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查找“亚企业家机制论”更多相关内容
- 中查找“亚企业家机制论”更多相关内容
- ·上一篇文章:亚企业家:社会经济发展动力新探
- ·下一篇文章:企业战略的主要类型及其应用
亚企业家机制论
(二)亚企业家生成机制
亚企业家生成机制就是阐述亚企业家是如何生成的,其内涵是:(1)人们面对从普通劳动者到企业家这一充满风险之途,要付出放弃相对“安逸”的机会成本,所有劳动者中将会分化为两种选择:一种选择是愿意承担风险、放弃相对“安逸”的机会成本,从而“跋涉”在通往企业家的征途上;另一种选择是不愿承担通往企业家征途上的风险,宁愿选择“安逸”、做一个安于现状和温饱(或小康)的普通劳动者。(2)选择在通往企业家征途上“跋涉”的劳动者,他们在跋涉的途中,为向企业家的目标挺进,都将会想方设法充分施展自己的所有潜能,他们是社会经济中最具活力、最具创造力和创新力的群体。但因各自能力的差异,就出现有人“掉队”现象,随着向企业家目标的靠近,能坚持下来的人越少,“掉队”的人总数就越多,随着时间的推移,后面“掉队”人的能力比前面“掉队”的人越来越强,他们“掉落”在各递增的职位层次上。在此人群当中,最后能成为企业家的只有少数人,其他“掉队”的人分布在从普通劳动者到企业家以下的不同层次上,我们称这些人为“亚企业家群”。(3)选择“安逸”、不愿承担风险和不确定性的普通劳动者只有在“亚企业家群”的指挥下进行劳动,他们构成“亚企业家群”的基础从属群体,也就是普通劳动者群体。
(三) 亚企业家作用机制
亚企业家对社会经济发展的作用机制就是亚企业家机制模型中第④过程,是各素质层次的亚企业家的创新活动对社会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现在要弄清楚的是亚企业家的创新活动是如何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
1、亚企业家创新作用的理论模式:从理论上来说,创新活动的作用模式,熊彼特已有较深入的研究,他建立了两个创新模式 ,熊彼特认为创新的行为主体是企业家,且把企业家精神等同于企业家行为主体,笔者在本文中的观点是创新的行为主体主要是亚企业家。而实际上,不论是亚企业家还是企业家,其创新活动对经济发展的作用机制是一致的。笔者认为,熊彼特的创新理论所论述的相当于本文中亚企业家机制模型中第④过程(见图一)。
创新模式Ⅰ:熊彼特认为,创新遵从如下的发展模式:(1)有一个与科学新发展相关但不能确定的基本发明流,它们大半处于在现有企业和市场结构之外,基本上不受市场需求的影响,虽然可能受到潜在需求的影响。(2)一群企业家意识到这些发明的未来潜能,准备冒发明和创新的风险。这种风险行为是一般资本家或经理不敢采取的。(3)一旦成功地做出一项根本的创新,它将使现有市场结构处于不均衡状态,成功的创新者将获得短期的超额垄断利润。但这种垄断会随着大量模仿者的进入而被削弱。这个模式提出了以技术创新为核心概念的经济理论。打破了传统的主流经济学观念:即经济系统是静态的、均衡的。
创新模式Ⅱ:熊彼特认为,创新模式Ⅱ遵从如下的发展模式:(1)技术创新来自于企业内部的创新部门;(2)成功的技术创新使企业获得超额利润,企业因此得以壮大,形成暂时的垄断;(3)大量模仿者的加入削弱了垄断者的地位。在创新Ⅱ中,熊彼特主要是提出了技术创新是内生的思想,而创新Ⅰ的技术创新是外生的。在这两个模式中,均有亚企业家或企业家的作用。如美国的高技术小企业便属于熊彼特模式Ⅰ,杜帮公司发明尼龙是属于模式Ⅱ。
亚企业家的创新通过以上模式推动着社会经济发展,创新内容是丰富的。我们认为,熊彼特的创新观点有其合理的成分,对当今研究创新行为仍有裨益。
2、亚企业家作用的最优社会纯收益:亚企业家的创新活动,可以用社会总收益和总成本来说明亚企业家创新活动的最优社会效益问题。将社会总收益减去社会总成本就得到社会的“纯收益” 。当边际成本等于边际收益时,社会的收益最大化,达到帕累托最优,此时,社会的“纯收益”也最大化。按照西方经济学原理,可以利用“消费者剩余”的概念来说明社会“纯收益”,并以此作为测度的方法。亚企业家所创造的总收益,是指亚企业家群的企业家素质能力所创造的企业剩余,而不是所有产出的总额,此时的亚企业家收益总额=社会剩余总额=社会纯收益总额。亚企业家就是通过这种作用机制推动着社会经济的发展。 三、 亚企业家:社会经济发展的推动力
关于社会经济发展动力的命题,马克思、熊彼特已有完善的论述,即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认为工人阶级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动力;熊彼特创新理论的结论是企业家的“创造性破坏”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动力。随着社会经济发展,特别是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中,其发展动力的命题尤值得我们重新探索。为此,笔者在研究马克思、熊彼特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亚企业家是社会经济发展的推动力。
1、马克思劳动价值论与熊彼特企业家理论的比较分析。
马克思以劳动价值论为基石,论证了资本主义私有制下,一般劳动者是社会财富的创造者,资本家或企业主凭借资本剥削一般劳动者的剩余价值,两者的利益根本对立,从而导致无产阶级推翻资本主义的暴风骤雨式的革命。熊彼特运用“创新理论”来解释资本主义社会经济的运行规律,他认为企业家以其“创造性破坏”的企业家素质来创造社会利润,从而推动资本主义社会经济的发展,得出资本主义终将灭亡,并自动进入“社会主义”,形成熊彼特式的“自动与和平过渡”的理论。
笔者认为,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与熊彼特的企业家创新理论并不矛盾,他们是针对不同层次的劳动者各自进行了合理的论述,从而导出有差异的结果。其共同点是:(1)都是探寻资本主义社会经济发展的本源问题,即资本主义发展的动因不是来自外部,而是来自资本主义内部。(2)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是人,而不是资本或其他生产要素,即资本主义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的动力源是雇佣工人这种一般劳动者所创造的剩余价值(马克思),或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是企业家这种劳动者所创新的结果(熊彼特)。(3)他们从各自的理论推导出了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发展的必然性。
其不同点是:(1)马克思的发展观是唯物辩证的,用在社会经济问题上是历史唯物主义的;而熊彼特的发展观带有浓厚的唯心主义成分,突出表现在他坚持主观的“边际效用价值论”,以及过分强调企业家的地位和作用,而忽视了人民群众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主力作用。(2)马克思以劳动价值论为基石,来论证无产阶级推翻资本主义的暴风骤雨式的“革命”;而熊彼特运用“创新理论”来解释资本主义运行,得出资本主义终将灭亡,并自动进入“社会主义”,从而形成了熊彼特式的“自动与和平过渡”的理论。
2、亚企业家:社会经济发展的推动力。
当前,经济发展处于工业经济、后工业经济和信息经济并存的时期,谁是社会经济发展的推动力呢?从亚企业家机制模型中可知,社会经济发展的动力来自于亚企业家层,亚企业家层是介于一般劳动者与企业家层次之间的群体,对社会经济发展最具有影响力,与企业家和一般劳动者相比,亚企业家的推动力表现在:
(1)亚企业家与企业家比,其相同点是两者均拥有亚企业家的以上特性;其不同点,首先表现为拥有以上素质层次不同,亚企业家比企业家更具有强烈的创业欲、事业成就欲和创造力、创新力,但经营管理能力弱于企业家;企业家是比亚企业家更成熟、
Tags:
作者:佚名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