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审计的防护性和建设性
摘要本文针对审计工作目前的现状,提出在审计工作中必须做到审计的防护性和建设性二者的有机结合。
关键词审计功能防护性建设性
1 简介
审计的防护性就是审计机关和人员为维护国家的财经法规和所有者权益,对经营管理者的经济活动进行查错揭弊的经济监督活动。审计的建设性就是审计机关和人员为了帮助经营管理者改善经营管理,促进提高经济效益而进行的审计活动。长期以来,人们非常重视审计的防护性而忽视建设性。我认为现代审计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既要重视审计的防护性,更要重视审计的建设性。
传统审计非常重视审计的防护性是非常必要的,而对审计的建设性重视不够是值得注意的。这个问题在我国审计中是有其历史根源的。从西周的“宰夫制”到春秋的“上计制”,从秦朝的“御史大夫制”到宋朝的“审计院”,从元朝的“户部制”到清朝的“独立审计院”,民国的“审计部组织法”。对主管经济的各级官员作了明确的规定和限制,达到审计监督的目的。他们共同的特点基本上都是把审计的防护性作为审计的唯一目的。一九九四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八届人大常委第九次会议正式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对审计的目的、组织建设、职责范围和权限、审计程序、法律责任等基本问题作了原则性的规范。但对审计范围的具体规范中也缺乏经济效益审计和经济责任审计的内容。也就是对审计的建设性问题未作出具体的规定。
2审计建设性的重要性
对审计的建设性问题重视不够会带来一些不良后果,其一是缩小了审计范围。现代审计包括财政财务收支审计、经济效益效率审计、经济责任审计等。如果只重视审计的防护性,就等于只完成了对财政财务收支审计,大大缩小了审计范围,弱化了审计功能。如我国过去在经济管理中和经济监督中未严格重视单位法人和有关责任人的经济责任。一个企业的厂长把一个厂搞垮了可以不负任何经济责任而调到另一个厂当厂长的怪事。究其原因就是没有高度重视审计的建设性,没有进行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缺乏审计建设性这一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重要环节。其二是把审计目标单一化。审计本质决定审计目标。现代审计的本质是十分明显的“双重性”:即“经济监督”之防护性和帮助改善管理、促进提高经济效益的建设性。因此审计是有两个基本目标:客观地记实受托经济责任的履行程度;充分运用建设性功能促进受托经济责任有效实现。当前审计工作往往局限于查查账,看被审单位是否遵守了财经法规,看被审对象是否客观真实,这样审计工作的功能并未得到充分的发挥。在审计实务中如果不重视审计的建设性,不为被审单位出谋策划,提出合理化的建设,不完成审计建设性的目标是对审计工作不负责任的表现。其三是忽视经济活动的全过程参与。审计的防护性一般重视事后监督,对已经发生过的经济活动的会计资料进行查对、核对、鉴证,审查其客观性、真实性和合法性,即人们所说的“查漏补缺”。这样作对已发生的经济活动进行查错揭弊,但不能防患于未然。而审计的建设性则要求事前管理、事后监督,要求被审单位的经济活动自始至终都置身于审计监督控制之下,随时得到审计人员的帮助和指点,从而提高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如某高校的一项基建项目,工程预算为900万元,竣工后进行审计,其审减金额为200万元。以防护性看审计出如此巨大的差额是审计工作的成绩。但是从建设性上来分析,基建预算中存在的虚假现象和工程造价的不真实是使人吃惊的。如果审计人员从工程预算、招标、投标等整个施工过程都参与审计监督就绝不会出现如此巨大的差额。
3审计防护性与建设性的有机结合
怎样才能做到既重视审计的防护性,更重视审计的建设性呢?一是国家现行的审计法规中要增加审计建设性的内容。将经济效益、效率审计、经济责任审计、管理审计、业绩审计以及主管干部的离任审计纳入审计的范围并制出相关的法律责任;二是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要树立重视审计建设性的观念,既要查账,查错揭弊,又要对被审计者提出合理可行的建议,热情帮助被审单位制定出整改措施。三是正确处理好审计人和被审计者的关系。过去审计者总认为我是来审计监督您的,被审计者处于被动接受审计的地位,无形中出一种对立情绪。重视审计的建设性后,审计者既要严格审查经济活动中的违规违纪行为,又要对被审单位进行热情邦促。在审计中发现被审单位好的规章制度,行之有效的内控制度等要给予肯定和表扬,使审计工作质量提高到一个新的境界。
Tags:
作者:佚名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