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誉价值的理论分析
一般说来,产权交易中商誉的买方或受让者,包括商誉在内的企业整体的购买者,在购买时,尚不能准确测定其使用价值的大小,要与企业原有的能力融合,改进产品,提高企业形象,因此其价值形成阶段并未完成,还需在企业未来的发展中确定其使用价值的大小,资产评估只是对其能力(生存、竞争、发展、获利)基于现在某一时点的估计,因而得出的评估价值也只是对未来超额收益的一种估计。
此外,同一企业商誉为不同的买主所受让或购买,即它们应用于不同的对象,会产生截然不同的效果,这是由买方不同的开发、消化、运用、创新能力造成的。如前所述,商誉使用价值的实现过程同时也是其价值形成过程,这一过程蕴含了使用者即买方的附加劳动,是一种再创造的过程。由于所附加的有效劳动不同,产生的企业抗风险和获利能力也不同,因而导致最终结果的差异也是顺理成章的,这也解释了前文提出的为什么有的企业投入不多,商誉价值却很高,而有的企业投入很大,企业商誉却远没有形成相应的高价值的疑点问题。
尽管劳动是创造商誉价值的主要源泉,但要在现时条件下对其未来价值做出判断,而其价值形成又是一个运动的、变化的过程,会受诸多经济的、非经济的因素的影响,它们和"劳动"一样,都对商誉的使用价值,即企业的生存、竞争、发展和获利能力做出贡献,因而都对资产评估价值产生影响。
商誉无形资产使用价值有如下的特征:
1.使用价值的间接性。一般有形资产的使用价值是其价值的物质承担者,而商誉的使用价值可以说是其价值的观念承担者,这种生存、竞争、发展和获利能力,只有融合于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之中,才能体现为生产效率、经营业绩的提高,完成价值实现过程。
2.使用价值的增殖性。由于企业不断补充或增加各种投入,这些投入除转移到产品价值或摊销到成本之外,还在企业内部沉淀下来形成一种能力(即前文所说的商誉的使用价值),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地积累,从而不断地提高企业的这种能力。这种增长的能力即增长的使用价值是价值增值的渊源。
3.使用价值的扩张性。通常,商誉所特有的社会效应和社会认知度,可以带动该企业其他类不同商誉产品的销售,产生一种"马太效应",增强其他品牌的获利能力。同样,一个拥有良好商誉的企业,因为一个品牌出了名,那么其他品牌及以后新创的品牌也很容易为公众所接受,象著名的"宝洁"(P&G)公司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4.使用价值的共享性。这是针对商誉而言的。有形资产可以转手,你得到了它,我就失去了它,非此即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