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公司财务资源的配置与再配置
一、 财务资源配置的目标、方式与效率
(一)财务资源配置的目标
财务资源配置是指资本在不同形成方式上的组合和在不同经济用途之间的分配 .它涉及到财务活动的两个基本方面,一是对资本的形成进行组合,即融资中的资源配置,这里,资源的配置表现为资本在不同时期之间和不同性质之间的安排,从而形成了融资的核心问题-融资结构的合理安排,包括长期资本和短期资本的安排、债务资本和权益资本的安排;另一个是对资本的使用进行分配,即投资中的资源配置,这里,资源的配置主要表现为资本的合理分配,从而形成了投资的核心问题-资源流向和流量的调整。可见,财务资源配置是针对资本而言的,它不是单纯的融资或投资概念,而是一个投融资概念;不是单纯的资本量问题,而是资本内在结构的组合和安排问题。
财务资源配置缘于它的稀缺性。财务资源的稀缺性客观上要求人们对财务资源进行合理的配置,即企业在遇到资本稀缺制约的情况下,将有限的财务资源用到最需要的地方。财务资源配置的目标是:优化融资结构和投资结构,提高稀缺资源的产出率-资本收益率,从而创造出更多的稀缺资源,促进企业持续稳定的发展。
(二)财务资源配置的方式
财务资源的配置通常采取两种方式,一种是行政配置,另一种是市场配置,无论从理论上还是从实践上看,行政配置远没有市场配置那样行之有效,尽管市场配置有其不可克服的缺陷。
在行政配置方式下,财务资源的配置主要是通过行政权利、行政手段和行政机制来实施。财务资源的配置过程一般是:财务资源-计划-企业。行政配置具有统一性、强制性和纵向性的特点。虽然这种方式能够体现行政的意图,按照行政的偏好自觉地配置财务资源,但它割断了企业与市场的关系,难以适应市场经济瞬息万变的要求;由于不允许有特殊的经济利益,对企业积极性有抑制作用,财务资源配置行为往往由于受到利益机制的影响而出现障碍;财务资源配置的效率取决于行政权利、行政手段和行政机制的效率;财务资源的配置往往是一次性的,财务资源一经配置很难进行选择和重新组合。
在市场配置方式下,财务资源的配置主要是通过市场机制的作用来进行的。财务资源的配置过程一般是:财务资源-市场-企业。市场配置反映了市场供求关系,能够根据市场供求自动地实现财务资源配置;以资本收益最大化为目标,允许特殊经济利益的存在;财务资源配置的效率取决于资源价格是否反映了资源的稀缺程度;财务资源的配置是经过多次交易完成的,因而也是不断趋于优化的。市场配置是一种高效率的配置方式,能够降低资源的交易成本。在市场经济下,财务资源的配置主要应当采取这种方式。
换一个角度看,财务资源配置有初始配置和再配置两种形式。我们可以把企业建立时的财务资源配置看成是初始配置,将企业经营过程中的财务资源配置看成是再配置。财务资源的再配置不是一次完成的,它是一个持续的配置与再配置过程。这一过程也是一个不断调整和改进的过程,是一个资源配置不断优化的过程。
(三)财务资源配置的效率
财务资源配置效率取决于财务资源配置的合理性。从理论上说,财务资源配置的合理性是指单位财务资源的投入使新的资源配置比原有资源配置更合理。微观经济理论认为,在完全的竞争条件下,每一单位生产要素的利用达到边际收益等于其价格的那一点时,资源即达到最优配置状态。当所有用途中的生产要素的边际产量都相等时,社会产出就达到最大。这一理论被称为资源配置的边际定律。资源配置的边际定律以资源配置价格作为资源配置的合理性的衡量标准。在这里,资源配置价格就是在其他资源不变的条件下,每增加一个单位的财务资源投入所带来的收益总量和边际效益。投入效益差,资源配置的价格低;反之,投入效益好,资源配置的价格高;投入无效益或负效益,则资源配置的价格为零或为负。资源配置价格是变化的,因为资源投入后在生产和流通过程中的效益是变化的。资源配置价格不同于市场价格,市场价格反映的是市场供求对价格的影响,不直接涉及到投入的效益问题。而资源配置价格反映的是单位资源投入的边际收益,用以考察资源配置的合理性。
财务资源配置的合理性还要考虑单位资源投入对内部经济和外部经济的影响,即要考察它是否增加了内部经济和外部经济,是否减少了内部不经济和外部不经济。在这个意义上,企业财务资源配置的效率问题应当充分考虑两个最基本的约束条件:⑴资源配置后,企业成本是否降低,收益是否增加;⑵资源配置后,社会平均成本是否降低,社会平均收益是否提高。这两个约束条件意味着:财务资源的优化配置对单位财务资源的投入带来的边际收益要考虑边际成本和平均成本的关系。财务资源配置的效率不仅要考虑平均成本,还要考虑目标收益。从全社会范围看,财务资源配置的微观效率和宏观效率往往是不一致的,财务资源的配置还应考虑社会边际效益问题。
二、融资中财务资源的配置
(一)融资的核心问题
从全社会范围看,资本融通是资本在社会范围内进行重新配置。资本作为一种财务资源,是通过融资取得的。融资是企业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方式获得财务资源的一种经济行为。融资提供了有效的财务资源供给,为企业投资创造了条件;融资不仅仅是资本在物理意义上的转移,而是伴随着权利、利益、责任的再分配,需要通过一系列契约安排,明确企业经营者、股东和债权人之间的关系;融资使资本从供应者转移给了需求者,从而引起了资本供需双方所承担的风险的变化。从企业角度看,融资中财务资源配置的核心问题是,如何通过选择合理的融资方式,实现最优的资本结构。
(二)融资机制
资本成本与杠杆效应是企业融资中财务资源配置的重要机制。现代企业是一个受硬预算约束的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企业。企业取得和使用任何资本都要付出代价。因此,资本成本是融资中财务资源配置的一个重要机制,以尽可能小的资本成本筹集到尽可能多的资本,是融资中财务资源配置行为的基本取向。资本成本是比较融资方式,进行资本结构决策的重要依据。
经营杠杆从生产经营的角度考察实现经济效益各变量之间的关系,它是以业务量为前提,侧重于生产经营的决策分析,与此不同,财务杠杆则是从融资角度来考察每股利润各变量之间的关系,它是以息税前利润为前提,侧重于融资效益和资本结构的选择分析。组合杠杆效应实质上是经营杠杆效应和财务杠杆效应综合作用的结果。它要求企业在进行财务资源配置时,应当在经营杠杆效应和财务杠杆效应之间做出选择:经营杠杆系数较低的企业可以利用较高的财务杠杆效应,增加债务资本,提高组合杠杆效应;经营杠杆系数较高的企业可以利用较低的财务杠杆效应,减少债务资本,降低财务风险。
(三)控制权安排
债权融资和股权融资对企业的控制权有着不同的影响。企业为了从外源筹集资本或者为了降低融资成本,必然放弃一部分利益或控制权。企业一部分利益或控制权的丧失,意味着投资者对企业利益或控制权的增加。投资者出于对自身利益的考虑,也需要凭借控制权对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