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营者知识资本权益研究
最后,对于共同创造的剩余贡献采取对半分配规则,在现实生活中也可以找到有力的左证,如法律规定夫妻双方共同创造的财产各有50%的权益等。
当然,对半分享比例并非绝对的标准,不同的企业可以进一步结合经营者的作用进行更加准确的研究。除此之外,在经理市场健全的条件下,经营者与股东彼此间谈判力量的对比,对于剩余贡献的分享比例也将产生重要的影响。
★进一步的假设是,经营者的管理绩效尚未达到市场或行业最好水平,而是介于平均水平与最好水平之间。
趋利性是资本的本质,因而股东总是期望将财务资本由报酬率相对较低的企业或项目,流向报酬率相对较高以至最高的企业或项目。如果当前投资的企业或项目无法为其带来更多的超额报酬的话,股东将会实施投资转移或另寻代理人。在不采取上述行动时,股东将会要求通过加大对剩余贡献分享比例的方式,以弥补利益上的相对损失。并且,较之市场或行业最好水平,企业当前各项指标的相对业绩越低,股东要求分享剩余贡献的比例也就越高,并且会以50%的比例为底限,渐次递增。于是,在经营者管理绩效考核指标与知识资本报酬之间建立起这样一种关联关系:
经营者知识资本报酬=剩余贡献总额×50%×∑(各项指标影响报酬应计权重×各该项相对市场或行业最好水平系数(1))=剩余贡献总额×50%×∑各项指标影响报酬有效权重
六、经营者知识资本报酬支付方式
犹如知识资本报酬计划的设计,如何去支付报酬同样也蕴藏着深刻的艺术,绝非一个看似简单的兑现问题。一旦支付策略不当,不仅会直接削弱报酬计划的激励功能,而且还可能诱发一些新的矛盾,产生诸多负面效应。
经营者报酬支付方式种类繁多,其中能够充分体现经营者知识资本权益特征与报酬实现风险的是股票方式与期权方式,尤以期权方式的风险约束力与动态激励效应最为强烈。联系对时机的把握,还可相宜采取即期支付策略、递延支付策略与期权支付策略。限于篇幅,仅就期权方式进行研究。
期权也叫选择权。作为对经营者的一种激励方式,国内外运用最广泛的是股票期权。实施经营者股票期权计划,通常包括三个步骤或阶段:一是经营者支付权利金取得股票期权,即经营者与企业签订股票买入期权合约;二是在合约约定的期限内行使股票买人期权,即经营者按约定的价格购买企业的股票;三是经营者售出股票,或由企业按照实现约定的条件予以赎回。由此引伸出两个关键问题:经营者购买期权以及行使期权购买企业股票的资金来源。
一个规范的股票期权合约,最核心的问题,同时也是最大的变量因素是期权的权利金。国内一些试点企业往往以无偿的方式授与经营者股票期权,这不仅有悖于期权合约的基本规则,而且也不利于强化对经营者的风险约束机制,必须予以纠正。
对于经营者而言,能够充作购买期权与股票的资金来源,归纳起来不过四个方面:经营者雇员薪金、知识资本报酬、个人积累、负债。其中雇员薪金是经营者维持生存所必需的,况且数量有限,用作期权或股票的购买费用,势必影响经营者的基本生活,且企业也不宜将低风险的薪金扣抵作为高风险项目的资金来源。联系期权计划的宗旨,其余三方面的资金来源应当这样进行分配:知识资本报酬用作期权购买费;个人积累与负债用作购买股票的资金来源。其中负债部分如果完全由经营者个人借贷解决的话,将会极大地加重经营者个人及其家庭的生活负担,并因此妨害股票期权计划的顺利实施。国内外一些成功的做法是,股票购买费用通过经营者对企业负债解决,然后由经营者出售股票获得的资金偿还,或抵扣企业股票赎回价款。对于中国这样一个相对低收入的国家,这种做法最具可行性。
按照上述运作规则,在第一个阶段,经营者以应计知识资本报酬为代价获得了企业股票的买入期权,此时经营者并未得到现实的收入,反倒可能是一种或有损失;到了第二个阶段,经营者主要利用对企业负债的方式行使期权购入股票,得到只是一种预期价差收入,而且还背负着对企业的债务;第三个阶段结束后,经营者股票的出售收入必须首先用于偿还了对企业的负债,并补偿垫付的个人积累资金,剩余的部分,便是经营者得到的实际收入。这一收入如果大于股票期权的权利金的话,表明经营者不仅得到了应计的知识资本报酬,而且还获得了额外的资本利得。否则,便意味着经营者知识资本的应计报酬因为管理绩效不佳而无法实现或无法完全实现。
需要明确的是,对经营者实施股票期权计划,旨在通过塑造一种动态的、前瞻性的利益激励与风险约束机制,促使经营者努力工作,实现企业运行的持续高效率性,而不同于资本市场上的以“投机”和“套期保值”为基本目的股票期权投资。因此,无论是经营者行使期权买入股票或卖出股票,不能单纯以股市价格为依据,而必须对其行权条件设置一些“业绩”限制前提,即在约定的时限内,经营者的管理绩效只有首先达到了相应的“业绩”标准,方可行权。此外,也并非一定要采用“真实股票”的方式,还可以采用“虚拟股票”的方式等,只要能够达到激励与约束的宗旨即可。
(1)各该项指标相对市场或行业最好水平系数计算方法为:各正向指标(即指标值越高业绩越好)相对市场或行业最好水平系数=该正向指标实际业绩/市场或行业同类指标最好业绩。各逆向指标(即指标值越高业绩越差)相对市场或行业最好水平系数=市场或行业同类指标最好业绩/该逆项指标实际业绩。对于一些没有市场或行业对比值的指标,比较系数依据企业预算标准等计算。
Tags:
作者:佚名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