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
首 页商业源码原创产品编程论坛
当前位置:PB创新网文章中心信息化会计理论

论稳健原则在我国会计中的应用

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 作者:佚名  来源:本站整理  发布时间:2009-02-05 10:48:43
【本文由PB创新网为您整理】稳健性原则又称为谨慎性原则,是会计针对经济活动中的不确定因素,需要运用判断作出必要的估计时包含一定程度的谨慎,或者某些经济业务有几种会计处理方法和程序,且每种方法和程序都具有相同的理论上和逻辑上的正确性,会计人员心存疑虑不知采用哪一种方法处理时,稳健主义要求在不影响真实性的前提下,应当采取保守的做法,选用对所有者权益产生乐观影响最小的那种方法和程序进行会计处理,尽量避免高估资产和收益与低估负债和损失,要求会计人员倾向于对好消息的确认(如利得)比对坏消息(如损失)需要更多的证据。稳健性原则的目的在于避免企业虚夸资产和收益,抑制由此给企业生产经营带来的风险。在我国,稳健原则被引起人们的重视,还是近十年的事情。

  一、稳健性原则产生的原因分析

  (一)解脱受托责任是稳健原则产生的历史起点

  稳健原则的起源可以追溯至中世纪托管人对其受托责任解脱所采取的策略-不预计托管财产的增值是托管人减轻责任的自我保护方式。这种减轻责任的考虑逐渐为随后的会计职业界所认可。美国会计学家谢菲尔德注意到,19世纪后期的英格兰,一些审计人员在企业破产后常受到投资者的起诉,大部分诉讼的原因是因为审计人员对高估资产和收益的财务报告提供了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鉴于类似的原因,美国的会计职业界在本世纪初开始讨论稳健原则,但是稳健原则的普遍关注是在20世纪30年代的大危机之后,反思中人们认识到大危机之前浮夸利润和粉饰经营前景的会计报表泛滥,导致了各方面对经济的“盲目”乐观是引发大危机的一个重要原因,由此稳健思想的地位得到最终的确立。

  (二)企业经济活动的不确定性是稳健原则产生的客观前提

  在现代市场经济社会,不确定性因素很多,这种不确定性总的来说就是外在不确定性和内在不确定性。外在不确定性是指生成某个系统(或经济主体) 之外的不确定性,主要指市场的不确定性和环境的不确定性,如科学技术的发展速度,市场的供求关系,消费者的喜好等就属于市场的不确定性;而自然环境的变化,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调整等属于环境的不确定性。内在不确定性是指生成某个系统组织内部自身范围之内影响该系统正常运行和操作绩效的不确定性,如企业内部各项管理制度的修订、企业内部人士的变动、员工素质的高低等。任何一个单位的经济活动不可避免地要与国家、其他单位和个人发生经济联系,受外在不确定性和内在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使得企业的经济活动具有某种程度的不可预先确知性,而企业既要面临机遇,又要经受考验,从而要求会计人员必须对这些经济活动的结果进行估计和判断,而稳健性原则就是会计人员在进行估计和判断中自我保护的一种方法。

  (三)提供相关可靠的会计信息是稳健原则产生的外在动力

  所谓相关性,就是会计信息能够帮助用户去预测过去或现在事项的结局,证实或纠正以前预期的情况,从而具有影响决策的能力。会计信息要具有相关性,必须具有预测价值、反馈价值和及时性。会计信息的相关性,涉及到不同的报表信息使用者。作为股东,他们不会在市场风险存在时坐视自己的投资一点点被侵蚀,他们会严格区分投资偿还和投资收益,要求企业在确定利润、资产计价时持稳健态度。作为企业的债权人,他们要求的是切实的偿还能力,苛求企业利润计算上的稳健性。作为国家,也希望“藏富于民”,保持企业的生产能力和盈利能力。

  在传统历史成本会计模式下,对资产的入账价值是按取得时的实际成本记账,可靠性强,又具有可验证性。然而随着会计环境的不断变化,资产账面价值往往与实际价值发生背离,如果仍然只按历史成本计价,严重歪曲其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当然也与会计信息使用者的需要不相关,甚至误导会计信息使用者作出错误的决策。为了克服历史成本存在的缺陷,公允价值在我国逐渐被采纳。可是在市场经济发展不完善的我国,公允价值存在可靠性低这一致命缺陷,因而在我国会计界尚不能得到普遍应用。基于此,会计界提出在坚持历史成本会计模式下采用多种计量属性,如现行成本、现行市价、可变现净值、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等来克服因历史成本提供信息的滞后性。同时修订《企业会计准则》并进一步完善《企业会计制度》,如对资产重新定义:资产是企业拥有或控制的,能以货币计量,并能给企业带来未来经济利益的经济资源。因此,凡是预期不能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经济资源,则不符合资产的定义,属于资产减值,在编制资产负债表时应从资产中剔除,使资产负债表上反映的资产价值与该资产的实际价值一致或基本一致。如果发生增值,则不在账表中列示。因而只会产生资产减值会计,而不会产生资产增值会计。这实际上是为了向报表信息使用者提供相关可靠的会计信息而采用的一种谨慎的做法。减值会计并不意味着管理当局可以随心所欲的改变会计报表数字,而且减值会计并不一定会降低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因为与其让“不实资产”充斥着报表,搞虚假繁荣,还不如剔除水分来得真实;另一方面,对信息使用者特别是广大的股票投资者而言,期望财务报告向他们提供决策有用的会计信息,资产减值会计未尝不是一种提高信息质量的有效方法。实际上,把存在于经济业务和事项中不肯定因素的性质范围在财务报告中做出交代,财务报告的可靠性可赖以提高,对企业面临的不确定事项的风险进行揭示,也使信息的相关性增加。

  (四)与国际会计惯例接轨是稳健原则产生的国际背景

  在世界各国,稳健原则的普遍接受已成为无可置疑的事实。在美国、英国、加拿大和澳大利亚等国家的会计准则中早有体现。法国和德国由于企业的资本主要由银行等信贷机构提供更为强调稳健原则的运用。而且,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IASC)在第一号国际会计准则(IASN01,1975)中把稳健原则作为选择会计政策的三要素(稳健性、实质重于形式和重要性)之一。可见稳健性原则已被世界各国认可,并已成为国际性的会计惯例。

  会计信息作为国际投融资领域世界性的语言,需要协调一致。为此,中国的会计准则正逐步与国际会计惯例接轨。我国于20世纪90年代初期开始起草并制订企业会计准则,并将稳健原则作为会计确认和计量的一项基本原则。特别是我国加入WTO,高科技及其产业的崛起,经济的全球化扩张、国际经济竞争的加剧,导致不确定因素增长,入世后企业所处的经营环境将会出现更多的不确定性,迫使我国近年来还逐步扩大了稳健原则的适用范围。如1992年只对应收账款计提坏账准备。1998年《企业会计准则-收入》对收入的确认施加了更为严格的限制,财政部和证监会要求在境外上市的公司扩大资产减值的计提范围。 1999年财政部和证监会要求所有的上市公司应对应收账款、短期投资、长期投资和存货计提准备。2000年《企业会计准则-或有事项》要求对“金额” 能合理确定、未来“很可能发生”的或有损失,应在财务报表中予以反映(即计入当期损益),但不得确认或有收益。2000年12月29日,财政部颁布《企业会计制度》取代《股份有限公司会计制度》,《企业会计制度》进一步扩大了资产减值的计提范围(新增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在建工程和委托贷款的减值准备)。

  二、稳健原则在我国会计准则中的体现

  (一)存货的计价

  恰当的选择存货的计价方法,对于真实反映存货的价值是非常重要的。根据我国《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允许企业采用后进先出法计算发出存货成本,这样使企业出售和耗用存货的成本接近当前实际水平,并与当期收入相配比,有助于较客观地反映企业现时条件下的经营成果,特别是在物价上涨的情况下使得企业

[1] [2] [3]  下一页

Tags:

作者:佚名

文章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
PB创新网ourmis.com】Copyright © 2000-2009 . All Rights Reserved .
页面执行时间:5,296.87500 毫秒
Email:ourmis@126.com QQ:2322888 蜀ICP备050067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