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
首 页商业源码原创产品编程论坛
当前位置:PB创新网文章中心解决方案环境工程

城镇建设中的自然环境选择

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 作者:佚名  来源:本站整理  发布时间:2009-01-10 12:33:38
【本文由PB创新网为您整理】在推进城市化和城市现代化的进程中,城市人居环境,尤其是自然环境的选择,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理念。《玄女青囊海角经》中讲:“福厚之地,人多富寿;秀颖之地,人多轻清;湿下之地,人多重浊;高亢之地,人多狂躁;散乱之地,人多游荡;尖恶之地,人多杀伤;顽浊之地,人多执拗;平夷之地,人多忠信。”这就反映出我国古代风水家已认识到环境对人的生理、心理、情绪的影响。城镇的兴起与发展,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产物,是人类主要聚落的形式。因此,在城镇选址,特别是人居环境的选择时要十分重视环境条件,其中包括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

中华文明发祥、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自成一体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因为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与世隔绝″的自然地理条件,西南、西面临山,东面,东临海岸,北面、西北面为沙漠与大草原,再加上温暖湿润的气候,肥沃浓厚的土壤,使中国的农耕文化延续几千年。再看城镇的形成与发展,也与自然环境息息相关。大到一个国家,中到一个城市,小到一幢建筑的结构与形态,都受到自然环境的影响。在城镇建设与发展中,对人居自然环境的选择与评析,应包括气候、地形、水文、土壤和植被等诸多因素。

——气候因素:气候是自然环境中重要的因素,它主要通过温、风、雨三因子影响人居环境质量的优劣。

温度:主要是太阳辐射引起的近地面的大气温度。地面接受太阳辐射能,与太阳入射线与地面形成的夹角即高度角有关。而太阳高度角又与纬度有关,从而使地球近地面大气温度具有明显的的纬度地带性。这就是随纬度增高,太阳高度角减小,吸收的辐射能减少,气温下降,一般纬度每增加l°,气温也下降1℃。反之,气温升高。中国古人早就认识到这一规律,故在《周礼·地官》中云:“日南则景短多暑,日北则景长多寒。”综合吸收与失散热量的结果发现:低纬度区,热量吸收超过失散;高纬度区失散超过吸收。,只有30°纬度区,热量收支平衡,略有赢余。这也许就是30°纬度带附近,人类文明遗址较为集中的重要原因。非洲的尼罗河、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下游、印度河下游、长江中下游、黄河流域等人类文明发祥地,均在25°~30°纬度带内。相对稳定而平衡的温度条件,成为最适宜生物繁衍生息和人类居住的地方。

风:风是空气流动的结果,是运动的空气。而空气流动是气温引起的气压差异的必然结果。地球表面70%以上面积是海洋,由于海陆的物理特性差异,大陆与海洋之间形成特殊的大气环流。从风这个气候因子分析,地处北半球的中国境内,人居环境选择上以背北季风、迎东南季风为利,尤其是夏季温热的南方,建筑朝向以南偏东为吉,并应随纬度降低而偏东角度增大。相反,在北方气候条件下以冬季寒风、春秋“沙尘”为主要矛盾,故在建筑朝向上应选择与西北季风成垂直的西南“热轴”为佳,随纬度增高而南偏西角度增大,以南偏西45°为限。同一纬度带内,人居环境就通风纳凉和湿润透气条件而论,以东南为最佳,可获得海陆风和东南季风双重优势。

雨:即大气降水,是地面淡水资源的主要来源。长江中下游、东南沿海成为人居环境优选的气候原因。

气候因素,除了以经纬度有水平分异外,还受地面海拔高度的影响。山体只要有500米左右高度,就会出现较明显的垂直分异现象。气温随高度上升而下降。

——地形因素:地形,是地球表面起伏变化的形态。地形也可分为山地、丘陵、岗地、台地和平原等类型。《阳宅十书》中讲:“人之居地,宜以大地山河为主,其来脉气势最大,关系人祸福,最为切要。若大形不善,纵内形得法,终究称不为上宅。”这就道出了地形环境的重要。

在地形选择中,应优选转折的过渡地段,因为这容易找到《葬经翼》中所讲的“势来形止,是谓全气。”《博山篇》云:“势来形止,生气可乘。龙欲其聚,不欲其散。龙欲其止,不欲其行。”也就是“冲阴和阳”的吉地。如山地向谷地过渡的山前洪积扇;丘陵向平原过渡的谷口冲积扇,沿河阶地、河口三角洲。在这类地形转折地段,地形起伏平缓而有一定的倾斜。地面排水良好,地下有一定填深的侧渗地下水活动,可以实现风水中要求的“地高而不旱,居下而不涝”的人居环境,达到《管子地员篇》中提出的“高毋近旱而水足,下毋近水而沟防,因天时,就地利……”的环境要求。

在地形考察分析中,要求山有“来龙去脉”,山岳绵亘起伏,屈曲奔变,过峡束脉,为“真龙”结穴之地,可以人居基地之“背景”倚靠。因为山岳连绵起伏,山势远大,这为集雨面积广大,即为“天门开”;山形屈曲奔变,天际线即山脊线必然优美;若山体发分枝顺、逆相伴,必有“圈椅状”、“马蹄形”山弯山岙、山埠、山冲、坝子等地形单元出现;山脉的末端出现过峡束脉,必然形成“蜂腰”、“鹤膝”状的“马鞍”地形,就成为“结咽束气”的玄武主山,其主山之前就可免受来自后山的山洪和泥石流等山地灾害威胁。若能玄武之前又有平缓突起,形成一个相对独立、“似绵又断”的岗地,与主山呈“胎息”状,这就是“突穴”,形家称“玄武脑”,是聚气“宝

[1] [2]  下一页

Tags:

作者:佚名

文章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
PB创新网ourmis.com】Copyright © 2000-2009 . All Rights Reserved .
页面执行时间:26,500.00000 毫秒
Email:ourmis@126.com QQ:2322888 蜀ICP备050067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