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
首 页商业源码原创产品编程论坛
当前位置:PB创新网文章中心信息化人力资源

劳动者主权是我国市场经济制度的基本特征

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 作者:佚名  来源:本站整理  发布时间:2009-02-05 11:54:50
【本文由PB创新网为您整理】
内容提要: 马克思经济学说的灵魂是劳动者主权,马克思深刻揭示了劳动者主权形成的条件,描绘了劳动者主权代替资本主权的历史趋势,预测劳动者主权是未来新经济制度的特征,维护劳动者的主权地位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本质要求。

关键词:   资本主权 寻租资本 劳动者主权
   

一、 经济制度的权力结构

  经济制度的权力结构是由生产权力结构、分配权力结构、交易权力结构、消费权力结构融合而成的有序系统,而在这一权力系统中处于起点、对整个权力系统具有主导作用的权力就是经济制度权力结构中的主权,简称经济主权。经济主权贯穿于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即社会经济结构的各个环节中,如果一种主权只存在于生产过程,而不存在于消费过程,相反,如果某一经济主体在消费过程中起主导作用,但却不在生产过程中承担相应责任,则这种主权是不全面的,其地位也是不稳定的,因而也就不构成特定经济制度的主权形式。
  一个经济主体,要处于特定社会经济制度的主权地位,必须同时具备两个条件:第一,必须拥有或掌握特定历史阶段起主要作用的生产要素;第二,能够应用先进的生产方法或先进的生产工艺有效地使用这些生产要素,也就是说,它能够将生产要素根据生产力已经达到的水平进行有效的配置。以机器大生产为主的工业社会,资本是起主要作用的生产要素,尽管劳动是财富的源泉,但是活劳动并不直接形成价值,只有活劳动中的有用劳动,并且与生产资料结合在一起,物化在商品中,才能形成价值,成为社会的可用财富。这种状况也就决定了劳动力的所有者在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权力结构中处于从属的地位,同理,资本的稀缺性及其在社会经济结构中的支配地位决定了资本的所有者在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结构中的主权地位。然而,正因为劳动具有创造价值的属性,因此当劳动一旦有条件摆脱对资本的依赖,这种形式的劳动就会成为处于主导地位的生产事素。这时不再是劳动依赖资本,而是资本依附于劳动。社会生产结构的这种变化也就决定了具有这种劳动特质的所有者在社会经济制度结构中的主权地位。以信息技术为主要特征的知识经济,对物质资本的依赖程度很小,在这里一种有用的活劳动直接就能形成价值,一条信息,一个好的建议常常可以创造出非凡的财富来。因此,知识经济的来临必然为劳动者主权地位的确立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

二、 劳动者主权是马克思经济学说的灵魂

马克思经济学说的灵魂应是贯穿于马克思全部经济理论中的主线,这条主线就是劳动者主权,也就是说,“劳动是生产的真正灵魂”。⑴马克思的其他经济理论都是从属于这条主线,为了更好地论证这条主线服务的。
马克思创立的劳动者主权论并非是偏袒劳动者忽视资本作用的主观见解,而是通过严谨的理论论证和丰富的实践检验得出的科学结论。马克思的劳动者主权论大体包括以下内容:
㈠、劳动者主权的理论依据。劳动价值论和生产力决定论是劳动者主权的
两大理论依据。劳动价值论包含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劳动一般的理论,劳动的一般理论科学地说明了人类社会不同历史时期的物质则富,劳动都是其存在和发展的真正本源;二是特殊形式的劳动,马克思主要考察了生产剩余价值的劳动。生产力决定论是马克思创立的历史唯物论的重要内容,这一理论认为,人类社会发展和进步的最后的、根本的根据是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力中起主导作用的是劳动者的创造力,在生产力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中唱主角的只能是、也从来就是劳动者的主体性行为。当科学技术的发展达到这样一个高度,资本所有者已经无能力驾驭这种先进的生产力,因而不得不将资本的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资本的运营日益成为一种专门的劳动技能时,劳动者主权地位的物质基础也就具备了。
㈡、劳动者主权的论证。 这种论证主要体现在以下内容:⒈、福利源泉论;马克思用他创立的剩余价值理论和资本积累理论为武器,揭穿了所谓资本家养活工人的神话,工人不仅创造出了自己需要的生活资料,而且养肥了资本家,工人的劳动是资本主义社会福利增长的源泉;2、消费效益论;工人的消费与资本家的消费有着完全不同的性质,从再生产的角度分析,工人的消费是一种生产性消费,是劳动力的生产和再生产,而资本家的消费却对社会生产无任何正面意义,它不会使资本增加,而只能是社会财富的纯粹消耗。3、经济动力论;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动力来自两个方面,即资本和劳动,工人的经济动力不仅来源于生活资料的压力,而且来源于劳动的天然创造性。因为任何一种有用劳动在创造价值的同时,也创造出了新的劳动方法、积累了新的生产经验,推动了科学技术的进步。在这两种动力中,来自资本的动力是暂时的、有限的,当生产能够给它带来剩余价值时,资本的动力就维持着,否则,这种动力就递减甚至消失。相反,来自劳动的动力却是长久的、无限的,如果说在资本主义社会这种动力还来自于生活资料的压力,那么在科学技术高度发达,实现了“各尽所能,按需分配”的共产主义社会,劳动成了生活的第一需要,劳动者的劳动热情就会像火山一样爆发出来。⑵
㈢、资本主权向劳动者主权的转化。马克思的《资本论》深刻地揭示了资 本
主权形式的特征,同时也描述了资本主权向劳动者主权转化的特点和规律,提出了经济制度的主权形式从资本主权向劳动者主权转化的必要条件。1、以科学技术的进步为主要特征的生产力的发展已达到这样高的程度,以股份公司为代表的社会资本代替个别资本成了资本的主要形式,资本经营的效率也主要决定于经营者,而所有者的约束作用从企业内开始向企业外部转移,原来的个人约束已被制度约束所主导。2、劳动者自我意识能力的增强,“他们越来越被迫起来要求利用这种财富和生产力为全社会服务,以代替现在为一个垄断者阶级服务的状况”。⑶3、社会制度的深刻变革。随着新的生产关系的产生,上层建筑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社会有了一套新的规则规范经济主体的行为,这些规则赋予劳动者在社会经济制度中的主权地位。这样的社会也就是马克思所说的共产主义社会(包括共产主义社会的低级阶级段与高级高段),因为,共产主义社会已具备了劳动者主权存在的必要条件:首先,生产力的发展已经达到了这样高的阶段,人们积累财富的欲望已被积累知识、提高劳动技能的兴趣所取代,知识和人才成了社会的主要经济资源;其次,社会的物质财富极大的丰富起来,劳动不再是谋生的手段,而是人们不可缺少的一种生活方式,资本的多少也并不能完全体现个人的社会地位与社会价值;第三,人们的道德水来也达到了一个与高度发达的生产力水平相适应的新阶段,鄙视单纯占有和支配财富的行为,倡导发展个人才能,各尽所能,奉献社会的行为将成为占主导地位的道德规范。⑷
不难看出,如果用价值标准判断,劳动者主权与资本主权的社会认可度是截然不同的,资本主权的确立依据是效率,但它忽视社会公平,甚至以牺牲公平换取较高的经济效率,资本主义社会“劳动生产力的提高和劳动量的增长,是以劳动力本身的破坏和枯竭为代价的”。⑸而劳动者主权形式确立的标准有两个,一个是效率标准,另一个是道德标准,这里的效率是建立在公平基础上的,是把人的主观能动性充分调动起来了的效率,这里的道德是以劳动光荣、奉献光荣为主要特征的道德,这种道德本身就是提高经济效率的制度保证。因此,劳动者主权比资本主权有更高的社会认可度。

三、 劳动者主权是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要求

究竟什么是社会主义,邓小平同志曾经做过肯定的回答: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是共同富裕,⑹这种建立在诚实劳动基础上的、以社会生产力

[1] [2]  下一页

Tags:

作者:佚名

文章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
PB创新网ourmis.com】Copyright © 2000-2009 . All Rights Reserved .
页面执行时间:9,156.25000 毫秒
Email:ourmis@126.com QQ:2322888 蜀ICP备050067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