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
首 页商业源码原创产品编程论坛
当前位置:PB创新网文章中心信息化行政管理

政治参与功能分析 :政党研究的一种新范式

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 作者:佚名  来源:本站整理  发布时间:2009-02-05 14:32:18
求参与政治过程 ,相应地就必须一种组织和协调公民参与政治的机制 ,而“政党就是随着公民选举权的扩大 ,以及各种集团试图通过动员选民去支持那些对不同利益都有吸引力的政策以谋求公职而得到发展的”。[15] 从政治过程上看 ,投票是普通公民控制政府的制度化了的最为有效的手段 ,是选民采取的旨在使当权者能对其决策负责的一种手段 ;通过定期选举中的投票 ,公民可以向决策者公开表达政治意愿。但是 ,投票式参与作为一种个体式参与形式 ,具有诸多局限性 ,在政党兴起之前尤为明显 ;在大多数情况下 ,公民的政治意愿很难通过投票得到有效表达 ,原因在于 :1、选民投票的标的不是某项政策 ,而仅仅是政策之载体———候选人 ,而大多数候选人为了争取尽可能多的选票 ,一般不明确表明其政策立场 ,投票人也就很难通过选择某位候选人而影响具体政策 ;即使候选人有明确的政策倾向 ,也因为大部分选民对之知之甚少 ,很大程度上只是根据一些与政策无关紧要的其他因素投票 ,使得投票与政策选择之间并无直接联系。所以有学者指出 ,“投票传递给领导人的有关公民喜好的信息甚少 ,投票投给这个候选人而非那个候选人这一点所包含的信息 ,不足以反映公民的明确的喜好”。[16] 2、选举是一种定期性行为 ,因此投票式参与不可能连续不断地进行 ,这样在两次选举之间往往存在一个间隔期 ,而一旦在这期间 ,公民通过投票式参与把自己的权利委托给其代表 ,在缺乏其他配套机制的情况下 ,即使代表违背了公民的政治意愿 ,选民似乎对此也无能为力。卢梭就曾经说过 :“他们 (指英国人 )只有在选举国会议员期间是自由的 ,议员一旦选出之后 ,他们就是奴隶 ,他们就等于零了”。[17] 3、对于普通选民而言 ,有效的投票式参与是建立在完整获得关于公共事务及候选人相关信息的基础之上的 ,但获得这些信息是要支付一定的时间、人力和物力成本的 ,而一般选民无意于支付这些成本 ;同时 ,“群众往往不仅信息匮乏 ,而且对自己所占有的信息进行分析归类方面也显得无能为力”。[18]这样投票式参与的有效性也受到限制。 4、单纯的投票所显示的政策偏好往往是千差万别的 ,要在这样的基础上形成政府公共政策 ,决策难度及决策成本的无限增大可想而知 ;没有政党的引导 ,选民在选举中很难作出真正有意义的选择 ,同时也很难保证其选择能够在公共政策中有所反映 ,投票式参与也将失去大部分价值。 5、公共选择理论也用缜密的分析论证了以多数原则为基础的投票制存在诸多缺陷。例如 ,存在一种“投票悖论”现象 ,即在运用简单多数制进行集体选择时 ,会出现投票结果随投票次序的不同而变化 ,投票的结果取决于方案的排列顺序而不是方案本身的优劣的现象。[19]而政党兴起以后 ,通过政党的有组织的活动 ,把散落的、繁杂的个人意志聚合起来形成“公意” ,并以此为基础建构国家的上层建筑而治理国家与社会。政党通过组织公民选举和综合公民利益表达而形成其政纲 ,使选举制度得以顺利实施 ;选举竞争中获胜的政党负责组织政府 ,在其政纲的指导下推行公共政策 ,从而把公民的政治参与与政府的公共产品生产联系起来 ,把选举制度与代议制度连接在一起 ,从而确立了代议制民主。


  政党在公民参政中的作用体现在 :1、政党简化了公民参政的程序 ,降低了参政的成本。政党作为一种解决“民众参政危机的制度机制” ,[20] 之所以能吸纳为数众多的公民参政 ,就是因为政党组织本身有着良好的政治参与成本—收益结构。尽管西方国家的政党没有建立类似列宁式政党那样严密的组织体系 ,但适应各国现实政治过程的需要 ,基本上也形成了从中央到地方的一套相对完善的组织。而正是这一组织的存在 ,首先简化了公民参政的程序 ,它使得公民在推举公职候选人、收集有关公共事务和候选人的信息乃至作出最终选择等方面的基本程序都大大简化了。在西方国家 ,众多的政府官员都由选举产生 ,如果没有政党组织的活动 ,选民将面对无以数计的以自我提名形式产生的候选人 ,而且每个候选人都力图基于私人友谊、血缘亲属关系以及地位和名声等取得选举中的优势 ,最终结果的产生也只能在这些候选人中进行旷日持久的博弈 ,这使普通选民很难在短期内作出理性的选择 ;而政党组织的活动 ,可以使选民通常依据自己的党派认同感或公共政策取向直接作出选择 ,从而简化了信息收集过程 ,因为政党组织推出公职候选人的同时也代表着其政策纲领 ,公民无须知道若干个别的候选人 ,只要了解候选人所属政党的政绩和名声 ,就能迅速作出选择 ,而各个政党的活动也有助于吸引选民注意反对党的失败和本党的成功 ,选民无须去花成本收集信息 ,因为信息本身是源源不断的。所以说政党组织的活动 ,“使问题两极化 ,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 ,从而使选民可能作出理性的选择。”[21]其次 ,政党通过简化公民参政的程序 ,降低了公民参政的成本。政党组织的存在 ,一方面可以通过其组织机制集中个人的人力、物力去获取尽可能多的相关信息 ,而公民个人则由于政党组织中的信息共享机制节约了获取相关信息的成本 ,否则 ,“选民就要对日常政治事务进行详细的调查研究”。[22] 另一方面 ,政党组织通过组织选举 ,降低了个人作出选择的所需成本。总之 ,政党组织为选民所提供的服务 ,“大大降低了选民作出政治选择的时间和能量耗费”。[23]2、政党使公民参政秩序化 ,增强了公民参政的效能感。在政治过程中 ,公民的利益表达不仅千差万别 ,而且充满矛盾与冲突 ,而政党则是缓和冲突的制度化机制 ,“政党能使为数众多的选举人从混乱的状态中实现秩序化”。[24] 政党通过利益聚合 ,使为数众多的利益要求被吸纳进入政纲 ,从而“以一种制度化的公共利益取代了四分五裂的个人利益”[25]使公民参政进入秩序化轨道。而实际上 ,只有当公民参政秩序化时 ,才有利于实现其收益 ,增强其参与效能感 ,因为只有在秩序化的政治参与中 ,公民的利益表达才能被顺利地输入政治系统而影响公共政策。这是因为 :1、政党组织通过向选民提供与选举有关的信息 ,使选民对公职候选人和公共政策能获得较为详细的了解 ,有可能作出理性的选择 ;而政党组织使选民的选择两极化 ,提高了参选人获胜和实现选民意愿的机率。 2、由于政党的竞选纲领是在吸收民意的基础上形成的 ,而竞选纲领往往是政党在政府运作中的行动指南 ,因此公民对政策的选择可以通过政党直接输入政府系统。 3、政党建立了公民与公共政策制订者之间的沟通渠道 ,使政策制订者能够及时吸纳公众的意愿而适时调整政策 ;而通过定期的选举 ,使公民感到能够通过政党影响公共政策 ,因为“选举为选民判断政府的既有表现提供了机会 ,而政党则是这种后顾性判断的焦点 ;政党链环也许只能提供关于个人政策偏好的有限信息 ,但通过周期性选举 ,却能够对在职官员施加相当大的压力”。[26]而且 ,有时候单个选民的影响似乎微不足道 ,但借助于政党的影响 ,则无法被政府政策制定者所忽视 ,因为“政党的竞选活动扩大了选民的影响 ,完全超过了一张选票和一个人投票行为的影响”。[27] 4、政党式参与中的一些附加收益也会增加公民参政的效能感 ,如在选举中 ,政党积极分子可以获得比普通选民更多更详细的相关信息 ,得到政党支持的候选人获胜的可能性高于一般候选人 ,为政党活动作出重大贡献者也会有丰厚的回报等。因此有学者总结说 ,“随着参与的扩大 ,政党出来组织参与 ,随着政党的发展 ,它又促进了参与的扩大”。[28]从西方学者的研究来看 ,政党作为沟通公民与政府间联系的链环 ,为公民参政提供了制度化渠道而保证了政治体系的合法性与民主性 ,这也正是政治过程中政党存在之必要性的基本原因 ;而更重要的是 ,政党通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Tags:

作者:佚名

文章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
PB创新网ourmis.com】Copyright © 2000-2009 . All Rights Reserved .
页面执行时间:33,468.75000 毫秒
Email:ourmis@126.com QQ:2322888 蜀ICP备050067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