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
首 页商业源码原创产品编程论坛
当前位置:PB创新网文章中心信息化会计理论

试论会计制度中的确认技术

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 作者:佚名  来源:本站整理  发布时间:2009-02-05 10:41:37
然这是一种列举式确认方法。1993年的会计制度,将收入定义为“企业在销售商品或者提供劳务等经营业务中实现的营业收入”。明确了“收入”要素是指营业收入,不含营业外收入,其外延的界定与过去没有两样,并以“收入”定义“收入”,没有揭示收入的本质。而2001年的会计制度中,“收入,是指企业在销售商品、提供劳务及让渡资产使用权等日常活动中所形成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包括主营业务收入和其他业务收入。”人们对收入的认识逐渐清晰、对收入内容的分类逐步完整化、科学化,其中主营业务部分经历了“产品销售收入-基本业务收入-主营业务收入”的演变,同时收入的确认时间主要是围绕“所有权的转移”为标志,而不同时期结算方式及其对收入确认的标准又有所差异。

  五、费用的确认技术

  1993年以前相当于“费用”要素的确认中,没有期间费用的概念,实际上销售费用是以期间费用的方式处理的,主要特点在于产品成本分为车间成本和工厂成本。车间成本由原材料、燃料和动力、工资、提取的职工福利基金、废品损失和车间经费等项目构成,相当于现在的制造成本;工厂成本是车间成本加上企业管理费以后的成本,是一种完全成本法。这一费用的确认标准,一方面低估当期费用、高估当期利润,与计划经济环境下企业的“车间性质”、不需要也不允许企业进行经营决策相适应,符合我国当时的基本国情,但另一方面与改革开放的要求格格不入,不符合国际会计规范,不利于企业自身的发展。为此1993年的会计制度改革中,将完全成本法改为国际通行的制造成本法,将“企业管理费”分为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同销售费用一起构成了期间费用,第一次确立了期间费用概念。但费用仍然定义为“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各项耗费”,成本定义为费用的对象化,即遵循“支出—费用—成本”的逻辑顺序。实际上,费用是与收入匹配的概念,因此在2001年的会计制度中,费用是指企业为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等日常活动而发生的经济利益的流出,成本是指企业为生产产品、提供劳务而发生的各种耗费,从而纠正了原来费用与成本的因果关系,使得费用回复到应有的位置。

  六、利润的确认技术

  1993年以前,我们将利润称为财务成果,“是指企业在一定时期内从事生产经营活动所取得的利润或发生的亏损。”在当时计划经济环境下,企业实际是国家的生产车间,不可能也不允许有市场的观念,因而在利润的确认上,将利润分为产品销售利润,定额补贴前的利润总额和定额补贴后的利润总额三个层次。

  1993年,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市场经济目标的建立以及社会生产力水平的大幅度提高,国家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企业作为相对独立的经济实体具有独立的经济利益观念已深入人心,利润成为企业发展的真正动力,将利润定义为“企业在一定期间的经营成果”,包括营业利润、投资净收益和营业外收支净额,分为产品销售利润。营业利润、利润总额和净利润四个层次。与1981年制度比较,这里没有了资金占用费和利润补贴的内容,增加了投资收益,反映了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过渡,同时由于确立了期间费用概念,使得确认的利润更加稳健,但利润概念的分层上没有完全摆脱过去的结构,仍以产品销售利润为基础,并将期间费用分割在营业利润前和营业利润后分别扣除,破坏了期间费用的整体性,与国际会计规范还有一定差距。

  2001年的会计制度,在利润的定义和确认技术上更趋于成熟,将利润定义为“企业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分为主营业务利润、营业利润、利润总额和净利润四个层次,同时将所得税作为费用看待和处理,体现了利润的不同本质构成。

上一页  [1] [2] 

Tags:

作者:佚名

文章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
PB创新网ourmis.com】Copyright © 2000-2009 . All Rights Reserved .
页面执行时间:12,562.50000 毫秒
Email:ourmis@126.com QQ:2322888 蜀ICP备050067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