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
首 页商业源码原创产品编程论坛
当前位置:PB创新网文章中心信息化工商管理

政府推动型社会结构变迁的微观研究——现阶段国有企业根本性改革成本的经济社会学分析

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 作者:佚名  来源:本站整理  发布时间:2009-02-04 23:27:33
最大限度地减少劳动力的动力。

  3.1国有企业改革能否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外部环境,特别是社会保障制度改革能否成功。退休养老保险体制、失业保险体制、职工医疗卫生保险体制改革应优先于国有企业改革,应优先考虑解决大中型国有企业退休人员、下岗失业人员的医疗保险费用和其他社会负担问题。我国目前进入养老金支付高峰时期。据统计,从1999年到20O5年全国城镇生活保障、失业救济资金需求约2000亿元,需支付养老金12535亿元。若再计入未来新增退休人员养老金支付的另外1.O 万亿—1.2万亿元,未来的社会保险制度改革成本总计约在于2.8万亿元左右。由于目前所支付上述费用的缺口较大,失业补助金水平较低,各地区基本生活费发放标准差异较大,因此,今后进一步扩大内需的实质,就是要支付国企改革成本,把提高低收入阶层人口群收入与消费作为扩大内需的“重中之重”。

  3.2改革的社会成本。首先是国企和职工承担的制度变革的成本,一方面,过去被国家无偿征用的社会保障基金将失去。国企职工是一个相当特殊的社会群体。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政府与职工有长期契约,政府对国企职工有终身就业承诺以及养老、医疗等社会保障承诺,因而采取“低工资制”的形式对实现这种承诺所需费用进行“预先扣除”,并形成了部分国有资产积累,国家由“一穷而白”变为国民经济结构比较完备,由较少的国有资产变为现在10万亿国有资产,这与国家对职工的“预先扣除”有很大的关系,或者说庞大的国有资产源于职工的“贡献”,但是这种“预先扣除”是有条件的,即国家必须对职工的就业和社会保障进行永久承诺。而在当前进行的国企产权置换中,国家连过去的社会保障基金都无偿的充公,因为根据新的制度安排和规定,国企职工的社会养老金,从缴纳开始算起,以前国家的承诺不算数了。另外,职工身份置换的“价格”极低(一般是不超过36个月的上年月平均工资),可见国企职工身份置换的机会成本极为高昂。另一方面,刚性的就业和生存保障被打破。在传统制度下,职工有刚性的就业保障,不会失业,也不会为生存而奔波,即使不努力工作也会有碗饭吃。现在原有的制度被新制度所更替,职工将面临失业的威胁,传统制度下的各种刚性收益就完全失去了。

  其次是国企和职工承担的改制后的成本。在改革初期,工人就感觉到了巨大的改革成本,一是失业威胁,二是工作努力程度增加,三是社会福利留下了较大的缺口(因为企业办社会如各种福利剥离以后,国家应承担的责任不到位,形成了社会福利缺口);四是企业领导人感觉到了管理难度加大,权利受到制约;五是政府工业主管部门管的企业少了,支配的资源少了,感觉到了权利的削弱。

  4.国有大中型企业辅业改制为非国有控股企业的微观经济成本分析

  2002年11月18日中央八部委联合颁发的859号文件明确规定,国有大中型企业在进行结构调整、重组改制和主辅分离中,如果利用“三类资产”(非主业资产、闲置资产和关闭破产企业的有效资产)改制成立非国有控股的法人实体,可以对国有职工身份进行转换并以国有净资产作为支付手段予以补偿。这一支持国有大中型企业深化改革的鼓励性政策,为国有大中型企业实施主辅分离辅业改制分流安置富余人员创造了重要的条件。

  根据859号文件精神及国家的相关规定对国有职工身份进行转换并进行补偿,将涉及到一系列的改革成本的支出。企业是否有能力支付改革的经济成本,政府应该提供怎样的支持,直接关系到859文件精神的落实效果。下面,我们根据859号文件精神和相关的政策,并结合一些企业改革的具体实践,对国有企业职工身份转换补偿以及相关微观经济成本进行概略性的分析。

  4.1改革的微观经济成本

  众所周知,国有大中型企业进行主辅分离辅业改制是国企深化改革的必然选择。在微观层面上,它是国有大中型企业做强主业和提高生存与发展能力的重要手段。为实现主辅分离辅业改制的目的,政府应当支持国有企业支付必要的改革成本以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并为改制企业创造发展的条件。

  这里所言的企业改革的经济成本,是指国有大中型企业在辅业改制成非国有控股企业时所需付出的经济代价。具体地说,改革的微观经济成本包括企业资产评估可能引起的减值,企业对国家(具体指对国有银行或国家资产管理公司)所欠债务的减免,对国有职工身份转换的补偿以及为处理其它历史遗留问题所进行的各项提留。由于国有企业内普遍存在着非经营性资产、不良资产,以及受技术进步因素的影响,改制时进行资产评估一般都会使国有资产的帐面价值不同程度的减少。一些企业由于历史负担较重,经营状况不佳,国有银行或资产管理公司为避免更大的损失,在企业改制时对其所欠的债务进行减免,这使得国有资产潜在的损失显性化。对国有职工身份转换以国有净资产进行补偿是859号文件的精髓,其目的是要在企业改制过程通过对国有企业职工进行补偿彻底解决企业未来用工市场化问题。在目前情况下,它既是一种降低国有职工所承担的市场化风险的现实需要,也是提高职工对国企改革心理接受程度的需要。职工身份转换补偿金一般按职工工作年限计算,即每一年工龄补偿一个月的本人或企业平均工资。为了尽可能化解国有企业内其它历史遗留问题,企业在改制时,一般要就应承担的过去对职工的欠帐以及未来的安排进行费用提留。提留费用项目包括退养职工生活费及社会保险费、职工基本医疗保险费、死亡职工遗属生活困难补助费、离退休人员统筹外费用、医疗补助费、伤残就业补助金、住房公积金、住房补贴等,但各地提留项目和水平不尽相同。具体政策规定可参照《国有企业分离分流有关法律法规文件汇编》,特别是企业所属地具体的政策规定。

  4.2微观经济成本的测算及其意义

  第一,关于改革微观成本的测算。由于成本项目较多,且涉及到改制范围内每个职工的具体情况,如果改制所涉及的范围较大,在没有很好的管理基础的情况下,则补偿和各项提留费用的计算会相当耗时费力。因此,企业应根据自身情况进行适当的安排。

  企业最好对照上述成本项目,建立一个基础数据库,选择好字段,输入相应的数据,这样测算起来比较方便,又便于调整。对于一些并不急于马上改制的企业,可以对下属个别的有代表性的单位进行测算,从局部计算结果推算较大范围的改革成本情况,也可从总体情况估算局部的情况(视现有的管理条件而定),如大的集团公司为了把握整个改革的进程,又不打算兴师动众地进行测算,就可以选择局部进行测算,然后推断整体情况。而有些企业,从总体人手可能更加容易,这取决于各个企业人力资源的管理模式。这里特别要提请注意的是,有些地方出台了本地区的补偿与提留的项目和标准,可能与我们上面所列举的有些差异,因此企业要注意本地有关具体政策规定并遵照执行。另外,测算结果只能供企业或有关部门参考,实施前必须得到政府有关部门的批准。

  第二,测算改革的微观经济成本的意义。改革经济成本测算的结果,除直接服务于改制以外,还可以用来指导企业以下方面的工作:一是进行企业资源平衡。在政策弹性限度内调整补偿标准和提留水平,寻求政策性的支持如土地划拔或享受土地市场运作收益,对企业内各经营单元的资源分布进行适当的调整,考察引入外部资本的必要性。二是用来选择补偿方式——企业要从改制的顺利实现,职工利益的保护特别是改制后企业的发展等方面综合考虑,选择现金、债务、股权等适当的身份转换的补偿方式,还可选择资产租赁、资产出售方式对资产进行有效的处置。三是选择合适的改制时机。在充分考虑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Tags:

作者:佚名

文章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
PB创新网ourmis.com】Copyright © 2000-2009 . All Rights Reserved .
页面执行时间:12,281.25000 毫秒
Email:ourmis@126.com QQ:2322888 蜀ICP备050067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