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时美施贵宝财务操纵案例剖析
警示3、准则制定模式——防范利益驱动下的博弈和规避任重道远
透视近年来美国的财务舞弊案,丑闻公司采用公然违背会计准则的舞弊手法虽然时有所闻(如世通和施乐),但相对减少,而绕过会计准则,钻准则“空子”的操纵手段则屡见不鲜。对此,总是滞后于金融创新和会计手法创新的以规则为基础的会计准则只能做出“救火式”的修补,难免陷入“拆东墙、补西墙”的尴尬局面。比如,美国2001年7月出台的第141号准则《企业合并》废止了并购会计中易于操纵盈余的权益结合法,第142号准则《无形资产及商誉的摊销》取消了商誉逐年摊销的做法,二者同时作用的结果有利于遏制不惜代价的以制造盈利为目的的企业并购,也有助于杜绝购买方利用购并之机创造巨额合并准备并在以后期间转回的会计处理方法。尽管如此,“下有对策”的企业仍然不失时机地使出了“未完工研发支出”这一绝招,将购买价格的很大一部分分配至“未完工研发支出”,让企业以合法的形式转移许多“拖未来期间利润后腿”的费用,同时削减合并商誉,减少未来期间的盈利压力。与之相联系的是,新准则下,不论是合并准备的计提还是未完工研发支出的分配都将影响商誉的入账金额,而对商誉减值准备的测算又是一个国际性难题,“能屈能伸”且不用定期摊销的商誉遂成为舞弊者手中拿捏的又一块法宝。
纵观当今的美国资本市场,企业频繁的并购重组和推陈出新的金融创新为财务操纵提供了诸多“良机”。在并购重组和金融创新的大旗下,一些上市公司利用需要大量运用估计和判断的项目调节利润,“挥洒自如”地演绎各个准备金科目的计提和使用,任意填塞一些费用类科目,根据“需要”进行无形资产的评估和减值测算。在这些博弈和规避的夹攻下,会计准则的境遇颇为尴尬。对准则制定者而言,实现制定模式从规则基础向原则导向的转变,抑制利益驱动下的博弈和规避应是当务之急且任重道远。
Tags:
作者:佚名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