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
首 页商业源码原创产品编程论坛
当前位置:PB创新网文章中心信息化工商管理

论企业集团的资产经营

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 作者:佚名  来源:本站整理  发布时间:2009-02-04 23:34:14
的“度”是财产所有权管理的核心。资产所有权与法人财产权二者关系为: 
  (1)主从关系。法人财产权是由原始产权派生的。出资方为原始产权主体,受资方为法人产权主体。法人产权以法人的形成为前提,财产所有权在性质上处于先导地位。由于原始产权的增减、转移对法人产权具有决定意义,而法人产权的扩大或缩减归根到底会影响原始产权,所以客观上原始产权与法人财产权利益共享。 
  (2)转换关系。产权是以商品经济为基础的,商品经济自身发展规律使商品交换的双方成为不同所有者的对立,财产所有权的内容——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权就会自然交由双方企业法人来行使。财产所有权人由于不直接参与交换活动,所以它的权力也必须要由经营者行使,权力的转移是必然的。 
  当前企业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和企业运行的外部环境强调法人财产权,强调企业法人依法对企业的国有资产享有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相应权力。根据企业经营内容不同,“四项权力”可进行不同的组合。占有、使用和依法处分构成企业经营权;占有、使用和收益构成承包经营权;占有和使用构成使用权。但是当法人企业依据企业法人财产权对其经营的资产享有相应的权力时,国有资产固化现象出现了。例如,某企业即使效益不好,发生亏损,企业人员过剩,设备闲置,但如企业不愿向外界流出资产,任何人不能在企业破产前干涉其法人财产;同样,盈利企业,当企业需要投资扩大再生产时,由于企业具有法人产权,企业有权可以不利用集团内其他企业的闲置资产,而重新购置设备。  
  由于在市场竞争中企业效益不可能是常量,时好时坏的事是常有发生的。所以对企业已有的国有资产来说,即使国家把它分配到各个企业法人手中,也不应“一次分配定终身”,企业的国有资产存量也不应是常量,应随着企业的经营情况发生流动。中国从计划经济到商品经济继而发展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企业由原政府部门的附属物变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积累、自我发展的商品生产者与经营者,企业财产的法权形态也从原经营权与所有权合一的方式发展为企业法人财产权与财产所有权分离的方式,出现了“两权”分离。从前后联系上看,今天的两权分离是在过去两权合一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企业法人财产权不是孤立、自发地产生的,是在生产关系与生产力发展相互适应的矛盾运动过程中产生的。今天,对于处于企业集团核心地位并代表国家经营集团内国有资产的核心企业来说,它不是一个仓库保管员,机械地、被动地看管集团内的国有资产。由于集团内的国有资产在企业中经营效益不一致,作为国家所有者代表的核心企业有责任促使国有资产从低效益企业向高效益企业流动。若国有资产不能流动或由于原企业法人财产权的限制而不能流动,这样就又造成了新的生产关系与生产力发展水平的不适应。因此,企业法人财产权的客体或服务主体应是变化的。然而这种操作应在国有资产授权经营的企业集团内部由核心企业根据企业法人财产权客体所对应的经济效益在一定期间后实行。
四、企业集团资产优化配置机制
  企业集团国有资产优化配置,主要是在明确资产关系后对物质、资财的安排,即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安排。企业集团资产经营可分成存量资本和增量资本经营。
  存量资本是以物质资料(主要是固定资产包括厂房、机器、设备等)形态存在的资本,它是生产得以进行的基本要素之一,存量资本对生产发展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存量资本的规模决定着生产的规模。假定资本-劳动比例不变,劳动投入量以及生产所需原材料的数量能够随着生产的扩展而扩大,则资本存量的规模越大,生产的规模也越大。但是,如果存量资本的规模脱离了资本-劳动之间的客观技术关系要求和其他生产要素应提供的客观可能性,如存量资本规模扩张过度,反而会导致存量资本的规模收益递减,出现存量资本内部不经济问题。
  第二,存量资本结构决定着生产从而进一步决定企业集团的生产增长。如果存量资本分布不合理导致资本闲置或不足,或被低效益的生产所占用,或高效益的产品资产占有不足,都会损害资本效率从而影响生产发展。
  第三,存量资本边际效益递减。存量资本的投入,对生产增长的贡献是逐渐递减的,如果没有其他因素的注入,不能保持生产总处于较高的增长水平。
  因此存量资本在企业集团内部流动时,应充分考虑上述三方面因素的影响。上述三方面决定着资产存量优化的基本操作。存量资本在企业集团内部的调整和转移应主要是指资本存量在集团内部的调整和转移,是以企业集团经济效益为中心的资本结构、生产布局的重组过程,这一过程伴随着存量资本在集团的企业法人财产权客体变更,地点位移或服务主体的改变。
  从法人财产权的角度看,资源配置是由与交易相关的因素所决定的,其内容可由如下两个基本原则构成:
  (1)每一交易参加者的决策原则。这些原则引导着资源配置。
  (2)参加者全体及内部各成员之间的相互关系,即成员原则。
  在市场机制下,资源配置机制可用向量(M1,M2)表示,其中M1代表自主利益最大化导向,决策是以价格或其他等价变量为主要信息媒界自主做出的。M2代表自主进入或退出主体参加还是不参加市场交易,是由各主体自主作出的,各主体之间完全独立自主。
  在组织机制下,资源配置机制可用向量(01,02)表示,其中01代表以权威为基础引导公共利益增至最大限度的导向,且决策是由等级组织权威以使整体利益增至最大限度为目标而作出的。02代表稳定而连续的内部关系,组织行为由占支配地位的组织所控制。参加组织即意味着成为组织成员全体的组成部分。
  除了M1、M2、01、02以外,M1+01和M2+02也有特定的意义。
  对于M1+01,它可指两种情况。一是交易的决策最终是权威认可的,但形成决策的程序却包含着M1类型的因素。这种情况对于国有独资多层法人型的企业集团来说,有利的一方面是引入了自主利益因素。二是交易的最终决策是在M1的环境中自由交换所决定的,但决策的程序要受01型的影响。这种情况类似于企业集团内部企业间的自主联系,即类似于政府指导下的自由交易。
  对于M2+02,它亦指两种情况。一是原则上讲是02类型的,具有稳定的内部成员关系,但M2的因素是存在的。这种情况相当于企业集团内部企业之间订立合同合作,其中存在着中断的可能。二是以M2为基本形式,参加者可以自由进入和退出,组织约束少。
  企业集团是一种包含有“组织机制”、“类市场组织机制”和“类组织市场机制”的企业组织群体。就目前国有、独资企业集团(如贵航集团)来说,已存在“组织机制”、“类组织市场机制”。但是由于以往企业法人财产权的限制及企业在兼并过程中无力承受的交易费用,使国有资产在集团内整体上没有发挥出最大效益,出现了一些效益好的企业资产不足(活干不完);效益差或经营不善的企业没活干、资产闲置。因此有必要发展“类市场组织机制”方式。
  从企业集团的组织结构上看,企业集团有核心层、紧密层、半紧密层、松散层。从降低交易费用角度出发核心企业具有相关企业兼并一体化取向;但从降低组织费用出发,又有以协议、合同等形式联合相关企业进行生产的取向。两种取向的合成决定了核心企业在资产优化机制目的上既不是将所有企业一体化,也不是同所有企业都以协议、合同形式联合进行生产,而是区分出不同层次,以不同产权纽带进行结合。
  国有资产存量优化是企业集团国有资产授权经营过程中最基本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Tags:

作者:佚名

文章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
PB创新网ourmis.com】Copyright © 2000-2009 . All Rights Reserved .
页面执行时间:20,343.75000 毫秒
Email:ourmis@126.com QQ:2322888 蜀ICP备050067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