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
首 页商业源码原创产品编程论坛
当前位置:PB创新网文章中心信息化会计理论

社会对账与会计信息质量

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 作者:佚名  来源:本站整理  发布时间:2009-02-05 10:33:20
【本文由PB创新网为您整理】内容提要: 委托代理关系导致了信息不对称,会计信息的不对称是造成会计信息虚假的原因之一,虚假和不完全的会计信息严重影响了使用者的决策。新的经济条件下越来越复杂的经济关系要求各个经济组织之间加强信息沟通,而社会对账是会计信息有效沟通的途径。计算机和网络的普及运用为实施社会对账提供了技术保障,但同时也带来了信息成本的增加、信息的安全性等问题。

  一、会计信息质量特征与信息不对称

  会计信息的质量特征,就是使会计信息有用的特征,即会计信息所要达到或满足的质量标准,它是进行会计选择时所应追求的质量标志。[1]各国对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的要求不尽相同,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把良好的会计信息应具备的质量特征划分为不同的层次结构:将可理解性作为第一层次的质量,称为“与使用者相关的质量”,决策有用性是首要质量;相关性和可靠性是主要质量,其中:相关性的组成要素是预测价值、反馈价值和及时性,可靠性的组成要素是可核性、中立性和真实性;可比性和一致性为其他质量;保证以上质量要求的约束条件是:成本效益性、重要性和谨慎性。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在1989年7月公布的《关于编制和提供财务报表的框架》中对财务报表的质量特征作了说明,框架将质量特征定义为是使财务报表提供的信息对使用者有用的那些性质。

  四项主要的质量特征是可理解性、相关性、可靠性和可比性。我国在《企业会计制度》第十一条规定了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有十三条,其中关于会计信息的质量要求有六条:真实性原则、实质重于形式原则、相关性原则、及时性原则、明晰性原则和重要性原则。

  从上述美国、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及中国的会计信息质量特征中不难看出,在会计信息的诸多质量特征中,真实性和相关性是首要质量。会计信息必须具备这两项质量,才可能对信息使用者的决策具有有用性。

  真实性作为会计信息的本质属性,它是会计信息质量的核心内容。对于会计信息的真实性,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做出了明确的解释:即一项数值或说明符合它已在反映的现象——经济资产和债务,以及使得这些资产和债务发生变动的业务事项。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中规定“会计核算应当以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为依据,如实反映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也就是指会计信息应如实地按客观事物的本来面目反映会计主体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不能有任何歪曲,不能加任何主观成分。具体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进行会计处理所依据的原始凭证应该是真实的,凭证要反映经济业务的原貌;二是始终坚持最能解释经济现实本质的核算方法。

  相关性指会计信息能够影响使用者的决策,它包括三个组成部分:预测价值、反馈价值和及时性。预测价值是指过去和现在的会计信息能够通过提高使用预测未来的能力来影响决策;[2]反馈价值是指会计信息应该能够便于使用者证实或纠正他们早先的预测和期望。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对相关性的判断标准是:当资料通过帮助使用者评估过去、现在和未来的事件或者通过确认或纠正使用者过去的评价,影响到使用者的经济决策时,资料就具有了相关性。我国《企业会计制度》第十一条规定: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能够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以满足会计信息使用者的需要。会计信息使用者需要根据掌握的信息进行正确的决策,要求会计信息是真实的、全面相关的。目前信息使用者信息需求变化的一个显著特点是从关注历史信息转向对未来信息的关注,信息使用者要求提供有关单位未来经济活动和有助于预测、评估单位未来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经济指标和相关信息。

  然而,在市场活动中,由于交易者知识的有限性,搜寻信息需要花费成本,以及信息优势方对信息的垄断,信息不对称是一种普遍并长期存在的经济现象。信息不对称它是指交易双方所拥有的交易品的信息数量和质量不相等,通常表现为交易一方拥有较多的甚至完全的信息,而另一方只拥有较少的信息,从而可能导致信息弱势方交易决策失误,或信息优势方做出不利于信息弱势方的行为,即不利选择和道德风险。

  这种不对称在会计信息中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3]

  第一种信息不对称是所有者与经营者 之间的信息不对称。经营者掌握着大量的第一手会计信息资料,并能对企业的经营状况和业绩作出客观的评价。而所有者由于不直接参与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过程,只能通过经营者提供的会计信息来了解企业的经营状况和业绩。这样,在会计信息占有和运用方面,经营者处于有利地位,所有者处于劣势地位。因此经营者出于追求自身效用、减少经营失败风险、避免自己被经理人市场淘汰等动机往往利用信息优势和制度缺陷来调整会计信息。

  第二种信息不对称是企业管理者与外部信息使用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作为信息的供给方——代理人是“内部人”,他们最了解企业的经营状况和业绩,通常会占有比较完全的信息,处于信息优势和主动地位;作为信息的需方——委托人是“外部人”,他们不直接参与企业的经营过程的管理,所需要的信息只能通过代理人提供。管理人员就利用这种不对称的地位,拥有大量的私人信息,对报表进行人为的操纵,不断地进行收益和盈余调节,向市场传递不正确的信息。常见的方式有:在效益好的年份,对利润和资产进行隐藏,多计提各种准备,在效益不好的年份,释放各种秘密准备,弥补当年不理想的财务状况;或者利用掌握的内幕信息,掌握企业重大变更消息,为个人牟利。

  这种不对称使企业财富不公正地为少数内幕交易者拥有,会扰乱企业的真实股价表现,增加投资风险,打击投资者信心,长期来看会降低企业的市场价值。

  第三种信息不对称是不同信息使用者之间的会计信息不对称。企业在对经济活动进行会计处理往往有多种方法进行选择,一旦选择了特定的会计方法会造成会计报表的信息披露偏向于某一特定的信息使用者,对这些特定的使用者来说会计信息满足了相关性的要求,而对于其他使用者则可能不相关。

  信息不对称导致了会计信息的不真实,影响了信息使用者的决策,增加使用者的决策风险。

  二、信息沟通与社会对账

  (一)信息沟通

  信息沟通是指意义的传递与理解。有效的沟通能够消除信息不对称。图1描述了一般情况下的沟通过程,这一模型包括以下7个环节。[4]

  在此模型中沟通通道的选择是多种多样的,既可以是口头、书面的,也可以是电子媒介等方式。但无论使用什么样的支持性装置来传递信息,信息都会受到一些干扰因素(噪音)的影响。

  经济生活中各个经济组织之间的沟通主要是对彼此会计信息的了解,这些信息不仅包括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现金流量等财务信息,而且还要包括大量的会计主体所处的环境信息、内部管理的信息(主要包括决策信息、预算信息、责任中心要求及履行情况),这些对于信息使用者作出正确的判断、决策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传统的沟通方式是会计信息的拥有者将活动的结果编制成财务会计报告,利用新闻媒介等书面方式进行披露,信息的使用者仅仅是被动的接受者。然而仅仅依靠会计主体披露财务会计报告是不够的,这种披露是单向的,通道也是单一的纸张模式,况且这种主动披露的真实性以及充分性值得怀疑。因此各个组织之间应该充分、准确地运用沟通模型,实现有效沟通。

  (二)社会对账的含义

  对账是信息沟通的途径之一。对账是指在会计核算过程中对会计账簿的记录进行审查核对。《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第十七条规定:“各单位应当定期将会计账簿记录与实物、款项及有关资料核对,保证会计账簿记录与实物及款

[1] [2] [3]  下一页

Tags:

作者:佚名

文章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
PB创新网ourmis.com】Copyright © 2000-2009 . All Rights Reserved .
页面执行时间:7,375.00000 毫秒
Email:ourmis@126.com QQ:2322888 蜀ICP备050067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