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
首 页商业源码原创产品编程论坛
当前位置:PB创新网文章中心解决方案环境工程

关于太湖流域的水环境与生态农业的若干思考

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 作者:佚名  来源:本站整理  发布时间:2009-01-10 12:34:37
以利用其水体、田塍、农路等来养鱼、养鸭、种植蔬菜、树木等,太湖地区早在明代就有稻田养鱼的记载[30]。至今浙江省绍兴农民有这样的说法:田中的鱼是自动除草工,活动捕虫网,自动中耕器,肥料制造机。就是说,稻田养鱼除了来自养鱼本身的收益之外,兼有除草、除虫、中耕和鱼粪肥田等好处。有
人说稻田养鱼在水稻的栽培管理上,如丽田、施肥、施农药等方面存在着稻、鱼之间的矛盾,而且会影响水稻产量。但是据上海市水塘养殖总场的邢湘臣的研究,证明只要对耕作制度和养鱼方式进行改革,是完全有可能解决这个矛盾的[31]。邢先生说稻田养鱼是一种“生物学农业”,应当加以研究、提高和普及。
    又据贵州黔南自治州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杨昌雄的考证,我国苗族稻田养鱼的历史悠久[32]。“苗族不仅利用水灌田,还用水养鱼。每当收稻谷时,要在田里留几只母鲤鱼,让其繁殖。”水稻栽培历史与稻田养鱼历史有关联。苗族的祖先早在楚国区域内繁衍生息,后来受各种原因而南迁,仍把长江中、下游稻作经验与稻田养鱼技术随着传带至现住地。由以上可推测,太湖流域的稻田养鱼历史是很悠久的。
    庭院经济又叫庭园经济,也有的叫庭院农业。提法不同,但其共同点在于都是以家庭院落和园地为基地的种、养、加相结合的家庭小型综合农业经济形式。它是农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历史产物,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到了明、清时代农家庭院经济趋于成熟。庭院经济与大田生产有机联系,自古便是我国生态农业的集中表现。反映明末清初太湖流域嘉、湖一带的农业经济与技术的《补农书》,给我们展示当时庭院经济的轮廓和生态农业的雏型。张履祥是浙江桐乡人,1611年出生于没落地主的家庭,卒于1674年,享年64岁。明亡之后,1647年起,隐居家乡过着耕读生活。他耕田十余亩,地数亩,虽然是雇工的经营地主,其经营规模并未超过中农许多。因为他亲身参加农业劳动,在农事方面下功夫,也留心他乡的农情,所以对当时太湖地区的农业经济与农业技术“无不习其事,而能言其理”[33]。
    张履祥在《补农书》叙述种果品及桑树事之处说,住房基址空旷的人家,屋前可以种一
些榆、槐、桐、梓等树,屋后可以种一些竹、木,两旁开辟园圃以种植蔬菜。种在中庭的树,
最好的是梅、枣、香椽、橙桔、茱萸之类。这些主要是取作祭祀鬼神、招待宾客、馈赠亲友等用的。又说,在土地空隙处及水边,凡可植树的地方种上百余株用材林木,在桐乡种的是
椿、梓、榆、檀等上等木材。
    在谈到园圃的设置和护理的地方说,既要从事大田种植和蚕桑生产,就不能不同时
经营点菜园。菜园必须编好篱笆,围成园圃。篱笆间杂一些枳桔、五茄皮、枸杞,这三种植
物有刺,可以防御强暴之徒。篱下普遍种上萱花。园种广泛栽培菜、果、瓜、蒲等。丝瓜
要种在水边,饭瓜要搭棚上架,苦瓜缘树向上长蔓,茨菇种在沟里,香芋宜于种地墙阴。此
外还谈到饲养豚、胡羊、鸡、鸭、鹅以及鱼。
 
注释:
 
    [1]引自熊代幸雄:《比较农法论一东アツア传统农法と西ヨ1ツパ近代农业一),东京,御茶の水书房,1969,308~309页。
    [2]见注[3]熊代幸雄:《干地农法にぉける东洋的と近代的命题》。
    [3]参照西山武一、熊代幸雄译:《校订译注·齐民要术》解说,东京,アジア经济出版会,1969,318页。
    [4]严文明:《稻作农业与东方文明》,《中日东方思想讨论会论文集》,上海,三联书店,1997;《长江流域在中国文明起源中的地位和作用》,1996年4月25日在四川大学的演讲稿。以上两文引自严文明:《农业发生与文明起源》,北京,科学出版社,2000。
    [5]参照贝冢茂树:《中国の历史》,东京,岩波书店)
    [6]黄辅辰:《营田辑要》第二编,内篇上之下一一成法(二)。
    [7]见《中国农史辞典》,北京,中国商业出版社,1994),128页“圩田工程”条。
    [8]石声汉校注,西北农学院古农学研究室整理,《农政全书校注》(全三册)卷之五.田制.附注[26](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
    [9]见注[8]之《农政全书校注》,上册,346~347、377页。按,引自《常熟水利全书》。
    [10]《管子·度地第五十七·杂篇八》。
    [11]中国农业科学院、南京农业大学中国农业遗产研究室太湖地区农业史研究课题组编著:《太湖地区农业史稿》,北京,农业出版社,1990,341页。
    [12]引自王毓瑚校:《王祯农书》“校者说明”,北京,农业出版社,198l。
    [13]引自郭文韬著:《中国传统农业思想研究》,北京,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岩波书店,424页。
    [14]详见(清)张履祥辑补,陈恒力校释,王达参校:《补农书校释(增订本)》,增订北京,农业出版社1983,“策邬氏生业”、“策漤上生业”。
    [15]转引曹贯一:《中国农业经济史》,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9,848页。
    [16]F.H.King,D.SC.,Madison,wis.,Mrs.F.H.King,Farmers F0ny Centuries or Permanent A—griculture in China,Korea and Japan,1911.
    [17]同注[16],2页。
    [18]同注[16],1、48、193页。
    [19]见西岛定生著:《中国经济史研究》,东京,东京大学出版会,1983,3—4页。不过西岛教授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Tags:

作者:佚名

文章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
PB创新网ourmis.com】Copyright © 2000-2009 . All Rights Reserved .
页面执行时间:41,953.13000 毫秒
Email:ourmis@126.com QQ:2322888 蜀ICP备050067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