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
首 页商业源码原创产品编程论坛
当前位置:PB创新网文章中心信息化工商管理

流通企业(规模)边界

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 作者:佚名  来源:本站整理  发布时间:2009-02-04 23:21:07
一群小企业集合)和流通企业的复制(分店扩张)。
首先,生产企业的复制往往只是一种理论上的假设和推演,在现实中极为少见,现实中生产企业的规模扩张大多和垂直一体化问题密切相关(这是现代企业理论重点关心的主题之一)。而流通企业的复制看起来却更加具有现实性,它们在世界各地的分店都保持统一的经营模式,在经营理念、经营口号、管理制度,甚至店堂设计、员工服饰、礼貌用语等许多方面都是统一的。流通企业的分店扩张更像是一个“复制/粘贴”的过程。
其次,生产企业的复制之说并不是充分建立在现实中的市场约束之上,而是集中于大企业和小企业在规模——效率上的比较(如,把一个资产亿元的大企业转换成100个资产百万元的小企业集合对效率有何影响)。流通企业的复制则是建立在对地区市场约束条件的理性考虑之上,什么时候、什么地点、增设多大规模的分店都是这一理性考虑的结果。这和东道国的商业政策、某一地区或城市的人口、购买力、商业竞争状况及风俗习惯等有密切关系。
最后,生产企业的复制之说没有给予品牌和统一经营模式特别的说明和重视,而这些对流通企业的分店扩张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前者考虑的是这种可能性:如果市场上同时存在一个资产亿元的大企业和100个资产百万元但经营模式各异的小企业,那么这家大企业的效率不会更低,因为它至少可以把自己转换成和那100个小企业完全相同的小企业集合。至于如何将大企业复制成小企业集合,似乎对理论分析无关紧要。而我们却主张关注这一“复制/粘贴”的实现过程和可操作性。流通企业强大的品牌和成熟的经营模式对其分店扩张是至关重要的。如果说像假说的那样,我们把流通企业复制成经营理念、经营口号、经营方式和管理制度都各不相同的分店的集合,再来比较前后两种情况的经营效率,这不仅是毫无意义的,而且与流通现实也极不相符。流通企业的品牌和经营模式的发展、成熟和扩张是一个历史过程,在市场竞争中产生,能够经受效率的考验。7
流通企业的分店扩张依赖于强大的流通品牌和统一的经营模式,以及对市场约束的细致调研。这为事后有效的选择性干预留下了更大的操作空间。而现代信息、控制、管理、交易等方面技术的迅速发明和发展,不仅开阔了流通企业规模扩大的产业空间,而且降低了流通企业规模扩张中的“控制损失”,使得流通企业对其分店进行选择性干预成为可能, 
(二)选择性干预:信息技术同时提高了交易效率和管理效率
为了方便,我们将交易、信息、管理、控制等方面的技术统称为信息技术,它可以降低市场交易成本,也可以降低企业内部的管理控制成本。
我们对这一问题的思考受到Coase1937年的经典论文《企业的性质》的启发,Coase在他论文的第二部分写道:“……缩短生产要素间距离的发明活动,通过减少空间分布,会增加企业规模。诸如电报和电话等的发明降低了在空间上组织交易的成本,因而会增加企业的规模。所有改进管理技术的变化都会增加企业规模。”但Coase显然认识到他在信息技术和企业规模关系上的结论过于勉强,于是在注释中他又写道:“应该提到的是,大部分发明既改变组织成本,又改变使用价格机制的成本。 在这种情况下,发明是使企业变大还是变小,取决于发明对这两类成本的相对影响。例如,如果电话造成的使用价格机制的成本的减少大于组织成本的减少,那么它就有减小企业规模的效应。”8 Coase的分析是针对生产企业,而不是流通企业。他思想的核心在于“企业和市场可以相互替代地组织交易”。如我们在前文中所述,流通企业的经济本质在于它是交易的专业化生产者/提供者,其本身就是作为一种交易形式而存在,是市场的载体。从这种意义上看,流通企业和市场之间的关系不是相互替代,而是相互依赖、相互促进的。因此,信息技术的改进无论是降低市场交易成本而促进市场扩张,还是降低组织内部控制成本而促进企业扩张,对流通企业来说都具有规模扩大的效应。
一方面,信息技术的改进降低了市场交易成本,提高了交易效率,促使整个市场交易规模和交易范围扩大,从而推动整个流通产业的发展。具体说,信息技术提高了交易效率,推动分工和专业化的发展,促进了分工与交易的良性循环:交易效率的提高促进分工细化、生产专业化水平提高,推动交换经济的发展(当然也导致交易次数和交易成本增加);同时,分工和专业化促进了新技术(包括信息技术)的发明,并且其本身也意味着交易专业化(流通企业的出现),二者都会导致交易成本的降低和交易效率的提高。分工和交易的良性循环推动经济发展和市场繁荣,从而流通产业的扩张。Douglass North(1986)在考察1870-1970年间的美国经济时发现,交易成本的总和占GDP的比例由开始时的约25%增加到100年后的45%。至今,在美国经济和世界上其他高收入国家,这一比例已超过50%。9 North所说的交易部门(Transaction Sector)类似于流通产业,只不过在国外很少有人使用流通这一术语。信息技术提高交易效率、促进分工发展、扩大市场规模的直接表现就是流通产业的扩张,从而为流通企业的规模扩大提供了巨大的发展空间。
另一方面,信息技术的改进提高了企业内部的管理和控制效率,为流通企业的分店扩张提供了有力的工具。Herbert Simon(1957)关于“有限理性”的经典陈述改变了经济学家思考问题的方式,尤其是为新制度经济学家分析企业、合约等曾被新古典学派所忽略的问题提供了一个坚实基础,他们大都把企业规模限制最终归因于有限理性条件(信息、代理、激励等许多问题都是这一条件的题中之义)。这一点无疑是难以挑战的。但同时存在的另一事实是:信息技术提高了人们决策的理性水平,是人脑的扩大和延伸。在前计算机时代,任何个人每天做几万次复杂计算都是难以想象的,或者说是超出“理性能力”的;但现在人们只要用手指轻轻点击一下鼠标,计算机可以在一秒钟之内完成这项工作,甚至是人脑100年也不能完成的工作也变得如此简单。一些国际流通巨头能够在世界范围进行有效的分店扩张,和电话、传真、卫星尤其是互联网等新的信息技术进步是分不开的。利用这些信息工具,公司老总坐在总部办公室里就可以即时掌握世界各个国家、各个地区、各个城市甚至各个分店的销售情况;分布于世界各地的公司下级向他们的上级或总部汇报工作、提供当地市场信息也同样简单、迅速;上下级之间的沟通、公司的例行会议也大都在网上进行。由此可见,现代信息技术革命使公司总部对下属机构的监控不但范围扩大、成本降低,而且其及时性、准确性也大大提高了。或者说,企业内部的“控制损失”大大减少了,选择性干预成为可能。信息技术进步有力地提高了流通企业内部的管理和控制效率,是流通企业规模扩张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10
综上所述,对于流通企业来说,复制和选择性干预比生产企业要更为容易,也更为现实。一些国际流通巨头正是通过品牌、统一经营模式的复制和有效的选择性干预在全球进行分店扩张。
五、结论与展望
理论总是刨根问底的:流通企业可以通过品牌、统一经营模式、信息技术进行无止境的分店扩张吗?或者,流通企业复制和选择性干预永远不会遇到大规模不经济的约束吗?本文不能也无意回答这一问题,我们所要争辩的是:(1)流通企业和生产企业具有不同的经济性质,它是交易的专业化生产者;(2)流通企业利用品牌和统一经营模式可以在全球进行分店扩张,更像是一个“复制/粘贴”的过程;(3)信息技术提高了市场交易效率,推动了分工和交换经济的发展,扩大了市场规模和流通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例,从而为单个流通企业的规模扩大创造了条件,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Tags:

作者:佚名

文章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
PB创新网ourmis.com】Copyright © 2000-2009 . All Rights Reserved .
页面执行时间:4,812.50000 毫秒
Email:ourmis@126.com QQ:2322888 蜀ICP备050067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