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
首 页商业源码原创产品编程论坛
当前位置:PB创新网文章中心信息化工商管理

国企出路在于建立利益共享分配机制

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 作者:佚名  来源:本站整理  发布时间:2009-02-04 23:27:16
【本文由PB创新网为您整理】[内容摘要] 本文认为:经过25年改革,制约国企发展的外部因素基本消除,现在国企竞争不过私企的主要原因是管理层利益、职工利益与企业利益不是高度一致。解决这一问题的唯一方法是在国企建立利益共享分配机制,使国企成为马克思构想的自由人联合体,成为真正的社会主义企业。文章认为,建立利益共享分配机制的方法是对物质资本与技术资本投资者实行资产股份制,对国企决策层实行购股期权制,对国企管理层实行虚拟股份制,对国企普通职工实行单元股份制,其中,购股期权制、虚拟股份制、单元股份制是与用工相结合的制度,它们共同组成利益共享型用工制度。资产股份制与利益共享型用工制度共同组成的利益共享分配制度,是社会主义企业的根本制度。 

[关键词]利益共享分配机制、虚拟股份制、购股期权制、单元股份制、国企改革 

改革开放之初,国有企业拥有建国30年培养的绝大多数人才,建立了完整的国有生产系统、国有商业系统、国有运输系统、国有金融系统、国有教育系统,垄断了几乎全部人、财、物资源供应,当时私有企业因为姓“资”还没有生存资格,乡镇集体企业因为提倡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才刚刚起步,但短短25年后,大部分国有企业就被私有企业取代,为什么国企如此没有竞争力?要找原因,就要分析这25年社会背景。

改革开放是从农村包产到户的用工改革开始,这一改革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使农民收入快速提高,从而刺激了消费市场的扩张。包产到户首先从安徽、四川等地试点,到1982年推广到全国,因此,农村消费市场扩张首先在包产到户试点省份出现,这使试点省份最先出现轻工业产品供应紧张现象。农村消费市场扩张直接导致城市商业与轻工业生产的繁荣,从而使城市居民收入也快速增长,以致城市消费市场也开始扩张。

 1982年,包产到户开始全面推广之时,城市消费市场已开始扩张,轻工业生产能力已无法满足新增消费市场的需求,这时,国家就鼓励创办乡镇企业,扩大国有轻工企业生产规模,以致重工业生产也出现繁荣,这促使城市消费市场进一步扩大。到1982年才进行包产到户改革的江、浙等省农村因发展乡镇企业的迫切需要,保留了集体资产,并以集体资产为基础发展乡镇企业,填补农村消费市场的空白。较早进行包产到户改革的地区因集体资产被瓜分,只能以个体资产为主发展乡镇企业,但这些个体乡镇企业很快因为姓“资”被割除,如当时的阜阳模式。以集体企业为主的苏南模式、廊坊模式以及以个体商贩为主的温州模式则保存下来。

乡镇企业缺少资金、人才和供销渠道,只能依托国有企业谋求发展,但国有企业对乡镇企业的帮助原则上只限于集体企业,当时个体企业生存权尚未明确,许多私人企业都挂上集体牌子,此外,乡镇企业没有自己的流通渠道,只能一面依靠国有商业系统,一面依靠自己的销售员到各地开拓市场。乡镇企业的原料通过黑市高价购买,加上设备、技术较差,生产成本较高,因而只能直接到消费市场直销产品。国有企业的原料通过计划供应,供应价格低,且设备、技术较好,因而生产成本低,可是国有企业产品要通过国有商业系统一级、二级、三级批发站的批发才能流通到各零售商店对外销售,商品流通成本高,加上国有企业小社会负担及离退休人员负担重,以致商品计划零售价较高。乡镇企业产品生产成本即使达到二级批发价水平,也可以用直销方式与国有企业竞争。由于乡镇企业产品的零售价远低于国有企业零售价,因而可以用回扣方式贿赂国有企业采购部门,也可以用国有企业批发价在消费市场零售其产品,这使国有商业系统面临巨大竞争压力。

国有企业产品通过各级批发站对外销售,没有批发市场也可生存。乡镇企业的产品只能通过批发市场对外分销,乡镇企业推销员在各地建立销售点后,可以根据需要市场需要,通过批发市场代销其他企业产品,从而降低销售成本。80年代中后期,各地根据经济发展需要,纷纷建立批发市场,但进入批发市场的主要是乡镇企业与个体企业。乡镇企业在批发市场的产品售价以国有企业批发价为参照,按购买量确定批发价,甚至以国有企业三级批发价对外零售商品,因此,批发市场的形成使国有商业系统的零售业受到巨大冲击。此外,乡镇企业以回扣方式向国有企业推销产品,强力挤占国有商业企业的传统市场。

但是,国有商业企业对这一情况反应迟钝,在销售额急剧下降,出现亏损之后,国有商业企业零售商店采取的主要措施是将柜台对外承包,让个体商贩租赁经营,各级批发站采取的主要措施是以批发价对外零售。国有生产企业因为国有商业系统不能包销全部产品而出现产品积压,为解决这一问题,当时采取的主要措施是承包经营,承包者主要是拥有市场资源的销售员和个体商贩。

 80年代后期,居民收入水平上升使社会消费结构升级,社会消费结构升级使低档消费品失去市场,高档消费品因社会生产能力有限而紧缺,这时,国有企业与乡镇企业都面临产品结构更新换代的投资问题。急剧扩张的投资需求导致贷款难和生产资料供应紧缺的现象发生。生产资料供应短缺使重工业也面临生产能力扩张问题。为确保经济稳定,国家贷款向重工业和大型轻工企业倾斜,无力顾及中小型国有企业的产品结构改造。乡镇企业在贷款难的情况下,采用与外商合资、集资等方法进行产品结构改造。这一期间,江、浙等轻工业省份大力引资帮助企业进行产品结构改造,安徽等重工业省份大力帮助国有重工业企业扩大生产规模,国有中小型企业与乡镇企业则主要依靠自身积累和招商引资的积极性进行自我改造。

当时,大部分国有中小型企业被私人承包,承包者因为承包期短,没有改造企业产品结构的投资兴趣,此外,国有企业的利润大部分上交、小部分提留,提留的利润主要作为奖金发放给职工,资本积累很少,加上产权不明确,引资招商存在资本合作困难,因而,很多中小型国有企业因贷款困难而没有进行产品结构升级,丧失了80年代社会消费结构升级的机遇。大部分乡镇企业与个体户因为起点低,生存压力大,每年都将大部分利润用于资本积累,从而抓住发展机遇。 

90年代初,重工业瓶颈消除,社会经济再次高涨,这时,乡镇企业因产品适销对路且拥有顺畅的销售渠道而进入快速发展时期。国有商业企业因为国企产品不适销对路而积压大量商品,销售量急剧下滑,出现普遍性亏损,国有生产企业因产品积压而资金周转不灵,国企之间出现严重的三角债现象。这期间很多国有生产企业出现亏损,大多数国有商业企业破产或租赁给私人经营,国有商业系统因而退出历史舞台。 

90年代后期,社会消费结构再次升级,企业产品结构面临第二次改造。这次产品结构升级主要以高科技为基础,以新兴产业为龙头,技术资本成为企业资本积累的主要内容。国家及时根据需要对国有企业、集体企业进行股份制改造,使国有企业与集体企业可以用合资形式抓住社会产业结构升级的机遇进行资本结构与产品结构改造,国家对国有企业的管理随之转型为国有资产管理。

这次产品结构升级和股份制改造产生了严重的结构性失业和普遍性的全民工身份买断现象。始终进行资本积累的个体经营者抓住机遇控股或购买国有企业与集体企业,使很多国有企业与集体企业转型为私营企业。这期间国家对新兴产业进行大规模投资,形成新型国有企业。

但是,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造后,国家控股的国有企业并没有解决效益低下的问题,非国家控股企业则出现国有资产流失现象,而且国有金融系统因为国有企业亏损严重而出现大量呆帐,国有企业破产、出售或改制时,国企银行债务无人愿意负责,往往成为死帐,从而形成严重的金融问题。

国有企业负债严重的原因主要是:1、80年代

[1] [2] [3]  下一页

Tags:

作者:佚名

文章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
PB创新网ourmis.com】Copyright © 2000-2009 . All Rights Reserved .
页面执行时间:6,375.00000 毫秒
Email:ourmis@126.com QQ:2322888 蜀ICP备050067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