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信息失真的深层分析—从股东需求的角度
以上分析表明,现代资本市场的发展,使相当一部分股东出现了“道德风险”,对真实信息的需求意愿并不强烈。对会计信息需求的乏力自然使会计信息供给缺乏推动力,使信息的供给方(企业管理当局)缺乏制衡,最终导致会计信息失真严重。
三、治理会计信息失真的思路
基于以上分析,治理会计信息失真可从股东需求角度着手,通过增强股东对信息的需求意愿来提高信息的实际需求,最终达到治理会计信息失真的目的。增强股东对信息的需求意愿,其具体的思路主要有两个,一是改变会计信息所引起的股东长短期利益之间的矛盾;二是改变股东的股资行为。
(一)从会计信息披露所引起的矛盾着手
可以考虑如何使会计信息披露在有利于股东长期利益的同时,增加其对股东短期利益的价值。其中一个可行的办法就是“缩短披露周期”。由于生产的连续性和披露的间断性之间存在矛盾,会计信息的及时性较差。当用户得到信息时,许多会计信息已是“遥远的历史”,这使股东无法在情况变化的初期得到信息、做出决策。事实上在披露间隔周期之内,情况的变化极可能已进一步发展扩大,这使会计信息披露在帮助股东及时反应、减少损失等方面作用不大。财务报告的周期长短决定了会计信息的及时程度,周期越长,信息时滞越长。提高会计信息的及时性有赖于财务报告周期的缩短。通过缩短披露周期,信息得以及时传递,这样股东可在损失扩大之前做出反应,从而会计信息对于股东短期决策的价值就能得到提高。
(二)从股东投资行为着手
改变股东的投资行为,就是要想办法使股东投资行为趋于长期化。考虑到股东行为与其股权结构安排具有密切联系,因此“股权适当集中”是一个可行的办法。首先,大股东的股权转让受到的限制更多,不如小股东灵活,因此其股权流动性较低,其自身利益与投资对象能保持较为长期的联系。其次,一些股权较大的法人股东购买股票,不在于直接获得投资回报,而在于促使其资产在较短时间内快速增长,从而扩展自己的营业规模,占领市场。这种股东必然关心其投资对象的实际财务情况,从而对高质量会计信息有强烈需求意愿。最后,股权过于分散会使股东从分红中所得的利益过少,必然致使股东以股票买卖差价作为主要获利手段。这样一来,股东难免将注意力主要集中于短期股市行情的炒作,而不关心公司长期经营情况,对会计信息的关注自然降低。所以将股权适当集中有助于改变股东投资行为,从而最终达到治理会计信息失真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陈汉文。证券市场与会计监管[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0.
[2]李扬,王国刚。资本市场导论[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1998.
[3]刘慧风,罗新华。提高会计信息披露质量的策略选择[J].当代财经,2000(5)。
[4]陆正飞,刘桂进。中国公众投资者信息需求之棵索性研究[J].经济研究,2002,(4)。
[5]蒋义宏,李东平。会计信息失真:投资者视角与经营者视角[J].财务与会计导刊,2001,(6)。
[6]唐松华。企业会计政策选择的经济学分析-必然性。影响因素。立场[J].会计研究,2000,(3)。
[7]杨雄胜。会计诚信问题的理性思考[J].会计研究,2002,(3)。
[8]徐晔,何红。合法会计信息失真的成因及其预防对策[J].财经研究,2000,(2)。
[9]查尔斯。吉布森。财务报表分析[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