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
首 页商业源码原创产品编程论坛
当前位置:PB创新网文章中心信息化工商管理

文化——软件企业“软”杀手

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 作者:佚名  来源:本站整理  发布时间:2009-02-04 23:25:11
【本文由PB创新网为您整理】

   以提出“文明的冲突”而闻名的塞缪尔·亨廷顿新近强调,发达或落后的原因应当从“文化”而不是“经济学”中去寻找。往深里看,发达或不发达不是经济学问题,而是一种“思想状态”。 哈佛商学院通过对各国企业的长期 观察得出结论:“一个企业本身特定的文化,是当代社会影响企业本身业绩的深层重要原因。”语言学家迈克尔·哈利迪甚至认为,拥有四大发明的中国,之所以没能像西方那样发动一场工业革命,深层次的原因在于儒教文化把中国的精英们塑造成了“满脑子因循守旧,创造力日渐枯竭”的人。 

    中国软件外包做不过印度,人们多把原因归咎于管理和开发水平,但事实却是,国外软件公司到中国发包,更多关注的是知识产权与文化冲突。美国软件服务咨询公司Soft Tech总裁解明明说:“管理和开发有问题,他可以派专家来教你,派高级软件人员来带你,但文化层面有问题,麻烦就大了。” 

    中国软件业的文化环境是个复杂的“集合”,有优有劣,每种“文化”又都是多面体,不好一概而论。粗略考察,目前国内软件业的文化“软”杀手大体有以下几种。 

    亲情文化 

    广州云科迈讯信息技术公司总经理楼新平告诉记者,他在中国香港的一位合作伙伴专司加拿大软件转包,前些年的项目大都投到了中国内地,如今却“基本转向了印度”,原因除了语言沟通的便利外,主要是文化上的。他分析说,印度软件业奉行“契约文化”,企业之间该怎么合作,怎么尊重知识产权和商业道德,不用多讲,都有契约管着,大家心领神会,一个软件项目很快就会在大公司和小公司之间分解下去,发包方不必为质量、商业秘密这些事烦心。而不少中国公司依然习惯于“亲情文化”,业务往来常常要靠亲情维系,企业合作先要看是不是有“关系”,是不是熟人或朋友,对能力和质量的考核反倒放在了第二位。“亲情文化无形中抬高了经营风险和沟通成本,也不符合西方社会契约文化的行为习惯”。因此,尽管对这位港商来说印度比中国内地远得多,他还是做出了舍近求远的选择。 

    楼认为这并不等于说,对盛行于农耕时代的东方亲情文化应当一概丢弃。文化的脐带是不可能一剪了之的,明智的做法应是寻找“亲情”和“契约”的结合点。 

    我们现在的主要问题,是亲情文化的庸俗化,以及缺乏对契约文化的认同。西部世纪软件公司总经理刘洪涛分析,由于根深蒂固的文化因素,市场经济所要求的法制、信誉以及对契约的尊重等等远未有效建立,而儒家文化传统中那些积极的东西在经历近代的矫枉过正尤其是文革的重创后又几乎荡然无存。作为软件业主力军的年轻人,既无传统上对权威的尊重,也无现代人应有的对规则的尊重。在这种情况下,即使契约订得再好,执行起来还是会因契约文化的淡薄和亲情文化的滥用而大打折扣。 

    国外从事高科技的都知道“同行禁止”这个行规,人们离开一个企业,会自觉在两年内不从事与原企业业务相同的工作,这就是契约文化深入人心的结果。再如印度的软件外包多数已做到“离岸与委托开发”阶段,这种模式是把项目带回来做,接包方的工程师掌握着用户大量商业秘密,但没有哪个用户担心会被出卖。笔者曾问印度华为公司的COO陈民,如果你们的工程师跳槽了怎么办?陈民笑笑说,跳槽就跳槽吧,在印度,如果哪个工程师出卖了公司,那他“永远也别想找到工作了”。一个公司违反了信用协议,那他今后再也找不到合作伙伴了。 

    反观国内,跳槽带走公司商业秘密另起炉灶者举不胜举,社会对这些人的“文化评价”却相当宽容,“大家并不认为他们是很坏的人”。即便一些大公司也常常以挖别人的墙角为荣,甚至确定雇用新员工的砝码就是“你有什么带过来”。在这里,“挖墙角”被上升到了一种不成文的制度,或者说违约成了制度外的一种“文化”。李开复日前撰文披露,由于信用问题,美国现在很多名牌大学都不愿考虑接受中国的留学生。这样的“文化”何以能创造让中国软件企业做大走远的软环境? 

    封闭文化 

    在美国工作了10年的前微软中国研发中心Windows CE产品部总经理任健,对中国的“封闭文化”感触颇深。他以教育为例说,美国学校重视培育学生的交往能力、表达能力,鼓励学生“开口说话”,当众演讲,老师常常布置学生设计实验或调查方案,写成报告后上讲台给大家讲一通,“我与美国同事一道做事,感到他们表达都不错,随便拎一个出来,都能‘夸夸其谈’地说上一套,彼此间容易沟通”。相比之下,中国传统文化推崇含蓄,不事张扬,国内学校几乎不教学生如何与人沟通,“老强调数理化那些特难的东西”,这个方程你解出来就是好样的,就上北大上清华,解不出来,你就回家去,“这样教育出来的人才不完整,好多人大学毕业连话都不会说,一说话就脸红”。 

    这种“内向”的人才素质在软件产业走向国际的进程中就成了一个问题。 

    去年11月记者在印度班加罗尔参加一个IT.COM展览会的自助餐晚宴,诺大的宴会厅竟然没有餐桌,饭菜上齐后用容器盖起来,没有人去拿吃的,大家都端着酒杯来回走动,互致问候,交换名片,大声交谈,很多合作机会就在这种气氛中碰撞出来了。笔者注意到,席间的印度人几乎个个侃侃而谈,用流利的英语与各种肤色的IT人打着招呼,还不时哈哈大笑,相比之下,中国来的企业老总就“老实”得多,看着这么好的沟通机会悄悄流逝,连记者都替他们着急。 

    成都颠峰软件总经理张玮对此很有感慨,他说软件外包每年在全球有4个年会,到纽约的年会上看一看,“满大街都是印度人和爱尔兰人,也有一些俄罗斯人,但是极少能见到中国人”。他此次到印度考察,在几个场合发了一圈名片后,每天都能收到十几封印度同行联系合作的Mail,可见印度人的市场敏感与沟通能力之强,“只要一有市场机会,哗地就围了上来”。在印度96亿美元的软件出口中,欧美市场占到了77.7%,这里面沟通顺畅是颗重要的砝码。相比之下,中国软件同行的差距不仅仅是管理和技术能力,还有沟通能力。你不沟通,人家怎么能把项目给你呢? 

    这里头有语言问题,也有文化上的障碍。中国传统文化讲究含蓄低调,做人不事张扬,这里头有合理的东西,但弄不好也会助长封闭文化,而市场经济却要求人们自我推销。中国贸促会成都分会商务合作部副部长王欣告诉记者,他去过很多非英语国家,比较起来,中国人的英语沟通能力是最弱的。这并不全是语言问题。 

    我们很多软件企业与外包大单擦肩而过,主要原因就是缺乏这种在文化层次上与国外客户对话的能力。 

    西部世纪软件总经理刘洪涛还认为,封闭文化里有很狭隘的东西,对企业对员工都没好处。他说:“4年前我遇到一个网络工程师,那时候设置交换机的参数还是一个比较技术的活,他调参数的时候,总是用手遮着怕别人看见。最近我得知他已经失业几个月了,因为交换机的发展,他曾经有的技艺早已经没什么价值了。” 

    粗放文化 

    刘洪涛向记者谈及中国软件“缺的是以专业分工为基础的大企业”时认为,这与我们软件管理上的“粗放文化”分不开:中国传统文化喜欢讲“和合”,不注重“解析”,而缺乏“解析”的“和合”只能停留在古代整体观的水平,不可能进到现代科学的层面。“它所带来的问题之一是不注重专业分工”,这正是中国软件企业长不大的重要原因。 

    与此相反,以解析和独立人格为基础的西方文化,表现在管理上就是追求规范,追求制度,追求细节,强调严格按规则办事,实现管理的有序化和有效化。而这正是科学主义管理原则的基本要求,因为科学主义的五大原则就是精确、量化、分解、逻辑和规范。 

    以对软件开发的流程管理为例,印度企业可以精确到15分钟,这意味着向客户交货的时间可以精确到15分钟。而同创集

[1] [2] [3]  下一页

Tags:

作者:佚名

文章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
PB创新网ourmis.com】Copyright © 2000-2009 . All Rights Reserved .
页面执行时间:16,203.13000 毫秒
Email:ourmis@126.com QQ:2322888 蜀ICP备050067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