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旧企业效绩评价指标体系的对比
经过两年的实践运用,该指标体系也受到一定的挑战与冲击,学术界的置疑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指标体系的适用性问题。根据文件解释,该指标体系适用于“境内一般国有工商企业和国有商业性金融企业”,那么该指标体系对非国有企业的适用性又有多大,不得而知。(2)指标设置存在以下问题:①短期性。该指标体系偏重反映短期财务成果,而忽视长期发展能力。②滞后性。该指标体系仅能反映过去的财务业绩,缺乏前瞻性。③轻视反映无形资产(知识资本)。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知识资本的作用越来越大,但该指标体系缺乏相应指标。④忽视非财务指标。由于非财务指标在计量上的困难性,使该指标体系不够重视对非财务指标的反映。⑤忽视对企业现金流的反映。企业应重视现金取得状况,但该指标体系中仅有现金流动负债比率一个指标反映现金流问题,这明显不足。(3)指标权重设置存在以下不足:①方法不科学。采用专家调查法(德尔菲法)确定权重,不够科学;发展能力状况的权重太低,应由18%上升为20%以上。②固定权重不合理。针对指标体系的不同使用者应采用不同权重。③权重方向不明确。有些指标是正向指标,即越大越好,而有些是负向指标,即越小越好,还有一些指标需根据具体情况具体判断,这样直接加权,从财务意义上无法解释。(4)指标计算方法的问题。一些学者对该指标体系中固定资产成新率、资本保值增值率、资产损失比率以及指标中平均值的计算提出质疑,如孙玉环学者认为企业的年初和年末数据会有很大波动,所以应将简单平均改为(1/2年初数+1月末数+2月末数+……+11月末数+1/2年末数)÷12。
针对旧指标体系在现实中遇到的问题,2002年3月财政部会同国家经贸委、中央企业工委、劳动保障和国家计委等部门对企业效绩评价指标体系做了进一步修订,颁布了《企业效绩评价操作细则(修订)》(以下简称“新指标体系”)。本文主要对新旧指标体系进行对比分析,并对新指标体系提出建议,以便为企业效绩评价更好地服务。
新旧指标体系均包括财务效益状况、资产营运状况、偿债能力状况、发展能力状况四方面的评价指标,都由基本指标、修正指标和评议指标组成。以下主要针对二者差异做出剖析。
一、指标设置
1.基本指标。在新指标体系中,基本指标不变,仍由净资产收益率、总资产报酬率、总资产周转率、流动资产周转率、资产负债率、已获利息倍数、销售(营业)增长率、资本积累率八大指标构成。
2.修正指标。在新指标体系中,反映财务效益状况的修正指标在原有资本保值增值率、主营业务利润率和成本费用利润率的基础上,新增盈余现金保障倍数(经营现金净流量/净利润),该指标反映当期净利润中现金收益的保障程度;反映资产营运状况的修正指标在原有存货周转率、应收账款周转率、不良资产比率、资产损失比率的基础上,取消了受非议频率较高的资产损失比率指标;反映偿债能力状况的修正指标仅保留现金流动负债比率以及速动比率,取消了流动比率、长期资产适应率和经营亏损挂账比率;反映发展能力状况的修正指标将总资产增长率、固定资产成新率、三年利润平均增长率变化为三年销售平均增长率和技术投入比率(当年技术转让支出与研发投入÷当年主营业务收入净额),继续保留三年资本平均增长率。
3.评议指标。在新指标体系中,新增了两项指标:一是发展创新能力指标,反映企业在市场竞争中为保持竞争优势,根据外部环境的不断变化进行的自我调整和革新的能力,包括产品创新、服务创新等方面的意识和动力;二是综合社会贡献指标,反映企业对经济增长、社会发展、环境保护等方面的综合影响。同时,取消了原来的长期发展能力预测和行业或区域影响力两项指标。并且,将领导班子基本素质改为经营者基本素质,但对两者的解释在文件中是完全相同的;将基础管理比较水平改为基础管理水平,文件对两者的解释大体相同;将企业经营发展策略改为经营发展战略,文件对两者解释基本相同;将在岗员工素质状况改为在岗员工素质,文件对二者解释完全相同;产品市场占有能力(服务满意度)和技术设备更新水平(服务硬环境)保持不变。
二、指标权重设置
权重设置方法虽然仍是专家调查法(德尔菲法),但各项指标权重的具体赋值已发生变化,考虑到修正指标内容已发生变化,我们只分析评价指标、基本指标和评议指标的权重变化,具体情况见表一。
三、新旧指标体系差异评价
1.新指标体系更重视对现金流的反映。如旧指标体系中反映现金流的指标仅有现金流动负债比率一个指标,权重仅为4%;而新指标体系新增盈余现金保障倍数指标,两项指标权重之和达到18%。
2.新指标体系更重视反映企业长期发展能力。发展能力状况评价指标的比重由18%上升为24%,在修正指标中新增技术投入比率指标,在评议指标中增加发展创新能力指标,且权重达到14%。
3.新指标体系在指标设置上更严谨、精炼。如在反映偿债能力状况的修正指标中,取消了流动比率,仅保留速动比率,避免信息过分重叠。同时取消了计算颇受非议的固定资产成新率与资产损失比率。
四、新指标体系发展中应注意的问题
通过对国内外企业效绩评价的历史研究,我们可知,经营环境的变化是企业效绩评价及其指标体系发生变化的重要原因。经营环境在不断变化,企业效绩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也应是动态发展的。在指标体系不断改进的过程中,笔者认为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指标体系的构建应适应知识经济的要求。在知识经济条件下,人力资源和无形资产正逐步替代实物资产,在企业生产和经营中发挥核心作用,构建适应知识经济要求的企业效绩评价指标体系应是我们的指导方向。
2.指标之间的相关性。从社会科学研究方法论而言,一个理论上完美的评价指标体系,要求各个指标之间是完全独立的,即各个指标之间没有相关性,但现行指标体系许多指标之间信息存在重叠性,极大影响了评价的科学性。
3.指标权重的客观性。指标权重指在一个特定的指标集合体中,每项指标占有的比重。确定权重的方法有专家调查法(德尔菲法)、主成分分析法、因素分析法、聚类分析法,使用专家调查法具有一定的权威性,但主观随意性大。
因此,笔者建议使用主成分分析法确定指标及其权重。主成分分析法的主要思路是:将实测的多个指标,用少数几个潜在的相互独立的主成分指标(因子)的线性组合来表示,构成的线性组合可反映原多个实测指标的主要信息。它的优点是可以对观测样本进行分类,并根据各因子在样本中所起的客观作用自动生成(确定)各因子权重,科学性较强,同时避免了信息的重叠性。
Tags:
作者:佚名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