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脉中国企业管理的“疑难杂症”
5、信誉危机
目前我国社会各个层面都面临信誉(信用)危机,而商界更为严重:虚假广告铺天盖地, 假冒伪劣产品成灾,企业间的三角债、恶性逃废债现象十分严重,各种合同和消费欺诈事件更是屡见不鲜。据专家估计,目前发生在中国的欺诈案件年增长率已经超过了30%。而中国消费者协会调查后得出的结果更让人吃惊,仅1998年,全国就有68.4%的消费者受到了商业欺诈行为的侵害。
市场经济发达国家流传着一句话,“诚实是最好的竞争手段”。但这种说法在中国有时似乎并不灵,甚至成了“傻子”的代名词,现实中发生的一系列事件也似乎一再向人们昭示:诚实就是低能。2001年企业界发生的一连串事件让人们集中领略了企业的诚信是多么的可怜!“郑百文”的上市资格是企业包装和中介机构“审计”出来的;“银广夏”7.45亿元的利润是由被称之为“经济警察”的会计师事务所造假造出来的。另外,“亿安科技”的100元股价神话及其崩溃、中天勤等一系列会计师事务所造假案,甚至连三九集团、科龙电器、蓝田股份、东方电子这样业绩优良的知名品牌公司都因此而受到中国证监会的调查和处罚……,这我们还能相信哪家上市公司呢?——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在整个2001年的时间里,呼唤诚信道德成为中国企业界的一种最强音!
其实,目前弥漫全国的信用危机已经像“败血症”一样侵蚀了中国市场经济发展的健康肌肤。诚信问题如果不能得到很好的解决,可能会危及企业的发展甚至生存。
——当老百姓喝牛奶时会想到这牛奶是否掺了水,买股票时会担心是否遇上了“黑庄”, 走在桥上会想这桥是否会垮塌?遇到陌生人的一笑,马上会警觉这人是不是骗子?抽的烟可能是假烟,喝的酒可能是假酒,甚至喝一口水都会担心水有没有污染?劳累了一天躺在床上望着天花板又冒出一层怀疑──这房不会塌吧……我们怎能埋怨他们紧紧将钱捂在口袋里而不往外掏?假冒伪劣产品横行和缺少信用保证阻碍了社会的消费和投资行为,这可能是我国国内市场需求不足的一个重要原因。
——由于市场信用差,不但有假冒伪劣,还有不能按期交货,甚至是收了货不付款,或者付了款收不来货等等,多方拖欠已成为社会怪胎。赖债、躲债、恶性逃废债的现象也已十分普遍。据《江苏经济报》2003年3月26日报道,中国每年因为逃废债务造成的直接损失约1800亿元,由于合同欺诈造成的直接损失约55亿元,产品质量低劣和制假售假造成的各种损失至少2000亿元,由于三角债和现款交易增加的财务费用约有2000亿元。而由于法治体制和信用体制的不健全,不守信用、恶意违背信用的企业或个人,不仅受不到惩罚,而且还会从中得益,从而形成一种“有信者亏、无信者利”的怪现象,“杀熟”成了某些人生财之道。企业之间的正常经营活动怎能不受到极大干扰,并陷入恶性循环呢?。
——由于信用秩序混乱,各种市场信号受到严重扭曲,使企业轻易不敢投资、银行轻易不敢放贷,出现了所谓“惜投、惜贷”现象,使政府启动投资、扩大内需政策的效用大打折扣。 信用关系的扭曲,使政府的宏观调控政策和工具也难以发挥作用。……
——信用危机所导致的合同诈骗、不正当竞争、地方保护主义、司法腐败风气弥漫,破坏了社会稳定的基础。……
如此这般情景,我们的企业将何以自处?何以发展?
当市场缺乏信用时,市场犹如赌场。社会信用的下降,信息紊乱或信息失真的恶果,会导致整个社会经济活动脱离正常轨道。一个以投机心态支持的系统,集体信心崩溃之日,将是整个经济系统崩溃之时。
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教授 周其仁先生曾谈到:“欧洲人非常讲capital(船长)。在美国,这个职位现在还令人尊敬。船长最重要的行为,是沉船的时候他不跑。你看泰坦尼克号那个船长,我觉得在那里看到的最感动的是这一幕,不是男孩女孩的故事。船长是不走的,虽然他可以走。企业在商场里肯定有折的时候,总会有阴差阳错,总会有过不去的坎,你怎么样?你先跑了,你身家性命不敢拿出来。我怎么找来的,我怎么也要还,我不能留下欠人家的东西没还的记录,直到生命结束。就需要这点精神。现在中国垮的公司这么多,capital很少,没有看到这个船长精神。”“遇到最坏的情况,你是不是有一点船长精神,把荣誉看得比生命更重要,我想这个精神对优化中国商业环境肯定会有影响。”—— 这个“船长精神”,其实就是“诚信精神”!
信誉,如今已经超越了资金、管理,变成了企业增强竞争力的最有力的法宝。没有资金可以靠信用获得,没有市场可以凭信誉打开,缺少竞争力可以靠信誉增强;而无信用支撑的经济活动让人缺乏安全感,极大地阻碍市场经济的正常发展。
从短期利益来说,坚持诚信,注重信誉,可能导致企业失去一部分眼前利益;但从长远发展的角度来看,信誉则是在竞争中取胜的最好法宝之一。信誉可以使我们得到客户的认同,得到合作伙伴的认可。在这个交流互动的时代,注重信誉的态度不仅是重要的,而且是最基本的。
6、缺少平和心态
我们现在有的企业老板动不动就对自己的员工破口大骂,甚至还骂用户、骂业务伙伴,骂新闻媒体,任性、耍态度。在企业内部、在社会交往中,言行举止,张扬骄横,霸气十足。这就不是一个好的心理状态。这不是说我们的企业家不辛苦、不忘我、所得与付出已对等平衡,没有资格享受财富、权威和社会尊重。事实上,这里是有许多问题,可能也直接诱发了我们企业家的“心理失衡”:目前,相当一部分公司的管理者的工资和奖金不能体现经营管理者的价值,存在着激励力度不足的问题。2000年一个国内企业家收入调查发现,国有企业总经理收入年薪在2万元以下的竟占42%,89%国有企业总经理年收入在10万元以下。低薪企业制度貌似降低了股东成本,实则造成经营者责权利失调,经营者的价值没有得到应有的体现和认可,其积极性和智慧无法得到充分发挥。当经营者的经济利益不能充分体现时,其追求地位和资源支配权的欲望必将膨胀。为数不少的企业家以“退休前贪污巨额公款”的标准范式演绎的一幕幕“59岁现象”,部分原因是其正当收入过低,心生不平所致。企业做大了,财富增长了,最辛苦的是企业老板,但是不完全是你。你离开员工、离开你的合作伙伴、离开你的联盟单位,你怎么能够有这样的成就?没有国家营造这样的机遇,而你又恰逢其时,怎么可能有你企业的成长?相当多的中国企业领导非常欠缺在这方面“退一步反省”的思想,没有一个平和的心态。欠缺平常心,这不仅关乎企业家的自身修养、人格健全。实际上,也关乎企业家的荣辱进退,结局圆满。更涉及到企业的健康成长、基业长青。因为这里面有复杂的中国社会人情世故之缘由,也有深奥的东方伦理文化之秘结——此中有真意,可意会不可言传哪!
所以,中国企业家要通过不断的思想升华来提高对于财富的文明认识,进而学会享受财富、处理财富。
真正的企业家应是一群知道自己需要什么的人,或者说是基于非常了解自己而具备了自知之明的人。他们都很自信,但并不狂妄,所谓“谦谦君子,温润如玉”。因为事业发展经历的风风雨雨,已经让他们的心态日渐平稳。稳扎稳打,是这一批企业家的特点。做事业是这样,做人也是这样。企业做大了,知道自己能做什么;同时,知道自己不能做什么。所以,“只做内行的事”。财富增长了,最辛苦的是自己,但不独占全功。而是对社会、对国家、对员工、对顾客、对合作伙伴、对联盟单位,抱有足够的感恩、感谢心
Tags:
作者:佚名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