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
首 页商业源码原创产品编程论坛
当前位置:PB创新网文章中心编程技巧计算机网络

公共与私密的交叠:台湾学术网路空间结构的理论初探

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 作者:佚名  来源:本站整理  发布时间:2009-01-10 10:08:26
「公共空间」。

「反公共领域」或多元异质的言说空间,正是迈向后现代主义、后结构主义的实践策略。试图「去除中心」、强调「差异」(difference)、种族性(ethnicity),不再视文本为封闭、单向的传播系统,而是在作者、文本、读者的「流动性」与「开放性」中,寻找更多的诠释位置。而这种实践的目的,其实更指向哈伯玛斯的沟通理型,符合他对开放、尊重的期待。

在传统媒体形式的压制环境中,Enzensberger 曾提出「破」媒体的策略,强调由人民角度出发,解放媒体的使用,是个主体都具备「文化游击战」单兵作战的能力,其实践的方式是使用小众媒体、地下电台、call in 节目等,基本上,是在单向的传播中,寻求「另类」、「反向」发言的机会(Poster,1994)。

由于BBS架站的成本低廉,系统维护与增开讨论区的工作也比较简便,因此,电脑网路、BBS可以说是较容易近用的媒介。亦即不同意见、认同以及差异性的团体都比较容易在此找到抒发、沟通的舞台,藉以联络情谊、增进「同志」感情。而这可以被视为「反公共领域」理论中提倡多元、异质论述空间的体现。

(三)私密性的概念

封闭或区隔的空间,能够形成一个边界,阻止他人的入侵。阿特曼(Altman)对私密(privacy)下了定义:私密是对他人接近自我或团体进行有选择的控制(selective control of access)。所以,私密不必然意味著要把他人赶出去,它是个人用以控制与何人互动,以及何时和如何发生互动的边界控制过程(McAndrew,1993:122)

而私密的状态与需求,根据 Westin 所提可以包含四点:1. 独处(solitude):与他人隔离并摆脱其他人观看的状态;2. 亲密(intimacy):与某些特定的人(如朋友、配偶、亲人)在一起,不受外界干扰的状态;3. 匿名(anonymity):即使与群众接近或暴露于公开场合,仍能免于被人认出与监督的状态;4. 保留(reserve):使用心里的隔障以控制不需要的闯入,或是保留自己的消息,限制与他人的传播或宣扬(Mcandrew,1993:122-123)。

从上述四个状态的描述中,我们可以发现网路上一些标榜区域或专业特色的BBS站或讨论区,透过一些宣示(如开板政策)、限制近用权限、竖立隔障(如砍信、发动舆论压力)等方式,维持小众或特定族群的私密对话。而网路的「匿名」环境及网管人员的管理权力,则是维持网路特定空间私密属性的重要机制。

四、网路空间的特质

(一)网路空间的界定

探讨网路空间Cyberspace,我们可以从其字首Cyber溯源,这个字头来自「模控学」cybernetics。根据韦柏司特新世界字典,它是在一九四八年由Norbert Wiener 从古希腊文「舵手」 Κυβερνητηζ转化而来,指的是研究数位系统和人类神经系统间的关系的学科。

Cyberspace这个字的出现,是在1984年美国科幻小说家吉布森(Gibson W.)在其小说Neuromancer(「神经异魔」)3。在吉布森的想像中,未来世界是一个人类神经系统和电讯网路系统完全结合的状态,科技进化到人类可以用无所不在的「网路」进行沟通,人的意志穿梭在一个个绵密的网路中,实体空间中的互动、接触完全被人工虚拟世界中的符码所取代,人与人的互动遂建构在一个由「交感的幻觉」所形成的「虚拟世界」中。小说中的神经网路当然还没有成真,但随著电脑网路世界的扩张,八○年代末期的Hacker、MUD文化已经把这个生活中的另一个「世界」类比成Cyberspace。要精确地定义Cyberspace非常的困难,一方面这是一个尚在发展的「空间」,并随著资讯科技快速的发展,不断在转化其面貌;一方面,随著电脑和网路使用人口的增加,不断变迁的网路文化也一直在重塑网路空间的特质。

根据班乃迪克(Benedikt M.)在所编著的Cyberspace:First steps书中描述:Cyberspace包含了二维(2D)到三维(3D)的「图形使用者介面」(graphic user interfaces, GDI)、网路科技(network)、虚拟真实(Virtual Reality, VR)、多媒体(multimedia)、资料库、网际的超连接(hyperlink)} .等电脑技术和形式(Benedikt,1991)。在中文字意的掌握上,不应偏狭地定义在「电脑」或「网路」,国内尝试对Cyberspace做的翻译包括有「网路空间」、「电脑时空」、「网路虚拟空间」、「异度时空」等,甚至几乎将之等同于现在热门的「网际网路」(Internet),而概称「电脑网路」。其中,虽然「异度时空」颇能符合吉布森小说原意以及Cyberspace概念的丰富性,然而,由于本文讨论的Cyberspace焦点放在Internet架构下的「台湾学术网路」TANet的环境中,为分析其空间性格,所以在中文说明上,采用「网路空间」的翻译。
(二)网路空间的公共性


以公共领域的架构,检视电脑网路的生态,我们会发现,这个二十世纪末的「公共空间」,彷佛是十八世纪「布尔乔亚公共领域」的再现,只不过其中的成员从「资产阶级」转变成「电脑新贵」。

相对于布尔乔亚的公共领域,网路做为一个公共空间,其实是对应著特定的族群,也就是目前使用网路的主要人口(以台湾为例:国立大学、理工学院、男性、具备电脑技术…)。在网路普及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Tags:

作者:佚名

文章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
PB创新网ourmis.com】Copyright © 2000-2009 . All Rights Reserved .
页面执行时间:35,625.00000 毫秒
Email:ourmis@126.com QQ:2322888 蜀ICP备050067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