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托责任是一个基本会计公设
一、历史的反思
第一,本世纪早期,会计工作并没像现在有会计标准可以依循,在多数情况下,会计工作的进行是基于个人的判断,也无所谓理论与体系。
会计学家对于这种混乱的情况,本着一种敬业精神,对真理进行探索的欲望,进行了不懈的努力。既然要建立会计的体系,总要找一个基础,最初,会计学家们把基础选定为会计原则或惯例,我们称其为原则导向的尝试。
1932年,乔治.O.梅担任主席的美国会计师协会与证券交易所合作,对会计原则的探索作了重大的努力。在如何确定会计原则问题上,梅认为:“在考虑改善当前状况的方法时,有两种选择:一种是主管当局从今日流行的可接受的会计方法体系中筛选出一套对各种类型的公司都具有约束力的详细准则。……更为实际的另一选择是让股份公司在非常广泛的范围里自行选择会计方法。但是,要求它们公开使用过的方法,并保持年度使用方法的一致性。”①因而,在梅看来,原则就是惯例,正如他所说的,“会计规则比起法律规则来,更是经验而不是逻辑的产物”。②
其后于1936年,美国会计学会发表了《作为公司财务报告编制基础的会计原则草案》。该报告列举了20条原则,其中包括会计科目的定义、财务报表的格式、增记资产、计提折旧正确处理法的提示,准确划分已缴股本与留存收益,正常收益与异常收益的界限等等。这份报告,作为规则和标准的混合体,一方面混淆了原则与程序性标准间的差别,另一方面这些原则和规则缺少逻辑上的一致性。
1937年,在庆祝美国会计师协会创立50周年期间,吉尔.伯思的获奖论文指出,会计原则是基本真理,主要包括历史成本估价、成本收入的合理配比、计提折旧、以销售为标志确认收益、稳健主义、缴入资本和企业积累的区别,帐务处理前后一致性的原则。
l939年,史蒂芬.吉尔曼在其《会计中的利润观念》一书中,把会计思想分为四个层次,认为,惯例是构成会计理论的基本前提,有四个即会计主体惯例、资产计价惯例、会计期间惯例和借贷方惯例。惯例是会计思想的第一层次。信条是第二层次,包括稳健主义、-致性、公开性和重要性等。规则是第三层次,原则是第四层次。吉尔曼认为,纯粹的原则是不存在的。
l940年,巴顿和利特尔顿合著的《公司会计标准导论》一书,是通过系统地推理建立会计原则的典范著作。关于这部著作的特点,查特菲尔德评论道:“这是第一部精心设计了一套会计原则并具体表明了这些原则与会计方法之间的相互影响的集大成之作。它预示了这样一种完整的会计信条体系的发展,根据这一体系在问题尖锐前就可能推导出优选的会计核算方法。”③这本著作的第二章,标题为“观念”,系统地论述了“企业实体、待续经营、计量考虑、成本联系、努力与成就、可变性、客观证据和假定”等基本观念。这对后来公设导向建立会计理论体系的思路,产生了重大影响。
l94l年,美国会计学会对1936年发布的《作为公司财务报表编制基础的会计原则草案》进行了修正,而以《作为公司财务报告编制基础的会计原则》发布。
l946年美国会计学会设立了一个“原则说明修正委员会”,目的是对以前发布的会计原则进行修正,并于l948年提出了修正本,改名为《作为公司财务报表编制基础的会计概念和标准》,这标志着会计界开始重视基本会计概念对建立会计理论体系的作用。
虽不能给出确定的时间,但以原则导向建立会计理论体系的尝试,大体可以说在40年代末结束。这次尝试以失败告终。把会计原则这些用以指导会计实务的规范,当作会计理论中的一些基本观念,这种认识上的错误,不可能带来好的结果。
第二,原则导向建立会计理论体系的尝试失败后,会计学家和会计团体从失败中吸取了教训,开始转向对会计基本观念的研究。而会计公设就成为这种研究的逻辑起点。
1953年,利特尔顿发表了《会计理论结构》一书,试图用科学的方法来建立新会计理论。可是,利特尔顿把配比观念作为会计的中心目标,而这个配比观念并不是会计最基本的观念,因而,试图在配比观念之上建立会计理论体系,结果是可想而知的。
1955年,雷蒙德.饯伯斯在“会计理论的蓝图”中提出要建立一种与会计惯例完全无关的理论,这其中隐含着对原则导向建立会计理论体系思路的反思。
1957年,阿尔文.詹宁斯提出要把会计原则作为纯理论研究的结果,并建议对会计公设进行研究。詹宁斯的建议,得到了会计学家和会计团体的重视。l959年,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改组为会计原则委员会之后,成立了一个“会计研究部”,专门对重大的会计理论问题进行研究。
l96l年,会计研究部发表了由莫里斯.穆尼茨完成的《会计的基本公设》研究报告。该研究报告系统地探讨了会计公设与会计原则的关系问题,并从会计的环境分析人手,推导出三类14条基本公设,这l4条虽然都叫公设,但它们是有差别的。
第一类公设,是在研究报告的第3章探讨的,标题为:会计公设--环境,基本内容为5个公设:定量、交易、实体、时间期间、计量单位。
第二类公设是在第4章研究的,标题为“补充命题-一会计领域”,有4个基本公设,分别为:财务报表、市价、实体、推测。
第三类公设在第5章进行了研究,标题为“第三套命题一-命令”,有5个基本公设,分别为:待续经营、客观性、一致性、稳定的计量单位、反映。
直到60年代后期,公设导向建立会计体系的尝试一直在进行着,结果以失败而告终。这种失败叫人感到可惜。
我们以为,这一失败并不意味着公设导向建立会计体系研究思路的失败,因为,对会计学科来说,从最基本的公设出发建立理论体系,是其必由之路。
那么,公设导向建立会计体系的尝试,究竟失败在什么地方?张为国博士评论道:“在确定会计准则之前,应当先明确会计应做什么,即会计的目的。否则,有本末倒置之感。而会计目的是无法由会计假设推导获知的。”④这一评论是很中肯的,因为现代会计发展史就为这一结论提供了充足的证据。那就是继公设导向建立会计体系的尝试之后,又出现了目标导向建立会计理论体系的尝试,并从目前的势头看,大有一统会计天下之势。
但我们却认为,公设导向建立会计理论体系的尝试,失败的原因不在于会计目标不能从会计公设推导出来,而在于会计公设本身的不健全,穆尼茨的《基本会计公设》专著,有几条能真正称得上基本会计公设?正是这种不健全、不完整的基本会计公设,导致了公设导向建立会计理论体系的失败。
实际上我们以为,在现行的四个基本公设之外,还有更基本的会计公设,就是受托责任。
第三,继公设导向建立会计理论体系的尝试“失败”之后,开始了以目标导向建立会计理论体系的努力。这种努力开始的标志,是1966年“发展基本会计理论报告委员会”发表的《基本会计理论说明书》。
l970年会计原则委员会发表了《企业财务报表的基本概念和会计原则》研究报告,该报告系统地研究了会计信息的质量特征,提出了相关性、可理解性、可验证性、超然性、及时性、可比性和完整性7个会计信息的质量目标。
l971年3月,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设立了以罗伯特.特鲁布罗德为首的“财务报表目标研究委员会”。l973年l0月该研究委员会完成了《财务报表的目标》的研究报告。
Tags:
作者:佚名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