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查找“制度调整重于和先于政策”更多相关内容
- 中查找“制度调整重于和先于政策”更多相关内容
- ·上一篇文章:锁定高效沟通管理
- ·下一篇文章:企业理论丛林中的新韦伯主义
制度调整重于和先于政策
随着美国国会的表决临近和与欧盟谈判的进展,中国加入WTO后如何应对的问题,再次受到人们的关注。这里有两个问题需要尽快解决。一是对外开放和对内开放的关系问题。我们过去强调对外开放多、对内开放少,产业进入和退出的壁垒依然严重,地区之间保护主义相当盛行,甚至一些允许外国企业进入的行业,却限制中国企业进入。其结果是影响了对外开放的步伐。现在看来,这些思路和做法不适应变化了的经济环境。其实,对外开放和对内开放是市场化过程的两个轮子,缺少了任何一个都会发生问题。进入WTO以后,中国国内企业面临的竞争压力进一步增加,如何在对内开放的过程中提高国内企业竞争力,就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严峻课题。总结我们自己的经验教训,有几点值得重视和坚持:第一,对内开放优先于对外开放,准备让外资进入的领域,可以让国内投资者优先进入,例如金融领域;第二,要提高国际竞争 力,首先要在国内发展和鼓励竞争,中国家电产业的成长就是最好的证明;第三,在国家鼓励优先发展的领域,国内外企业一律享受同等优惠政策。为此,在改革税制和实行国民待遇的过程中,不一定要取消对外商的优惠,而是把内资企业的税负降到外资企业的水平。这与我们前述的减税政策是重合的。第四,要进一步反对垄断,一方面打破进入壁垒,另一方面要清理电力(主要是农村用电)、航空、汽车、房地产、通讯、教育等六大行业的价格政策、引进竞争机制。二是战略产业的发展问题。这也需要在体制上和政策上作出较大的调整,采取一些大手笔。例如,有人提出把香港电信和广东电信合并,甚至让香港电信并购广东电信,此举颇具战略意义。不过,这样的操作不应当是单纯的政府行为,而应当在政府的支持下,通过市场进行兼并重组,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造就有较强竞争力的大公司。
西部开发是一个重大战略决策,西部地区土地广阔,资源丰富,西部开发关系到中国未来的发展。问题不在于要不要开发西部,而在于如何开发,能不能走出一条新的路子来。鉴于“一五”时期建设重点内移和三线建设的经验教训,能否变单纯的政府行为,为政府支持和参与下的企业行为,就成为西部开发成败的关键。现在看来,这仍然是一个没有解决甚至是没有明确提出的大问题。比如,国家计划在西部地区建设20个支线机场,由于提供资金支持,于是,各个地方争得打破脑袋。东部发达地区支线机场的上座率尚且不足,亏损严重,何况西部。如果说竞争性部门的重复建设是走向集中和提高竞争力的一个必经阶段,那么,基础设施的重复建设就完全是一种浪费。不仅如此,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的拉动作用本来不大,机场建设的作用更小,机场建设是把一大堆水泥堆在不大的一块地面上,如果上座率不高,就很难带动就业和其他产业的发展。与其做这种得不偿失的事情,不如在体制和政策的调整上下些功夫,为民间参与西部开发提供方便、支持和鼓励。例如,把单独对外商西部投资的税收优惠普施于所有去西部投资的企业;再如,既然外商在西部设立金融机构可以立即获准,也可以同时让内资企业进入。
一季度股票市场走势预示着今年是资本市场快速成长的一年。如果说去年的5.19行情与政府出面托市有关,其结果是陷入长期的低迷状态,那么,今年的股市牛市则是体制调整和政策利好使然,再加上新经济的兴起和一批具有成长潜力的网络股和高价股的出现(如2月15日亿安科技经过近四个月的不懈攀升,股价突破百元大关),拓宽了股市运行向好的空间,虽然其中尚有很多值得改进和修正之处。这些体制调整和政策利好包括,试行股票上市的上网发行与向二级市场投资者配售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保险资金进入证券市场的准备;促进上市公司的购并重组,重组后符合条件的上市公司,允许其试行增发新股试点;要进行连续三年以上亏损的上市公司退出证券市场的试点;实行改制指导一年、证券公司推荐、发行审核委员会审核、通过市场机制确定发行价格、证监会核准的股票发行核准制度等。特别是6月份高科技板块将分别在沪深开通,有关的法规正加紧制定,这将是中国资本市场发展的新的里程碑。不过,有些政策的出台也似乎过急和过于集中了一些。例如,从2月13日到2月16日短短的4天之内,就出台了3条有关股票市场利好消息:2月13日中国证监会发布《关于二级市场投资者配售新股有关问题的通知》;2月16日沪深两个证券交易所同时发布公告,除了ST股票和今年已预告亏损的股票外,其他连续三个交易日达到涨幅限制的股票可免临时停牌的处理,同一天中国人民银行与中国证监会联合发布了《证券公司股票质押贷款管理办法》。须知,中国股市的健全和完善还要走很长的路程。
在股市发展的背后,是目前通过间接融资发展经济所面临的高风险。然而,问题的关键不在于间接融资本身,而在于银行体制改革的滞后。自从去年6月以来,居民储蓄的增长连续下降,从当时的18.5%下降到今年3月的8.1%,下降了10.4个百分点。与此同时,货币市场不是走向细分,而是走向集中,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的垄断进一步加强,一些非国有银行出现支付困难。总体来看,储蓄分流目前还不会造成银行的流动性困难,但确实不利于经济的稳定。银行业的改革面临很多问题,但关键有两条:一个是民间金融和民间信用的发展,如果说计划经济只要有国家信用就行了,那么,市场经济就既要有强大的国家信用,又要有发达的民间信用,光靠国家信用是搞不了市场经济的。这也许是近几年金融体制改革最重要的经验教训之一。另一个是利率的市场化。目前,价格走低,利率也不高,正是利率市场化的最好时机,而且具备了先放开贷款利率的条件,错过这个机会,将会铸成大错。有人对利率放开以后的走势吃不准,因而犹豫不定。其实大可不必。从一般情况看,市场比较完善的国家,放开利率,降多升少;市场垄断严重国家,放开利率,则升多降少;但不管是升是降,都是市场的正常反应,经过市场本身的调节,会随供求变动趋向正常,何况央行手里掌握着一系列政策工具,可以进行调节和引导。值得注意的是,不论市场作何反应,切莫反应过激。应当逐步改变那种相信政府甚于相信市场的思维方式。
就业问题历来是宏观经济运行中的重大问题,在目前的中国更值得重视。除了过去的登记失业、下岗以外,最近又创造了“离岗”、“轮岗”等新鲜事。须知,当一大批人与经济增长无缘时,这样的增长就是可置疑的;当失业增加时,启动内需的目标是实现不了的。加强制度建设,建立和健全失业、下岗和离退休人员的社会保障体系,既是启动内需的需要,也关系到社会大局的稳定。切莫等闲视之。
Tags:
作者:佚名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