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如何构建和谐党群关系
〔关键词〕 和谐,党群关系,重要因素,着力点
党群关系是政党与群众之间互动的历史过程,我国当前正处于社会转型期,社会经济成分、 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日益多样化,各种社会矛盾层出不穷,中国共产 党必须客观审视社会转型期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把握好影响党群关系的重要因素,选准 着力点,促进党群关系沿着和谐健康的方向发展。
一、对社会转型期党群关系的重新审视
中国当前所处的社会转型期,带来了社会权力和利益的重新分配、社会运行机制的深刻转 变、人们价值观念的再度定位、社会心理的重大调适。同时,它又是政治、经济、文化、 社会等方面体制不断建立和完善的一个特殊历史时期,是社会发生急剧变化并存在着多种发 展趋势的特殊时期。这种变化不可避免地对执政党联系群众的传统方式提出挑战。
(一)公民社会的不断发展对党的执政方式和社会治理模式的考验。 公民社会是指国家控制之外的经济社会生活。市场经济是公民社会形成的前提条件,因为只 有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才能催生出公民民主意识和政治参与的要求。在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 公民社会在我国是弱小的,甚至是缺位的。公民社会的弱小使得公民的政治经济利益诉求处 于弱势,这样就助长了以党代政,党包揽一切,政党国家化、行政化,权力失去监督等现象 普遍发生。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公民社会不断发展,对党传统的执政方式和 社会治理模式带来挑战。也就是说,在国家与社会完全合一的情况下,执政党可以通过行政 权力来影响群众,但在国家与社会出现分离的情况下,执政党则更多地要通过自己的政策、 自己的服务来影响群众,非权力因素将占有重要的地位。这对于党的执政方式、社会治理模 式都是考验,如果处理不好,就有可能出现社会对抗国家的局面。
(二)非政府组织的增多对政党传统权威的消解与考验。 非政府组织的发展,是公民社会发展的一个突出特点。非政府组织迅速发展,成为民主社会 的重要组成部分。非政府组织整合、协调各种社会利益关系以及化解各种社会矛盾的作用 已经显露出来,而政党不再是唯一的沟通渠道。
在以往执政党是主要沟通渠道的情况下,大多数人都会选择执政党。而在有了非政府组织这 样的沟通渠道以后,个人和团体就会作出不同的选择,执政党便面临不被选择的可能。这意 味着政党传统权威开始被消解。 因此,执政党如何对待非政府组织,是当今时代政党政治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也是政党如 何在公民社会的条件下科学执政,从而构建和谐党群关系要探索的首要问题。
(三)社会成员利益和价值观的多元化对党的意识形态管理方式的考验。 意识形态是政党用来引导社会,凝聚人心,增加社会凝聚力和向心力的重要工具。在社会转 型期,人民群众的思想极为活跃,他们开始以独立思考和理性眼光评判社会经济政治现实, 而不再盲目追求主流意识形态的观点。主流意识形态对人民群众思想的影响正在淡化,在一 定程度上影响、削弱了政党执政的合法性。而合法性的削弱则意味着公众对政党的疏离。 因此,执政党在意识形态管理方面采取什么样的方式团结和凝聚人心,也是执政党面临的一 个重要课题。
(四)传统“政治资源”、“政治优势”的流失对党宣传、动员、组织群众的方 式的考验。 宣传、动员、组织群众,是政党的基本功能,也是中国共产党的传统政治优势。思想宣传工 作曾是我们革命战争年代的“生命线”,在建设时期,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在社会转型 期,群众的生活方式、工作方式、受教育程度都有重大不同的背景下,这一传统的“政治 资源”、“政治优势”却正在逐渐地流失。能否寻找到新的方式宣传、动员和组织群众, 对党是 一种考验。同时,在新的形势下,群众不应是被动的被代表者,而是政治生活的实际参与者 。能否以制度化的路子联系党群关系,形成新型的互动的党群关系,对党也是新考验。 二、影响党群关系和谐的几个重要因素
(一)利益整合:影响党群关系和谐的决定性因素。 经济转型不仅带来社会结构、经济体制、分配方式的深刻变化,同时也引起社会利益格局的 大调整。所谓利益整合,实质上就是一种利益结构的调整。即,面对由社会变革所导致的利 益矛盾和冲突,我们能否建立起公平合理的、能够激励各个社会阶层、群体和成员致力于经 济建设和社会进步的社会利益关系格局和利益获取机制,把利益矛盾和冲突控制在适当的范 围内,避免出现利益极端分化的现象,保障和谐社会目标的实现。这是执政党维系国家和社 会发展、稳定的基本职能,也是建立和谐党群关系的重要工程。
构建和谐的党群关系,关键在于把社会各个方面的利益协调好。在计划经济体制下, 民众的独立利益被忽略,个人利益的诉求被排斥,利益结构简单划一。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 建立,我国社会的阶级和阶层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出现了利益主体多元化、利益取向多极化 、利益差别显性化、利益矛盾尖锐化的趋势。执政党能否妥善协调和处理好各 方面的利益关系,最大限度地整合不同的利益群体,直接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和协调发展。
(二)政治参与:增强人民群众对执政党认同感的重要途径。 在市场经济利益主体多元化的条件下,执政党和政府的决策要获得所有人的拥护是不可能的 。而作为旁观者的民众往往会对政府决策抱有理想主义要求。这两者之间的脱节,往往会使 执政党和政府成为矛盾的焦点。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任何事情都由执政党和政府单独作出决 策,这种决策通常伴随着很大的风险。
尽管我国以公民有序政治参与为核心的民主政治建设,伴随市场经济的建立得到了长足的发 展。然而,进入信息时代后,我国公民政治参与明显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仍受到诸多因素 的制约:一是公民政治参与的机制不健全,缺少法律、制度方面的保证;二是公民政治参与 的路径有待于进一步拓展;三是一些领导干部缺乏支持人民当家作主的理念。由此可见,亟 待进一步推进我国以公民有序政治参与为核心的民主政治建设。只有不断扩大公民的政治参 与,才能使公众的利益得到切实而有效的反映,党执政的合法性才能得到积极而全面的认同 ,党群关系也才能协同而健康的发展。 (三)权力运作机制:维系执政党与群众关系的制度性基础。 任何公共权力的运作都离不开两个基本的要素:执政者和人民群众。良好的公共权力运作, 离不开两者的互动。人民群众通过政党来控制政府,控制国家权力机关。政党在权力机关中 运作如何,直接影响到群众对党的认同。如果政党在权力运作中体现不出人民群众的意志, 必然影响到党群关
Tags:
作者:佚名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