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会计信息失真成因及治理
【关键词】会计信息失真;人为因素;业务培训
会计信息是指企事业单位在经济活动过程中运用会计理论和方法,通过会计会计报表等资料反映其价值运动状况的经济信息。真实的会计信息可以如实、客观地反映会计主体在过去一定时期内发生的经济业务、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可以为政府部门宏观调控提供准确的参考依据;同时帮助会计主体加强和改善管理、评估和预测未来的资金流动。因此,会计信息对于企事业单位本身,甚至于整个国民经济都有着 不可估量的作用。而会计信息失真却损害了投资者、债权人以及纳税人的合法利益,影响到国家宏观调控措施的落实,从而扰乱社会经济秩序。可以说,分析、总结会计信息失真的现状、成因,制定相应的治理措施,使会计信息回归真实,已成为迫切需要。本文仅就我国会计信息失真现状、原因及其治理方法进行一些初步的探讨。
一、会计信息失真现状及表现形式
当前正值我国经济社会的转轨期,市场经济体制尚不完善,会计信息失真,尤其是企业会计造假行为突出,为我国市场经济建设和国民经济造成了不利影响。
(一)会计信息失真现状
1.会计信息失真范围大而广。据国家财政部的统计数字,383户单位通过会计信息质量大检查,其中多数单位不同程度地存在违法违纪问题,共查处违纪金额87.835万元,而国家审计署公布的2006年度审计项目,所有单位都存在核算不规范、收支不严格、会计信息虚假等问题,由此可见,会计信息失真问题已经成为一个普遍的事实。
2.会计信息失真有进一步蔓延的趋势。据上海财经大学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由上市公司会计师做假账所导致的会计信息失真几乎是绝对的,有88%的调查对象认为多数上市公司存在会计信息失真的现象。
3.会计信息失真导致面临前所未有的会计信用危机。近年出现的“郑百文”、“银广夏”等一系列上市公司造假事件,导致股市进一步重挫,广大股民投资信心严重受挫,银行的呆账坏账增加,这就是会计信息失真所带来的会计信用危机,它给国民经济带来了极其严重的危害。
(二)会计信息失真的主要表现形式
1.会计核算过程中的资料性失真。会计核算过程是一个从会计资料的获得到资料的处理、加工,直至会计报表的编制的过程。会计核算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都存在对资料的客观错误理解或人为的歪曲事实,造成会计资料信息失真。
2.资产管理混乱造成信息失真。其表现为:资产未设专人保管;资产管理交接手续不健全;未建立互为监督的管理机制;仓库保管不严,造成资产的损耗及丢失;资产估价不真实,存在着大量的账实不符的现象。
3. 会计监督过程中的信息失真。会计监督过程中的会计信息失真主要包括监督法规滞后于经济发展所造成的信息失真;监督程序的设计不合理所造成的信息失实;监督人员的监督缺陷所造成的监督失误造成的信息失真等。
二、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分析
会计信息失真可以认为是会计报表所提供的会计信息未能反映主体真实的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会计信息失真大致由会计主体内、外两方面因素引起或造成。
(一)内部因素分析
1. 会计人员的知识结构影响着会计信息的质量。传统会计工作只对会计实务、理论知识作出要求,极少涉及经济学的其它领域。造成会计人员知识结构单一,会计信息的综合处理质量不高,信息的行业比较性差。知识经济社会是一个综合各学科知识的经济社会,对会计工作的知识含量提出更高要求,会计人员不仅要充分、全面、系统的掌握基本的会计理论知识,还应具备税收、金融、管理学、法律知识、工程技术等相关行业知识。且相关经济知识在会计信息质量中所占的比重不断增加。
2. 会计信息的真实性来源于有序的生产经营活动。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及内控的有效实施为正常生产经营活动提供有力的保障。我国企业会计核算中出现大量的漏记、错记会计信息,且内控制度实施不规范的情况。具体表现为:(1)没有制定科学、完整的内部控制制度来指导生产经营活动,生产过程趋于混乱,生产流程欠缺规范,生产效益低下,管理乏力。(2)没有明确的权力分工,未能形成互为监督的管理机制。如原材料采购部门与存储部门合一,为材料计价的造假创造条件,影响会计核算成本。(3)有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调整内部控制制度,内部控制制度相对滞后。
3.内部控制的监督缺失造成会计信息的失真。内部监督体制在制度设置方面较为完善,以公司为例,公司的组织机构包括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等,股东大会是公司的权力机构,负责监督企业的战略业务的执行;董事会是股东大会的执行机构,负责监督管理阶层的具体业务执行,监事会负责监督董事会、经理的具体业务执行情况,经理负责监督企业的日常具体业务的执行。股东大会由于开会的时间间隔较长,对董事会的监督基本处于缺失的状态,董事会中由于存在大股“独大”现象,其他的董事形同虚设,无法发挥监督职能。监事会由于监督制度不完整,也无法发挥正常的监督作用。公司监督机制的缺失,使得企业的实际管理者为了自身利益,随意更改财务信息,导致企业的会计信息失真。
4.人为会计需要造成会计信息的失真。企业在经营的过程中,为了企业经营的需要,有意地更改企业的会计信息。如企业为了能够上市,有意识地加大前期的费用开支,将属于下一年度的财务开支提前到本一年度,为下一年度的财务出现赢利的情况提前做好财务准备。
(二)外部因素分析
1. 会计法规不完善,影响会计信息的质量。会计法规是指导会计工作的基础,是会计工作的规范,会计规范的完善为会计工作创造客观、公正的竞争环境。现阶段,我国会计法规中关于会计处理方法的规定,没有统一的处理标准,为会计信息的失真留下空间,是造成会计信息失实的主要原因。如关于会计估计、会计差错的处理方法,存在一定的可操作性,即不同的会计人员的操作方法不同,获得的会计信息质量也不同。另外,会计法规的制定严重的滞后于经济的发展,造成会计处理的技术方法不同,导致会计信息质量不高。如对于网络经济业务,国家的会计规范体系中没有完善的会计处理方法体系,未能规范性地指导该类业务的会计账务处理,导致同样的企业发生同样的业务,会计信息质量不同。
2.经营环境的不确定性影响着会计信息质量。企业所面临的经营管理环境的变化日趋明显,环境的复杂性不断增加,加大了企业经营的风险,使得企业经营过程中的不确定性因素增加。面对复杂多变的经营环境,企业的管理者为了企业经营业绩的需要,会增加会计核算过程中的会计估计金额,使得费用的归属期发生变化,发生不合理的分配。根据上市公司的信息失真资料的调查分析,发现存在一定比例的企业会计信息失真与企业所面临的经营环境恶化有关。
三、治理会计信息失真的对策
会计信息失真,增大了国民经济运行中的“泡沫”成分和不确定因素,不能真实反映国民经济运行中的实际情况,不能正确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国家宏观调控制和企业决策因此失去准确、客观、真实的依据,导致决策失误,后果严重,我们必须针对存在问题及其成因,采取措施加以改进,扭转会计信息失真不利局面。
(一)增强法制观念,全面落实《会计法》
《会计法》是会计工作的根本大法,是会计工作的准绳。要进一步强调会计核算的真实性、完整性,明确单位主要负责人为会计工作的责任
Tags:
作者:佚名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