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
首 页商业源码原创产品编程论坛
当前位置:PB创新网文章中心信息化会计理论

对会计目标的反思

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 作者:佚名  来源:本站整理  发布时间:2009-02-05 10:32:57
1、控股股东的特性。国家是绝大多数上市公司的控股股东,但“国家”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国有股东的具体代表是政府及其机构,现在代表国家作为出资人的机构是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因此,控股股东应该是国资委。但实际上,由于国有资产的委托代理链相当复杂(人民委托给国家,国家委托给政府,政府委托给国资委,国资委委托给国有企业集团的经营者,企业集团的经营者再将上市公司的资产委托给上市公司的经营者),而相应的激励约束机制不健全,国有资产的出资人容易“缺位”,导致上市国有企业的控股股东模糊,国有企业集团的经营者往往成为上市公司事实上的控股股东。

  2、控股股东的信息需求。从理论上分析,为保证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和对经营者进行有效的考核、评价,不管控股股东具体由谁来担当,都需要如实地反映企业资产情况、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的会计信息。但实际经济生活中,可能由于委托代理链过长,而不同的代理主体的利益不一致,且对他们的激励约束机制不健全而导致其对真实会计信息需求的动力不是很足。相反,可能在巨大局部利益、个人利益的诱惑下而出现合谋,产生对虚假会计信息的需求。以国有企业集团经营者为例,一方面他需要对上市公司的真实情况进行了解,对上市公司经营者的业绩进行评价。但另一方面,他也是一个被考核、评价的对象,而上市公司的经营业绩也是其经营业绩的一大部分,从这个角度来看,他们是在同一条船上,利益完全一致,其对真实损益会计信息的需求动力就不会很足;相反,由于在我国股市发行新股和配股巨大的利益诱惑下,他们可能“同舟共济”,合谋制造虚假会计信息。

  (二)机构投资者和证券分析师队伍及其信息需求

  机构投资者和证券分析师队伍是会计信息强大的需求者,但我国机构投资者和证券分析师队伍刚刚起步,起步过程中还伴随很多不和谐的声音。

  首先,我国股市的特殊性使其对有助于预测企业未来现金流的数量、时间以及不确定性的会计信息需求不大。众所周知,我国股市的“政策市”明显,政策往往是市场好坏的风向标,广大投资者在一定程度上是靠领悟政府决策的意图与规律来进行投资者决策的。同时,股价的正常形成机制被扭曲——股价不是由上市公司的业绩和价值决定,在很大程度上是由资金的供求关系决定;任何一个影响市场资金供求关系的因素,必然影响股价的涨跌。

  其次,由于市场不规范,机构投资者,包括证券公司、上市公司、基金、国有企业、私募基金,操纵股价,操纵市场,获取巨额非法利润。尽管随着境外合格机构投资者的引进,市场的不断规范,我们有理由相信,机构投资者将难以靠投机取巧、短期炒作来获取巨额利润,将越来越需要会计信息来作出或买或卖或持有的决策。但屡屡发生的机构参与投机炒作的事件说明我们仍不能忽视这个现实。

  如同机构投资者队伍一样,我们的证券分析师队伍也刚刚起步,还没有健康发展起来。证券分析师队伍的“雏形”——股评家们充当的是机构炒作的帮凶,其对真正有助于预测企业未来现金流的数量、时间以及不确定性的会计信息的需求还不强烈。

  (三)散户投资者及其信息需求

  在可流通的社会公众股股东中,散户占绝大多数,由于他们缺乏基本的财务会计知识,更为重要的是我国股市的政策性太强、财务会计信息的不可信,他们买卖股票主要是靠分析政策、跟市而很少依靠会计信息。有研究表明,散户投资者进行投资决策普遍存在“出售效应”、“博傻效应”和“羊群效应”等现象。因此,其难以形成对会计信息的真正有效需求。

  (四)政府及其信息需求

  政府与市场、企业的关系定位模糊,角色多重。我国政府有三重身份:税收的征管者、社会经济职能的管理者、在经济中占主导地位的国有企业的所有者。而政府则是由各级政府及其部门组成。因此,在对会计信息的需求上也表现出种种冲突和碰撞。政府作为税收征管者需要真实的会计信息确保应收尽收,以有足够的财力履行其各种职能。作为社会经济职能的管理者,需要客观、真实、公允的会计信息,以使社会资源能优化配置,各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能得到有效保护和协调,从而促进效益、维护公平。作为所有者,则有可能利用各种优势牺牲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利益来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由于政府的多重身份,使得政府行为矛盾地交织在一起。从理论上看,其国富民强的目标应该通过社会经济职能的管理来实现。但现实生活中,资源配置的要求可能敌不过恶意圈钱的欲望,特别是政府有关部门和地方各级政府及其官员出于自身局部利益、个人利益的考虑。以地方政府为例:在我国,由于上市仍是一种资源,而上市公司数量成为了当地经济的“活力指数”,与地方政府官员的政绩和升迁以及个人经济利益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大量的报道显示,在“争”、“保”上市公司资格的过程中,总是活跃着政府的身影。没有虚假会计信息的“帮助”,任何一个亏损或陷入困境的国有企业是无法通过事先设定的公司上市标准的;没有虚假会计信息的“帮助”,任何一个亏损或陷入困境的国有企业也是无法增发新股和保留住上市资格的。事实表明,一些地方政府成为企业操纵会计信息的怂恿者和庇护者,更有甚者,甚至直接参与企业的包装和造假,成为虚假会计信息的需求者。

  (五)我国会计目标应定位为“如实反映”

  从以上的分析来看,我国还没有形成一支对客观、公正、真实财务信息的强大需求队伍,相反,却有虚假会计信息产生和需求的土壤。那么,我们的市场是否需要虚假信息,会计信息直接有效需求是否就是虚假会计信息呢?回答是否定的,市场需要的是真实、客观的会计信息,并非虚假会计信息,只是目前市场还缺乏辨别虚假会计信息的能力。即使存在虚假会计信息的需求,那也只是个别人、个别利益集团为了自身利益,损害他人利益和国家利益而利己的畸形需求,不利于资源的合理、有效配置,不利于我国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如同社会对毒品的需求一样,是我们必须坚决加以铲除的。但这正是从另一方面说明为了市场经济、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我国会计更需要站在公正的立场,提供客观、公正、真实的信息。也说明我国会计消除信息的不对称、有效地协调好各方利益的重要性、紧迫性、艰巨性。

  基于“决策有用观”内在的局限性、会计信息的决策作用在我国难以体现、虚假会计信息在一定程度上的存在以及“如实反映”的优点,笔者认为,我国的会计首要目标更应该定位为“如实反映”。

  参考文献:

  [1]冯淑萍:《中国对于国际协调的基本态度与所面临的问题》,《会计研究》2004年第1期。

  [2]汤云为:《同一问题的不同看法——美国公司丑闻对会计的影响》,《中国注册会计师》2004年第3期。

  [3]于增彪等:《重新审视美国会计对中国会计国际化的影响》,《会计研究》2004年第3期。

  [4]王竹泉:《利益相关者会计行为的分析》,《会计研究》2003年第10期。

  [5]陈毓圭:《论改进企业报告》,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7年版。

  [6]张文贤:《会计理论创新》,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3年版。

  [7]威廉。H.比弗著,薛云奎主译:《财务呈报:会计革新》,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8]《国际会计准则》,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2年版。

  [9]本杰明。格雷厄姆、戴维。多德著,邱巍等译:《证券分析》,海南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10]吴水澎:《中国会计理论研究》,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0年版。

  [11]张先治、韩季瀛:《现代财务分析》,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3年版。

上一页  [1] [2] [3] [4] 

Tags:

作者:佚名

文章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

相关文章

PB创新网ourmis.com】Copyright © 2000-2009 . All Rights Reserved .
页面执行时间:3,375.00000 毫秒
Email:ourmis@126.com QQ:2322888 蜀ICP备050067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