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大旅游:拓展大市场
作为改革开放产物的成都旅游业,虽然起步较晚,基础较差,但发展较快,前景很好。旅游资源的开发加快了步伐,旅游产品不断推陈出新,旅游从业人员队伍逐步壮大,旅游“六要素”(行、游、住、吃、购、娱)配套发展。全市现有旅游涉外饭店35家,其中星级饭店29家(五星级1家、四星级2家、三星级5家、二星级18家、一星级3家),涉外床位由1990年的5227张发展到现在11400张,省级度假区1个、各类度假村近120个;旅游汽车公司4家,旅游航空包机公司3家,旅游专列4对;各类旅行杜110家,其中经营国际旅游业务的12家,经营国内旅游业务的98家;旅游商品定点生产企业88家,其中国家级8家、省级23家、市级57家,旅游定点销售企业2家;旅游定点外饮点26家、购物点22家,旅游基础设施已具规模,综合接待能力不断增强。“八五”期间,虽因种种因素影响,港、澳、台游客有所下降,但外国游客保持了上升趋势;旅游创汇自1991年以来持续上升,每年以10.8%的速度增长,五年累计创汇1.78亿美元,比“七五”期间创汇翻一番;国内旅游业发展迅速,5年累计旅游人数为6241万人次,年均增长率为12.4%,比“七五”年均增长率高11个百分点。5年累计国内旅游收入为65. 04亿元,是“七五”期间的8倍,年均增长率为28.9%。从1995年来看,我市国内旅游总收入为41.5亿元,占全国1800亿元的23%,占全省1183.3亿元的35.2%,占我市国内生产总值715亿元的5.8%,在全市国民经济众多产业中已形成鲜明的新兴产业形象。
全国旅游业目前已进入国际国内两个市场有机结合、互补互促的大旅游、大市场、大产业阶段。面对新的形势和要求,必须清醒看到成都市旅游业发展的差距;在旅游资源的开发上还缺乏支柱项目和拳头产品,产品老化、品位不高的现象还较突出;开拓旅游市场的力量还不强,制约对国际市场大面积、深层次的开发;旅游市场秩序混乱、旅游服务质量不高的问题还未得到根本的扭转和改善;不少旅游企业素质不高,实力不强。难以形成规模经济和强大的竞争力量。
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指出:实现经济体制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变,是两个带全局性的根本转变;抓好“体制转轨”、“增长变型”的转变,就抓住了改革与发展的核心和关键,就掌握了各项工作的主动权,为使成都旅游业快速、持续、健康地发展,必须紧紧围绕实现“两个转变”,抓住机遇,开拓奋进;重点突破,全面推进;优化产品、整体促销;狠抓质量,提高效益;适度超前,协调发展,以创建全国优秀旅游城市活动为动力,面向大市汤,组织大运行,发展大产业,树立“熊猫故乡”、“四季风光”、“文化名城”的成都旅游总体形象,形成市区、近郊各具特色并辐射跨省区的“三环”旅游网络格局,培育和建立国际旅游、国内旅游、出境旅游相互促进、协调发展的旅游市场体系,努力把成都建成全国的旅游名城,尽快跨进旅游发达城市的行列。到2000年,当年接待境外旅游者21~23万人次,实现创汇1.25~1.37亿美元;2010年当年接待境外旅游者47万人次,创汇在1995年的基础上翻两番,达到1.75亿美元,2000年接待国内旅游者2540~2657万人次,国内旅游收入达到76~80亿元人民币;2010年当年接待国内旅游者5000~5300万人次,国内旅游收入达到300~318亿元人民币。
目前,加快旅游业发展的机遇与挑战同在。为此,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着重解决好以下“五个适应”的问题:
一、在思想观念上,要适应抓大旅游、抓大产业的要求
旅游业是创汇创收的外向型综合性很强的新兴产业。成都市委、市政府历来十分重视,早在199O年底就把发展旅游业列为了振兴成都经济的“四大开发(工业、农业、高新科技、旅游)之一,市委书记黄寅逵同志、市长王荣轩同志在多次会议上都强调要把旅游业的发展作为成都经济的新的增长点。如何把领导的决策变为发展我市旅游业的强大动力和实际行动?当前,原重要的是进一步解放思想,促进观念的不断更新。一是要进一步提高对旅游业作为新兴产业地位和作用的认识,充分认识旅游业在国民经济中带动和促进关联产业发展的多功能作用,在对外交往和经济、科技、文化交流中的桥梁和媒体作用、在扩大对外开放中的先导作用、在树立一个国家和地区形象中的“窗口”作用,增强抓大旅游、抓大产业的观念;二是各级党委、政府对旅游业在本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要明确定位,提高重视程度,增强抓旅游业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坚持“政府主导型”发展战略,促进各相关部门支持配合,通力合作,尽快使旅游业真正成为对外开放中的先导产业、第三产业中的龙头产业、国民经济中的创汇支柱产业;三是增强机遇和发展意识,国际环境和国内条件都十分有利,我市旅游业由快速起步阶段已进入了大发展阶段,有优势的资源基础、坚实的物质基础、良好的工作基础和广泛的社会基础,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支持和兴办旅游,特别是要吸引大企业、大集团跨部门、跨行业投资兴办旅游业;四是进一步树立市场竞争意识,增强加快发展旅游业的紧迫感和危机感,纵观旅游业发展的激烈竞争态势,正确分析和估价我市旅游业当前优势劣势的变化,既要看到优势很多,只要敢于正视我市原有的“中转”辐射优势、价格优势等方面日趋减弱,周边省、市旅游业发展的竞争压力增大,因势利导,扬长避短,满怀信心,打好主动仗。
二、在宣传促销中,要适应开拓大市场、实现大合作的要求
加大宣传促销,开拓旅游市场,是加快旅游业发展头等重要的问题;开发市场的广度和深度,是宣传促销成效的具体标志。为尽快扭转我市国际客源连年下降的趋势和国内旅游组织化程度低的状况,争取日、美、欧市场稳中有升,港、澳、台市场客源回升,周边市场逐步发展,新兴市场不断拓展,研究确立我市客源市场的开发策略,加强国内外客源市场的分析与预测,根据出现的问题及时提出对策,强化市场开发的针对性,不断改进捉销的方式方法,增强宣传促销的有效性,根据国家旅游局每年推出的宣传促销主题,成都两年一度的“国际熊猫节”及举办的各种传统节庆活动,紧紧围绕树立“熊猫故乡”、“文化名城”、“四季风光”的成都旅游总体形象不断优化、更新旅游产品,开展宣传促销,为了拓宽国际客源市场、积极探索建立能与境内旅游供给能力相适应、与境外旅游竞争对手相抗衡的促销机制。坚持统一对外、整体促销的原则,强化联合促销,调动企业开发市场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争取各有关部门的支持配合,进一步搞好与各新闻媒介的联合联姻,建立与国内外、省内外、市内外的大合作,组成全天候的立体宣传促销攻势,形成多元化、全方位开放的旅游市场体系。
三、在旅游产品的开发上,要适应市场的导向和出拳头产品的要求
旅游基础设施的建设、旅游资源的开发,是发展旅游业的基础和依托;开发具有特色的旅游拳头产品,才能对海内外旅游者产生强烈的吸引力。因此,必须下大力抓好旅游产品的开发,搞好旅游产品结构的调整和不断优化更新。首先,要按照出优势产品、出配套产品、出规模产品的思路搞好成都旅游总体规划,使规划具有科学性、战略性、指导性和实用性,并严格按照总体规划的要求进行开发建设,防止低水平项目和重复建设的现象。第二,坚持以市场为导向,突出重点、突出特色的原则,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和重点项目的建设,抓好“中华熊猫世界”这一世界垄断旅游产品的开发,四季风光带以两个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为重点,抓好西岭雪山为代表的纵向四季风光带开发和都江堰青城山为代表的横向四季风光带的开发,同时抓
Tags:
作者:佚名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