ 诺思:《经济史中的结构与变迁》,上海三联书店,1994年版。


  ④ 科斯等:《财产权利与制度变迁》,上海三联书店,1994年版。


  ⑤ 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


  ⑥ 柯武刚、史漫飞:《制度经济学》,商务印书馆出版,2000年版。


  ⑦ 雷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Tags:

作者:佚名

文章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
PB创新网ourmis.com】Copyright © 2000-2009 . All Rights Reserved .
页面执行时间:23,734.38000 毫秒
Email:ourmis@126.com QQ:2322888 蜀ICP备050067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