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本哈根气候大会要给地球降温:最后拯救机会
12月5日,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一处广场,艺术家创作了一座北极熊冰雕。在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将在哥本哈根召开前夕,艺术家们采取各种形式展示气候变化的后果。新华社/法新
从今天到18日,世界的目光都将聚焦于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包括中国领导人在内的近90个国家的元首或政府首脑以及192个国家的环境部长,已确定出席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各国政要们会在这里一起商讨《京都议定书》一期承诺到期后的后续方案,并就未来应对气候变化的全球行动签署新的协议。舆论普遍认为,这是继《京都议定书》后又一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全球气候协议书,会对地球今后的气候变化走向产生决定性的影响。
被喻“最后拯救机会”
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全称《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缔约方第15次会议。《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是一个国际公约,于1992年9月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会议上制定,旨在控制温室气体的排放,以尽量延缓全球变暖效应。不过,这个框架公约没有对参加国规定具体要承担的义务。正因此,在1997年12月,就有了个补充条款,即《京都议定书》——更加清楚地指出要“将大气中的温室气体含量稳定在一个适当的水平,进而防止剧烈的气候改变对人类造成伤害”。条约于2005年2月16日开始强制生效,到2009年,一共有192个国家通过了该条约(超过全球排放量的61%),引人注目的是美国没有签署该条约。
《京都议定书》至2012年失效。按照计划,本次哥本哈根会议要努力通过一份新的《哥本哈根议定书》。而如果《哥本哈根议定书》不能在今年的缔约方会议上达成共识并获得通过,那么在2012年《京都议定书》第一承诺期到期之后,全球将没有一个共同文件来约束温室气体的排放。这将导致人类遏制全球变暖的行动遭到重大挫折。也因为这个原因,本次会议被广泛视为是人类遏制全球变暖行动最后的一次机会。
峰会主要四大议题
气候科学家们表示全球必须停止增加温室气体排放,并且在2015到2020年间开始减少排放。他们预计:想要防止全球平均气温再上升2℃,到2050年,全球的温室气体减排量就需达到1990年水平的80%。
很明显,“减排”和“钱”,会成为本次哥本哈根会议的两大焦点。
根据《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秘书长德波尔的表述,在此次会议上,国际社会需就以下具体的四点达成协议:
1.工业化国家的温室气体减排额是多少?
2.像中国、印度这样的主要发展中国家应如何控制温室气体的排放?
3.富国如何资助发展中国家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适应气候变化带来的影响?
4.如何管理这笔资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