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
首 页商业源码原创产品编程论坛
当前位置:PB创新网文章中心信息化财务管理

我国财务管理理论与实践发展综述

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 作者:佚名  来源:本站整理  发布时间:2009-02-05 17:22:56
【本文由PB创新网为您整理】[摘要]我国财务管理理论与实践的发展经历了三个不同阶段。现代财务管理学理论的确立,我国财务管理观念不断得以更新,财务管理职能与内容进一步转换和变革,财务管理的方法体系日趋完善。

[关键词]财务管理;观念更新;职能转换;内容变革




我国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过渡到市场经济,企业也从只注重物质产品的生产,转向重视市场需求,讲求经济效益。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如何降低人力、物力、财力的耗费,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上占有优势,取得最佳经济效益,是资本所有者和经营者共同关注的焦点。“管理出效益”已经成为众所周知的共识,而企业管理中最具综合性和挑战性的当数财务管理,资本的筹集、使用、获利又是贯穿财务管理的主线。与此相对应,财务管理无论是理论体系,还是理财方法,都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升华,这种升华在本学科领域具有划时代的深远意义。



一、财务管理发展的三个基本阶段

第一阶段:会计与财务合二为一。这一阶段为建国初至20世纪70年代末期,大约经历了30年左右的时间。期间,我国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全国除了清一色的“国营企业”和十分有限的一部分“集体企业”之外,几乎再也找不到其他经济成分的企业。而且,“国营企业”完全是国家机器的“附属物”或“零部件”,生产什么,生产多少,怎样生产,都整齐划一地严格执行国家“指令性计划”,企业根本没有自主权,“工业生产,商业包销”是天经地义、理所当然的事情,甚至把市场看做是资本主义特有的怪物。虽然也提倡经济核算,但实质上充其量是内部成本核算而已。反映在会计学中是高度集中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内部成本核算体系和方法,而财务问题则被视同会计核算的组成部分,顺带述及便是。

第二阶段:会计与财务一分为二。这一阶段为20世纪70年代末期至80年代末期,大约经历了10年左右的时间,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确定了我国进行经济体制改革的方针。改革初期的突破口是扩大企业自主权(包括扩大企业财权),接踵而至的是进行“利改税”试点,经济体制改革为“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然后再过渡到“有计划的商品经济”体制。除国营和集体企业外,个体工商户、外商独资企业、中外合资或合作企业等多种经济成分相继出现,并呈现增长态势,许多重要商品实行“价格双轨制”(即同一种商品的计划价格和市场价格同时并存)。国营企业大多由执行国家“指令性计划”向参照国家“指导性计划”转变,其他经济性质的企业则按市场需求组织生产,由市场加以调节,市场不再被视为社会主义制度的洪水猛兽,相反,人们开始逐渐认识市场存在的必要性和必然性。至此,企业必须立足于市场,既要生产出符合市场需求的物质产品,又要关心所得与所费之间的量比关系,注重经营效益。这时,如果还是停留在会计核算的记账、算账和报账上,就远远不能满足企业理财的要求,于是财务问题便被从会计中提炼出来,上升为一门独立学科——财务管理学。

第三阶段:现代财务管理学的确立。这一阶段起始于20世纪90年代初,至今大约10年时间。中国共产党十二届全会确立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后,翻开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新篇章。国有企业可以采取多种经营方式,民营、私营、中外合资、中外合作、外商独资等其他经济性质的企业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兴起,股份制、公司制、合伙制企业层出不穷,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造方兴未艾。政企分开,产权明晰,自主经营,自负盈亏为基本特征的社会主义现代企业制度正在建立之中。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商品(如粮食、钢铁等)价格大都业已放开,进入市场调节轨道。“管理重心在经营,经营关键在决策”的理念被人们广为认同,反映在财务管理学上则是整个体系更趋完善,技术方法更趋科学,理财观念更趋现代气息,既有与国际惯例接轨的大趋势,又颇具中国特色。



二、财务管理观念的更新

1.货币时间价值及投资风险价值观念。这是我国现代财务管理两个基础观念,也是填补了过去空白的观念。货币时间价值是货币经过一定时间的投资和再投资所获得的增值,是一种客观经济现象,其量的规定性是没有风险和通货膨胀情况下的社会平均资金利润率,它是评价投资方案可行性的基本标准。风险价值则是投资者冒风险进行投资而获得的超过资金时间价值的额外报酬。当企业作为投资者进行项目投资时,首先必须考虑投资的货币时间价值和风险价值,以避免投资的盲目冲动,奠定投资的良好心态,这样才有利于在各种错综复杂的可行性投资项目中选择最佳方案,将那些不可行方案和非最佳方案排除在外,事前确保投资项目的最佳预期经济效益。

2.树立正确的理财目标观。企业管理的目标是生存、发展和获利,它决定了企业的理财目标(即财务管理目标)——企业价值最大化或股东财富最大化。虽然人们对理财目标的理解还有多种不同的观点,但所有不同的观点都有一个共性特征,那就是聚焦在经济效益最大化上这就彻底改变了过去重投入,轻产出,忽视经济效益的倾向。以市场为导向来组织生产经营活动,注重市场调查和预测,满足甚至引导消费者的消费需求,促进供产销的协调平衡,以销定产,实现产出大于投入,所得大于所费。至此,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的理财目标已经深入人心,而且这一理财目标是惟一正确的选择。

3.讲求现金流量的观念。现金流量是企业现金收入和现金支出增减变动的数量。在现实的经济生活中,人们觉察到这样的一种经济现象:会计反映出的经济效益及经营业绩不错,但是现金周转不灵,现金流量拮据,现金资本捉襟肘,结果破坏了理财目标的实现。究其原因,就是现金流量不畅,即无法做到现金流入量大于现金流出量。有鉴于此,财务管理在注重经济效益的同时,还特别讲求现金流量的质量,确保理财目标的真正实现。

4.重视理财环境的观念。内因是事物变化的根据,外因是事物变化的条件。经济效益、现金流量都是企业内因,决定着企业的量变和质变,而理财环境则是企业的外因,是企业量变和质变的条件。企业只有适应理财环境的变化,才能更有效地加强财务管理,实现理财目标,这就是“适者生存”的道理。理财环境涉及范围广泛其中最基本、最重要的是法律环境、金融市场环境和经济环境。良好的法律环境,一方面为企业的合法经营保驾护航,一方面企业也要依法经营,遵守规则,否则会受到法律惩罚。发达的金融市场环境,既为企业提供筹资和投资的场所便于企业长短期资金相互转化,又为企业理财提供有用信息。经济环境主要包括经济发展状况、政府经济政策、通货膨胀、利率波动、竞争等诸多方面的因素。任何企业要长盛不衰,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都必须仔细研究经济环境的现状和变化趋势。现在,重视理财环境对财务管理的影响已逐渐成为时尚。这种观念已植根于理财人的灵魂中。



三、财务管理内容的变革

在我国,过去把企业财务划定为财政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强调财务收支平衡,财务管理的主要内容是资金管理、成本监控、收入分配以及处理好各种财务关系,而财务关系包括企业与国家财政之间的资金缴拨关系、与国家税务机关之间的税收征解关系、与国家银行之间的资金存贷关系、与其他单位之间的资金往来结算关系、与职工之间的货币结算关系以及企业内部各部门之间的经济利益关系。由此可见,这时的财务管理内容不仅包括企业内部财务关系的处理,更主要的是处理好与企业外部的“财务关系”。

现代财务管理的主要内容是投资决策、融资决策和股利决策。

投资是以收回现金并取得收益为目的而发生的现金流出,有短期投资和长期投资之分。短期投资是指对应收账款、存货、短期有价证券等营运资产的投资,其特点是投资所产生的经济影响不超过一年或一个营业周期,决策时一般无需考虑货币时间价值和投资风险价值。长期投

[1] [2]  下一页

Tags:

作者:佚名

文章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
PB创新网ourmis.com】Copyright © 2000-2009 . All Rights Reserved .
页面执行时间:3,531.25000 毫秒
Email:ourmis@126.com QQ:2322888 蜀ICP备050067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