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网络长距离布线时双绞线的非标准应用
下面按照4种不同假设情况进行推导并得出结论。
假设1:长度为100 m的五类非屏蔽双绞线;双绞线上传输速度为100 Mb/s的信号;双绞线的等幅衰减的带宽为BHz(如图3):B=C-A。
推导1:由于在传输速度为100Mb/s的以太网中,采用的编码方式是4B/5B(即为解决传输中的同步问题,实际使用5b的码组来编码4b的实际输入数据),则通信线路上实际传输的方波信号每秒状态的变化次数为125M,即125Mb/s。
如果每秒信号变化125M次,则状态变化8次需要的时间为:8/125Ms。根据傅里叶级数公式,一次谐波的周期T为:8/125Ms;一次谐波的频率f为:125M/8 Hz。方波信号(每秒状态变化次数为125M次)通过长度为100m五类双绞线后,可以等幅衰减通过的谐波数量N1(个)为:
结论1:因为假设1符合五类双绞线的布线标准,所以当等幅衰减通过的谐波数量为N1时,接收方设备可以识别。
假设2:长度为大于100m的五类非屏蔽双绞线;双绞线上传输速度为100Mb/s的信号;双绞线的等幅衰减带宽变窄为B/2Hz。
推导2:可以等幅衰减通过的谐波数量N2(个)为:
结论2:随着双绞线长度的增加,其等幅衰减频宽B变窄后,可以通过的等幅衰减谐波数量也将减少,如图2所示,当N2小于4时输出信号将难以被接收设备识别。
然而在假设2下,很难保证等幅衰减通过足够的数量的谐波。根据公式N=B/f,当B减少时,只有降低f(即降低双绞线上信号的传输速度),才能保证N不变。
假设3:长度大于100m的五类非屏蔽双绞线;双绞线上传输速度降为10Mb/s的信号;双绞线的等幅衰减的带宽变窄为B/2Hz。
推导3:在以太网协议中,10Mb/s与100Mb/s为最常见的数据传输速度,所以可以考虑将数据传输速度降为10Mb/s。在10Mb/s的以太网中,采用的是曼彻斯特编码(即为了解决传输中的同步问题,实际使用2b的码组来编码1b的实际输入数据),所以通信线路上实际传输的方波信号每秒状态的变化次数为20M,即20Mb/s。
如果每秒信号变化20M次,则状态变化8次需要的时间为:8/20Ms。根据傅里叶级数公式,一次谐波的周期T为:8/20Ms;一次谐波的频率f为:20M/8Hz。方波信号(每秒状态变化次数为20M次)通过此双绞线后,可以等幅衰减通过的谐波数量N3为:
结论3:即使线缆长度增加导致了等幅衰减带宽变窄一半,但如果将数据传输速度降为10Mb/s,假设3下可通过的谐波数量N3将为假设1(正常情况)下N1的3.125倍。在此情况下,接收方设备完全可以识别信号。
假设4:长度为大于100m的五类非屏蔽双绞线;双绞线上传输速度为10Mb/s的信号;双绞线的等幅衰减的带宽变窄为B/kHz;等幅衰减通过的谐波数量N4=N1。
推导4:
结论4:在假设4下即使线缆等幅衰减带宽下降为原来16%(1/6.25),只要降低数据通信的速度,也(下转第106页)(上接第94页)可以保证接收的谐波数量达到正常的情况(假设1)下的N1,即接收方可以正确识别。
三、结语
1.根据以上的分析,笔者认为在设计一段距离为200m以内的线路的时候,可以非标准的使用双绞线进行布线,但具体应采用以下方法:
(1)为保证整体网络的速度,可以使用接口为10/100Mb/s自适应的交换机,但将与这条双绞线连接的交换机端口强制设为10Mb/s和全双工模式。
(2)采用五类或超五类双绞线布线,提高施工工艺,尽量避开强干扰源,以减少线缆性能参数的下降。
2.在实际工程中,对使用一段长度约200m的双绞线进行连接的计算机进行测试:
(1)使用IE浏览器访问Internet正常。
(2)使用ping程序进行测试,10min丢包率为0%。结果证明以上基于傅里叶的分析是合理的。
另外,本方法也可以适用于早期的3类双绞线或由于线缆品质低及布线工艺较差造成无法在10/100M自适应网络中使用的情况,可以降低成本并减少重新布线的麻烦。当然如果双绞线的长度进一步增加,那么直流阻抗及其他参数对总功率的衰减,可能会造成接收设备无法检测到信号,所以这种依靠降低速度来实现通信的手段只能在一定的范围内使用。
【参考文献】
[1]张应中.数字通信工程基础[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1987.
Tags:
作者:佚名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