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财务管理目标:“持续发展能力最大化”
长期以来,我国企业大都以“利润最大化”作为企业财务的终极目标,由于“利润最大化”目标没有考虑到资金的时间价值、风险价值、投入和产出的关系,往往导致企业财务决策的短期行为,所以逐渐被实践所否定。后来又提出“企业财富最大化”或“股东财富最大化”目标,虽然克服了“企业利润最大化”目标的缺点,体现了企业所有者对资本增值的要求,但其缺陷也是显而易见的:(1)“企业财富最大化”是一个十分抽象而很难具体确定的目标。从非上市企业来看,其未来财富或价值只能通过资产评估才能确定;从上市企业
来看,其未来财富或价值虽然可通过股票价格来显示,但由于股票价格的变动不是公司业绩的唯一反映,而是受诸多因素影响的综合结果,因而股票价格的高低实际上不可能反映上市公司财富或价值的大小。所以“财富最大化”目标在实际工作中难以被企业管理当局和财务管理人员所掌握。(2)由于上市企业大都相互参股,其目的在于控股或稳定购销关系,法人、股东并不把股价最大化作为其财务管理追求的直接目标。(3)“企业财富最大化”目标在实际工作中可能导致企业所有者与其他利益主体之间的矛盾。企业是所有者的企业,其财富最终都归其所有,所以“企业财富最大化”目标直接反映了企业所有者的利益,是企业所有者所希望实现的利益目标。这可能与其他利益主体如债权人、经理人员、内部职工、社会公众所希望的利益目标发生矛盾。因而“企业财富最大化”或“股东财富最大化”目标都不能作为企业财务管理的终极目标或唯一目标。
市场经济是以市场对资源的配置为基础的竞争经济,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确立必须考虑以下几个关系:
第一,财务管理目标应当与企业管理的最高目标保持一致。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所以财务管理目标应当与企业管理的最高目标保持一致,以便通过开展财务管理工作促进企业管理最高目标的实现。现代企业管理的最高目标是实现可持续发展,所以我们应将推动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作为我们确立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目标首先考虑的问题。
第二,财务管理目标必须是经济性目标与社会性目标的统一。经济性目标强调企业的经济责任,谋求经济效益的最大化,这是由经济管理的性质所决定的;社会性目标注重企业的社会责任,追求社会效益的最优化,这是由市场主体所处的社会环境所决定的。因为任何一个企业都处于复杂的社会关系网络中,各种社会关系都会不同程度地制约或影响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如果企业不承担社会责任,不能妥善处理各种社会关系,不但得不到社会的支持与报偿,还会受到社会的惩罚。失去社会支持的企业等于陷入孤立无援的境地,将会使其生存
和发展举步维艰。因此,财务管理目标既要突出经济性,又不能仅限于经济性,它必须有助于企业主动履行社会责任,追求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同步优化。
第三,财务管理目标必须是战略性目标与战术性目标的有机结合。战略性目标注重企业的长远利益,谋求企业的长期稳定发展;战术性目标则强调企业的近期利益,关注既得利益的增长。长期利益与近期利益的对立统一性决定了企业在很多情况下,为获得长远利益而不得不放弃某些眼前利益,为实现企业的战略性目标而必须进行战术调整以至让步。因此,财务管理目标如果不能体现企业的战略发展思想,必然会导致财务管理以牺牲长远利益为代价换取眼前利益的短期化行为,并由此衍生满足现状、小富即安、不思进取等阻碍企业发展
的现象。反之,如果财务管理目标缺乏具体的战术经营要求,又会使目标成为空中楼阁,不利于企业审时度势,制定和实现不同时期的财务策略,取得阶段性利益,积聚发展实力。所以,在战略发展思想指导下制定不同时期的经营战术,在确保长远利益基础上最大限度地获取短期利益,实现战略性目标与战术性目标的有机结合,应是确立财务管理目标的正确思路。
第四,财务管理目标必须是所有者利益与其它主体利益的最佳兼顾。市场经济条件下,与企业存在利益关系的除所有者外,还有债权人、职工、供应商。消费者及政府等。各利益主体问的关系是“合作伙伴”关系,强调的是“双赢”。无论制定何种财务政策,都必须合理兼顾企业所有者利益与其它主体的利益,绝不能厚此薄彼,更不能顾此失彼。只有这样,才能正确处理好各种经济关系,使财务分配政策保持动态平衡,获得各利益主体的信任与支持,保证企业的生产经营正常进行,并实现持续稳定发展。
综上所述,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目标是“持续发展能力最大化”,这样才能满足各方利益要求,促进现代企业制度建立,有利于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 二、“持续发展能力最大化”目标的具体体现
从财务管理角度出发,“持续发展能力最大化”目标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市场竞争能力。一般认为公司的营业额、市场占有率、技术水平和客户需求的实现程度等因素所形成的综合竞争能力是决定企业成败的关键。如果决策行为追求的是竞争力,即使现在微利或有所亏损,也有利于企业长期发展,并随着竞争力的加强,发展潜力会越来越大。因此,我们认为,市场竞争能力是“持续发展能力最大化”目标的首要内容。
2.获利能力和增值能力。通过投资收益率、营业利润率、成本费用利润率等指标反映的获利能力,是衡量和评判企业持续发展能力大小的又一重要因素。因为盈利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也是开展财务管理工作的基本目的,任何企业都必须矢志不渝地追求利润,最大限度地获取合法利润。但是绝不能把获利最大化等同于持续发展能力最大化,否则就会回到利润最大化目标的老路。
3.偿债能力与信用水平。偿债能力与企业的持续发展能力密切相关,凡偿债能力强的企业一般具有良好的发展势头或发展潜力,但由于偿债能力是通过资产负债率、流动比率、速动比率等指标反映的,如果企业不能积极主动地把这种能力转化为行为,及时足额地偿还债务,就会失去债权人的支持和配合,这同样会影响其持续发展能力。因此,当我们把偿债能力作为持续发展能力最大化的支持因素时,还必须注重与此相关的企业信用水平及财务形象。只有较强的偿债能力与良好的财务形象的有机结合,才能促使企业的持续发展能力达到
最大化。
4.资金营运能力。应收帐款周转率、存货周转率等指标是用于衡量企业财务资源使用效率的,一般情况下,这两种周转率快,表明企业的经营状况良好,供、产、销的转换能力较强,处于正常的发展状态。反之,则表明企业销售渠道不畅,资金回收缓慢,供、产、销的转换周期较长,此种情况下的企业很难做到持续稳定的发展。
5.抵御风险能力。市场经济复杂多变,报酬与风险共存,一般情况下,报酬越大,风险越大,报酬的增加是以风险的增加为代价的,高回报可以增强企业的持续发展能力,而高风险则会削弱持续发展能力,甚至使这种能力丧失殆尽。因此,衡量持续发展能力是否达到最大,不仅要分析报酬率(盈利能力),而且要考察企业抗御风险的能力。只有报酬与风险处于最佳结合点时,才能使企业的持续发展能力达到最大。
三、实现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对策
1.选择合适的企业财务管理体制。如果企业规模不大,就不存在选择企业财务管理体制问题,为了取得规模效应,许多企业实行集团化经营,此时就需考虑采用什么样的企业财务管理体制。一般认为,对核心层企业宜采用集中财务体制,对紧密层企业宜采用管理的分散的财务体制,即由集团总部作出重大财务决策,由紧密层企业作出
Tags:
作者:佚名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