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
首 页商业源码原创产品编程论坛
当前位置:PB创新网文章中心信息化行政管理

道德视域的扩展--—从私德主导到公德优先

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 作者:佚名  来源:本站整理  发布时间:2009-02-05 14:30:14
给予了个我一己难以承受的道德与社会负担,其实际功能自不免大打折扣,尤其是当人们认识到个人生活的条件性、道德的非自足性以后,道德要寻觅到全智全能的人格载体,已属不可能;4将德性之善与政治之治作勾连思考,将不可避免地把可以商榷的政治义务与责任,苛刻地提升为不可商榷的最高道德义务与责任,这就既损害了政治的健全发展,又损害了道德的崇高圣洁,使道德由政治庇护显其屠弱,政治由“道德”支撑显其恶劣。所以,无论就经验事实还是理论推断看,都证明私德主导不可取。


  公德优先:现代伦理的构成与功能


  现代伦理是现代社会运作的结果。现代社会是一个各种社会要素离析而发生互动的社会。这种现代社会模式,以政经互动造成支撑个人与社会道德的丰厚物质条件,以权力互动造成支撑个人与社会德性的宽松政治氛围,以思想互动造成支撑个人与社会品行的优良思想土壤,以文化互动造成支撑普适化道德规范的雍容德性心理,以科技互动造成支撑理性化道德的认知基础,从而形成了完全不同于中国伦理传统的道德体系。


  在古代社会,社会运转的顺利进行,主要依赖于两种非经济社会要素的互动的动力机制。如中国社会是依靠政治与伦理的互动来推动社会的时间进程的。西方社会则是依靠政权与神权,即政治与宗教的互动来展示西方社会的发展过程的,只是中国社会的政伦互动作力一种稳定架构未尝有过根本性的历史中断。西方社会则不同,随着文艺复兴运动的兴起,神权被人权所替换,人本中心论成为获得广泛认同的社会理念。而经济的高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逐渐确立,百年间产生的物质财富足以抵过以往整个人类生产的财富,改变了人们的观念构成,进前也改变了社会运转的基本结构。经济的要素随工业革命、技术革命、科学革命而起,成为带动社会巨轮转动的动力源。以往以神圣理念为蓝本的宗教秩序,便自然地为合理利用资源和分配财富的新经济——政治秩序所取代。一种围绕经济发展的程序化民主政治产生并获得广泛的权威。这既带给人生存与发展空前的物质基础,从而保证了人们在免于饥饿的情形下去省思道德之类发展自己的高层次问题;同时,又带给人们一种直面入自己的已有与潜在能力的广阔空间,从而保证了每个人在免于被动的情况下去自主地进行道德抉择。政经互动的现代社会,开辟出一块以往人类未曾开垦的公共经济秩序与公共生活德性的实在土壤。而且,当强有力的经济之手拿捏出的产品冲破区域化市场要打通国际流通环节的时候,这种公共秩序观念便必然相应地国际化。


  政经互动需要的权力运作模式,亦非以往社会那样,可以以权力的专享或独享来保证社会的权力运作顺利进行。当经济之手交予每个人足以保障其基本生活所需的物品之后,人们的社会关注程度便大大提高,社会政治参与更日益普遍。“民有、民治、民享”的平民政治便必然取代“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壬臣”的专制政治。而平民政治模式的构成,主要地建基于两点之上:一是对公意的遵从,二是对权力运作的限制并以此保证它的为民众服务的性质。以前者而言,产生了普遍选举制,确证了“大多数人统治”的原则。普遍选举推进了民众政治意识的成长,推进了他们对政治运作监督的责任心的形成,推进了他们对政治家担负的工作所应负的政治义务的关心程度,还推进了他们在关注个人生活以外,将更主要的关注力扩展到公共生活领域。“大多数入统治”的原则尽管有强制少数入的倾向,但它比一个人统治、一个神统治更易于启发普通大众的参与热情与政治责任及道德良心。以后者言,它以防止权力异化为基本准则去建立起分权制衡的权力运作体系。立法、司法、行政,各据其责、各行其事,互相制约互相监督。而具体的政治制度安排,如公务员制、司法复议、官员弹劾、新闻自由、公众监察等,则起到了惩恶扬善的作用,据以去呵护人们的善性良行,推动公共道德的健康发展。


  政经互动对代,内在地要求最为广泛地动员自然与社会资源,因此,使偏执的排斥心理得以修正和思想的多元化基础上的互动成为可能。这种互动,在思想领域内,是以走出中世纪教会的偏执为前提的。神的笼罩一经打破,人的思绪便自由飞扬,思想的多样化发展获得现实可能。加之经济的飞速发展启动着人的智力运转,人们的多维之思也就贡献出许多新鲜、对立而又互借资源的各种理念。自由主义高扬着德性解放的旗帜,将一切德性的裁断与责任放到活生生的个人肩上;保守主义挥舞着尊重人类已有成就的巨旌,将那些不负责任的所谓创造严加拒斥;激进主义则打出革命有理的大旗,将社会底层的民众要求视为社会公正的起点与归宿。……各种思潮的摩荡,不但扩展了人们的思维视野,更在广泛的比较、对话、沟通、互动中,促进着人们道德理性的成长:“神、人及其幸福”的深入思考,“无政府、国家与乌托邦”的辩证致思,“道德的人与不道德的社会”的系统检讨,确实开启了人类道德思虑与德性抉择的最广泛领域。


  与经济的国家化迈向国际化相伴随,曾经局限于各民族文化界域的道德传统,日益以其是否具有普适性构成其“生死存亡”的理由,而相异文化传的相遇与冲撞,则顿显与社会现代运作相适或不适的道德传统的优劣。文化交汇时代要求的道德必须具有下述特征:第一,人类性,而不是仅只能解释一个民族在具体的历史情景中的德性观念或行为方式;第二,优长性,它不是一种伦理文化自身纵向比较的相对优长,而是一种各伦理文化传统横向参照的明显优长;第三,社会性,它不是指借助个人而成立、而发生作用并向社会的推展,而是针对社会问题建立起调节社会行为的公共道德规范;第四,效用性,它不是一种只着眼于个人品质的内在优化的功效,而是一种着重于改善人际关系,提升人类整体道德水准的效用;第五,操作性,它不是一种象行为指南那样可以照章办理的机械规程;也不是一种膝陇模糊的应当如何的原则堆砌,它是既可清晰把握亦可引导行为的道德规范。这样,便足以打破各种限于自己民族的德性戒条的弊陋,以最具德性的普适规范来校正与约束行为,从而,形成一种雍容大度广纳博收而又自有法度的道德心智。


  科学研究,则最直接最广泛又最有效地支持了道德理性的成长。这种支持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科学研究的知识积累,提供给人们理智地、多维地、经验地判断人类遭遇的一切认知条件,使人免于单纯的道德热情,或满足于以无认识基础的道德习性去理解人的观念与行为。第二,科学研究的发展,愈益倾向于大科学,愈益要求广泛的国际合作;而科学成果也是那种可超越民族、国家界限,可以为全人类共同利用的成果。这两个方面,促成了人们以最宽广的视野审查道德问题,也促进了人们以超越民族国家界域的普适道德规范去衡量人类行为合理性的思维方式的产生。第三,科学所提供的分析工具,使人们对道德自身的理性分析成为可能;分析方法使人们省思道德的具体指向、逻辑蕴涵。语言哲学使人们省思道德的命令性质、劝诱性质与引导性质的差异。从而,使德性的理智观照第一次成为现实,促成人们以更为明智的态度去把握和践行道德律令。


  社会各界要素互动的道德结果,就是冲破了以私德主导德性致思与行为抉择的传统格局,形成了以公德优先来重建伦理体系和行为模式的新格局。而公德优先的道德伦理体系,则突出地从现代道德最重大的主题上显现出来:公正已构成现代道德的中心主题。


  视域扩展:公德代换私德的必然


  从理性分析的角度来看,以公德优先的现代伦理之能够取代以私德主导的传统伦理,是因为:


  第一,公德优先更符合德性本质。道德乃是调节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身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Tags:

作者:佚名

文章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
PB创新网ourmis.com】Copyright © 2000-2009 . All Rights Reserved .
页面执行时间:13,296.88000 毫秒
Email:ourmis@126.com QQ:2322888 蜀ICP备050067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