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
首 页商业源码原创产品编程论坛
当前位置:PB创新网文章中心解决方案旅游管理

发展民族地区旅游业的几个问题

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 作者:佚名  来源:本站整理  发布时间:2009-02-05 18:08:11
【本文由PB创新网为您整理】
  我国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东北、西北、西南等地区。民族分布地区的一般特点是地域广大,资源丰富,地处边疆。近几年,随着大量旅游者的涌入和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的起步,我国民族地区旅游业的“生命胚胎”已开始形成,大力发展民族地区旅游业的条件越来越成熟。因此,根据效益型布局的原则,民族地区旅游业应该在哪些地域先起步和怎样起步?旅游业的起步和发展将对振兴民族地区经济产生什么作用和影响?对民族地区旅游业的开发应采取什么样的对策措施?这些,对于制定我国区域发展战略和产业结构的调整都关系密切。

资源与市场:民族地区旅游开发的内在要素

人类对地球空间表面的开发,总是优先开发条件好的地域,然后再开发条件差或开发难度大的地域。民族地区旅游开发就属于后一种开发型,是人类生产、休憩活动空间不断扩展、深化的表现。随着世界旅游业的发展和我国经济建设步伐的加快,我国民族地区的旅游开发势必加强和深化。

(一)民族地区旅游资源的特点

1、民族地区旅游资源系统庞大。我国少数民族分布地区占全国总面积的63.7%。民族地区不仅山地、高原、丘陵、盆地、平原五大地貌类型齐全,而且各种旅游地貌发育较为典型。在1982年和1988年国务院公布的两批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共84处中,民族地区就有38处;1982年和1986年国务院公布的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共62座,民族地区就占23座。民族地区尚未发现的潜在资源还相当丰富,加上有待列入国家级的风景名胜区,各地方政府公布的省级、地市级风景名胜区,形成了庞大的民族地区旅游资源体系。

2、民族地区旅游资源品位极高。旅游资源的价值在于特色和魅力,即品位。我国民族地区许多旅游资源为全国、甚至世界所瞩目。称为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连绵的雪山冰峰,其山体的高度、长度为世界其他国家所无以伦比;广西的桂林山水,早以“桂林山水甲天下”而闻名世界;湘西张家界,融国内大小名山特色为一体,大片的森林和各种珍稀动物,是我国乃至世界不可多得的森林公园。此外,云南的路南石林、四川的九寨沟、新疆的天鹅湖、内蒙的阿尔山温泉等,均是著名的佳景胜地。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所列的《人与生物圈》自然保护区网中,中国被列入五个保护区,其中长白山、卧龙、武夷山、梵净山四个分布在民族地区。民族地区的不少风景名胜和文物古迹,在国际旅游市场上有较大吸引力。

3、民族地区自然景观和民俗风情占优势。我国人口稠密的平原地区也有不少山景,但大多或因靠近城市的区位而成名,或因文人墨客的渲染而享誉,而真正以自然美而成景的奇山、险峰、雪原、大瀑、溶洞、古遗生物等,均集萃于民族地区。如西藏的希夏邦马峰、新疆的罗布泊、云南的洱海、贵州的龙宫等,这些自然美景是当前旅游市场开发行情看好的类型之一。如果说民族地区自然旅游资源以奇而绝取胜,人文旅游资源则以古而稀闻名。民族地区不仅有距今久远的古人类遗址、古墓葬和众多的壁画石窟、寺院佛塔,而且还有各民族在发展过程形成的生动活跃、丰富多彩的民风民俗、传统节日、集会活动、民族歌舞、民族服饰等。少数民族地区的这些人文资源,对于发展旅游业来说是一种优势,不同民族有不同的传统习俗和文化源流,这种个性上的独特性必然构成总体上的多样性,因而从总体上看,我国广袤的少数民族地区客观上可以为旅游者提供多种多样的旅游环境和旅游活动内容。

4、民族地区旅游资源组合较好。旅游资源在广大民族地区的分布是不平衡的。有些地区相对集中,有的则相当稀少。资源集中的地区不同的名胜区间距较近,景区内资源类型多样,结构紧凑,交相辉映。如桂林以“三山两洞一条江”为中心的重要游览景点就散布于方圆百里之内,这是旅游资源组合较好的表现。许多民族地区也就是垂直地貌密集组合的地域系统,从而层层分割空间,导致多变的景象,使生物和水体景观因地文要素变化而表现出丰富的景层。如云南丽江玉龙雪山——峡谷—民情结构等,就是绝妙的资源组合。少数民族地区在不同社会历史阶段遗留下来的文化遗存,组合成了我国民族地区一种“人无我有”的独特旅游资源。
旅游资源是开发旅游业的前提性因素,民族地区所拥有的旅游资源是其旅游开发的决定性条件。

(二)民族地区旅游开发市场分析

1、全球游客总量持续增长。游客数量和经济发展水平之间基本上是正相关的函数关系。国际上遵循着这样一种经验判断: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300美元,居民就产生国内旅游动机;达到1000美元,就产生赴邻国旅游动机;达到3000美元,就产生赴远国旅游动机。从国际旅游需求来看,根据世界组织报告,以1989年全世界国际旅游人数4亿、国际旅游收入2092亿美元为基数来预测:到1995年世界国际旅游人数可达5.15亿,收入3430亿美元;到2000年世界国际旅游人数6.37亿,收入5270亿美元。上述预测结果是以年均增长4%为条件作出的。而东亚太平洋地区,无论是出境旅游还是接待旅游者,都将是发展最快的地区,在80年代达到了9.3%的年均增长率;到90年代仍将保持这一速度,形成了一个极其广阔而又现实的需求前景。
从国内旅游需求来看,我国旅游业第一步发展战略目标的完成,恰恰处于旅游需求第一层次(300美元)的起点,由此将产生大规模的普遍的国内旅游活动。而且中国人口基数大,东部和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又不平衡,目前已有38个城市、8000多万人口达到小康水平,使国内旅游消费档次拉开,形成多层次的结构,每一个层次虽然所占比重可能不大,但其绝对量则会形成一个宠大的市场。

2、世界旅游市场重心向东转移。国际旅游市场格局是在世界经济格局基础上形成的。近一、二百年来,西欧、北美一直是世界经济的重心,因而它们在国际旅游市场上一直居于优势地位。进入80年代以来,亚太地区经济蓬勃发展,经济增长率持续高于其它地区,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明显上升。亚太地区经济的发展必然推动该区域旅游业的迅速发展。1961年,亚太地区接待国际旅游者110万人次,占世界国际旅游总人数的1.5%,国际旅游收入为3.6亿美元,占世界旅游收入总额的4.9%;1990年,亚太地区接待国际旅游者达5000万人次,占世界国际旅游总人数的12%,国际旅游收入达37亿美元,占世界旅游收入总额的16.0%,30年内两者分别增长45.4倍和103倍。同期内,世界旅游人数增长5.5倍,收入增长31.5倍。据世界旅游组织预测,90年代亚太地区旅游业年均增长速度仍居世界首位。该地区接待国际旅游人次在世界总数中的比例,将从1989年的11%上升到22%左右,旅游收入的比例将从13%上升到30%。如此推算,到下个世纪初,国际旅游市场有可能形成欧洲、美洲和亚太三分天下的格局,即欧洲约占50%,美洲约占20%,亚太约占20~30%,亚太地区有可能超过美洲地区居世界第二位。据世界旅游界行家分析,21世纪,世界旅游中心将属于亚太地区。

3、国内旅游需求强劲。近十几年来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展迅速,率先富裕起来的人民群众旅游需求强劲,按人均CNP达到300美元即开始产生近距离旅游的规律来看,外出旅游的人数将越来越多。1990年末,全国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达7034亿元,国内旅游约2亿人次。一方面由于休憩观念和方式的变化,许多人已厌倦节假日互相吃请,而乐于纷纷结伴外出旅游,部分人趋向选择神奇的少数民族地区观光;另一方面我国东部热点城市的景观产品已基本定型,回头客趋于减少,故推出民族地区新的旅游

[1] [2] [3]  下一页

Tags:

作者:佚名

文章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
PB创新网ourmis.com】Copyright © 2000-2009 . All Rights Reserved .
页面执行时间:16,750.00000 毫秒
Email:ourmis@126.com QQ:2322888 蜀ICP备050067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