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
首 页商业源码原创产品编程论坛
当前位置:PB创新网文章中心信息化会计理论

简论中国企业会计准则

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 作者:佚名  来源:本站整理  发布时间:2009-02-05 10:45:35
【本文由PB创新网为您整理】摘要:会计准则是会计工作的规范,这已被当今世界各国会计工作的实践所证实。我国会计准则的制定与实施虽起步较晚,但起点较高,发展迅速。中国企业会计准则的制定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可能在制定过程中一次性完善。因为环境在不断变化,准则也应适时修改,以使其符合客观现实的需要,使其更好地为我们的工作服务。

  关键词:企业会计准则;基本会计准则;具体会计准则;会计制度;会计规范;会计法规体系

  从1993年7月1日开始,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和新的会计制度开始施行,这标志着我国企业的会计工作走上了规范化的轨道。随着社会的进一步发展,市场经济的逐步完善,那么它是否就完全符合并且能够指导中国会计的实践呢?如何客观地评价《企业会计准则》实施的成效其依据是什么?是否我们的会计准则就十全十美呢?又如何去保证会计准则的质量呢?等等的一系列问题就是我们面临的重大理论与实务问题。也是我们每个人最关心的。需要知道和得以如何解决的问题。只有通过不断研究和实践,才能使我们的会计准则更好地服务于我们的会计工作乃至整个经济管理工作。

  一、会计准则的发展历史

  会计准则的产生可追溯到20世纪初,在此之前,企业的组织形式主要是独资与合伙企业,企业既是所有者又是经营者。在这种环境下,不可能,也无必要有一个统一的会计规范,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企业资本的扩张,原先缺乏统一标准的会计核算体系已无法满足众多投资者的需要。1993年,美国国会率先制定《证券交易法》,其中规定所有股票上市公司都必须执行统一的会计核算程序,并授权证券交易委员会制定会计准则。随后,许多发达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都先后制定了适用于本国环境的会计准则。

  自建国以来,我国一直采用会计制度,会计核算制度对会计核算和财务报告进行规范,到1978年,中国的会计理论研究中才出现会计原则和会计准则等术语,直到1992年11月才颁布《企业会计准则》。这时我国才真正有了会计准则。

  二、我国企业会计准则的内容

  我国的企业会计准则包括两个层次:

  第一层是基本会计准则。基本会计准则由财政部制定,发布于1992年11月30日,于1993年7月1日起在全国所有企业施行。基本会计准则规定了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一般原则,会计要素,各主要项目的核算原则以及财务会计报告的基本要求,共有10章66条。

  第二层次是具体会计准则。具体会计准则是根据基本准则制定的有关企业会计核算的具体要求。按规范对象不同,大体上可分为三类:一类是有关共同业务的具体准则,如收入、存货、投资等;二类是有关特别行业基本业务的具体准则,如银行业等;三类是有关披露的具体准则,如现金流量表等。我国从1997年开始陆续颁布具体会计准则,到2000年底共出台了以下几项:《企业会计准则———关联方关系及其交易的披露》(适用于上市公司)、《企业会计准则———现金流量表》(适用于所有企业)、《企业会计准则———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适用于上市公司)、《企业会计准则———收入》(适用于上市公司)、《企业会计准则———债务重组》(适用于所有企业)、《企业会计准则———建造合同》(适用于上市公司)、《企业会计准则———投资》(适用于上市公司)、《企业会计准则———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会计差错更正》(适用于上市公司)、《企业会计准则———非货币性交易》(适用于所有企业)、《企业会计准则———或有事项》(适用于所有企业)等。

  三、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实施的主要成效

  中国会计准则自研究制定至今,无论在理论方面,还是在实务方面,无论在会计准则本身的自我完善方面,还是在会计准则产生的作用方面,无疑都取得了巨大的成效。

  1、初步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会计法规体系

  自从1985年我国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后,十几年来,《会计法》一直是我国进行会计核算和会计监督以及对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进行管理的母法,而会计准则的制定和实施,为中国会计模式从制度型向准则型转换迈出了关键的一步。只是现阶段还不具备完全依照会计准则进行会计核算和会计报告的条件。作为过渡性措施,以基本会计准则为导向,以行业会计制度为核算的“准则+制度”的实施模式,体现了我国会计法模式有别于其他国家的特色。由此可以看出,中国的会计法规体系呈现出以《会计法》为依据,以会计准则为导向,以行业会计制度为核心,以内部会计规程和其他会计法规为补充的运行结构。这一体系具有层次结构清晰,内部关系紧密,宏观微观管理结合,利于会计准则未来发展与完善等特点,是现阶段唯一可行的会计法规体系。

  2、缩短了与发达国家的差距

  中国会计准则制定和实施的主要目的之一,就是为了缩短我国会计与世界发达国家会计之间的差距,尽可能使会计信息做到“多国共享”,从而促进各国经济的相互流动。在西方国家里“需要,实用”是他们制定具体会计准则的原则。我国在制定会计准则上本身就较晚,在一定程度上就可以对西方国家的会计准则进行研究。这样,我国就应在实用的基础上,同时要具有一定的超前性。“实用同超前”便成为我国制定会计准则的原则。这就为中国经济向国际化发展和参与国际竞争奠定了基础。

  3、促进了中国经济的改革发展与对外开放

  中国会计准则的实施有两个明显的特征,一是打破了行业和所有制界限,二是尽可能与国际会计惯例协调。前者为会计信息在全国范围内的有用、可比创造了条件,后者则为中国经济大步融入国际经济的行列扫清了道路。中国会计准则的制定和实施,为中国会计走向国际会计舞台迈出了决定性的一步;会计准则的制定和实施,一改过去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封闭式会计理论和方法,而采用国际上通行的会计目标和原则,会计政策和方法以及会计报告体系和结构,消除了国内企业走向国际市场,国外资本融入国内市场的空间障碍和阻力。会计准则实施之前,国内企业到香港地区和美国上市发行股票是极其困难的。会计准则的实施,才使其成为可能。

  4、对表外项目的披露给予了充分关注

  我国对表外项目披露一直没有统一的要求,即使是上市公司,表外信息的披露也并不规范,主要表现为对有利事项披露较多,对不利事项披露较少或根本不予披露。而具体会计准则对表外披露作了严格规定,弥补了以往的不足,这就增加了会计信息的真实性,维护了会计信息使用者的合法权益。如:《企业会计准则———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会计差错更正》中,明确规定了会计报表附注中应当披露以下内容: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变更的内容和理由,变更的影响数以及变更影响数不能合理确定的理由;重要会计差错的内容;重要会计差错的更正金额等。

  5、推动了会计理论发展和会计实务的革新

  在实施会计准则以前,我国会计界对西方会计理论和实务的研究相对较弱,伴随着会计准则的制定和实施,会计实务逐渐与西方发达国家接轨,会计理论工作者和实务工作者普遍感到过去比较精通的会计知识已经陈旧,与经济发展的趋势不相适应,从而掀起了一场学习西方会计的高潮,并通过中西方会计比较,使之与我国几十年来行之有效的会计管理方法相融合,形成一种“中外合璧”的独特景观。可以这样说,如果没有会计准则制定和实施这一中国会计历史的重大转折,恐怕我们还要在上百种分部门、分所有制、分行业的会计制度中奔忙。现在我们可以很自豪地说,制度和实施会计准则真正把会计工作者从繁杂无序的旧社会制度中解脱了出来,为会计人员成为企业真正的管理者提供了广阔的活动空间。

  四、中国企业

[1] [2]  下一页

Tags:

作者:佚名

文章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
PB创新网ourmis.com】Copyright © 2000-2009 . All Rights Reserved .
页面执行时间:12,796.88000 毫秒
Email:ourmis@126.com QQ:2322888 蜀ICP备050067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