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信息失真:投资者视角与经营者视角(二)
为了进一步维护使用者的利益和满足使用者的需求,会计本身近年来一直寻求积极的改良和变革,如更大程度上采用公允价值进行计量,增加披露相关的信息等。但是,诚如前述,会计信息失真的背后却是各种利益集团的不同利益的矛盾。调和、解决这些矛盾是减少会计信息失真的非常重要的关键。
2.当前,中国新兴的资本市场中存在比较普遍的利润操纵行为和会计信息失真现象。几乎所有的专业用户都认为上市公司存在不同程度的会计信息失真,69%的人认为多数公司的个别会计项目存在信息失真。这些普遍存在的信息失真现象,大大增加了投资者寻求真实信息的成本,投资者还必须根据现有的资源和其他非会计信息对公开披露的会计信息作出调整。更严重的是,广泛存在的会计信息失真问题已经影响到了投资者的投资信心。在被调查对象中,有33%的人选择不投资会计信息失真的公司。调查显示,无论是专业的投资者还是公司的经理阶层,显然对会计信息失真的危害具有深刻的认识。但投资者眼中的信息失真问题要比上市公司经理人的看法严重得多。
3.被调查的专业用户群体,秉承一种主要是“结果理性”的观念。在他们看来,不管会计规范如何,只要会计信息没有反映企业经营状况和财务状况的真实,即使公司的会计处理符合会计制度的要求,这类会计信息也是失真的。而上市公司经理人则更多地从“程序理性”的角度思考问题。在他们看来,只要公司的会计处理和信息披露符合有关法规的要求,这种信息就可以看成是真实的,他们的会计责任就可以解除。例如,公司按照原来的会计制度提取的各项准备是不足以应付未来的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的。这对投资者来说是信息扭曲了,但公司经理人却会认为这种会计处理符合会计制度的要求而不存在失真的责任后果。但是,如果存在这类会计规则而不能及时得到纠正,就会增大政府有关部门的风险。也许正因为如此,有人强调有效的会计制度是解决会计信息失真的关键。但是,随着资本市场的发展,会计信息对投资者决策的有用性必将会大大增加,因为“在资本市场发育十分成熟、并对整个社会经济的运行具有全面影响的情况下,比较而言,决策有用学派对会计目标的表述更为确当”(刘峰,1998),从而对会计规范的结果理性提出更高的要求,也对解决会计信息失真问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必然对我国现有的会计管理体制和准则制定的价值取向等方面提出新的要求。
4.与会计信息缺乏可靠性相比,基金管理人对会计信息缺乏相关性更为不满。这种不满主要来自信息提供不及时和竞争性信息渠道的威胁,也来自会计信息缺乏前瞻性。即使是招股书中的盈利预测,投资者仍然对它的可靠性表示了疑虑。从实证研究的结果看,会计信息无疑是一种重要的信息,但是,会计信息对投资回报和股票价格的解释能力并不高。它只是无数信息渠道中的一种。会计要在资本市场中取得更加重要的地位,不仅要提高信息的可靠性(特别是不能提供虚假信息),更重要的是必须提高会计信息的及时性和前瞻性。这一点也是国际会计机构(如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和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的共识。
5.在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方面,基金管理人认为上市公司操纵本公司股票价格、取得配股资格和公司经理人谋取自身利益是信息失真的最主要原因。他们认为在公司的申请上市环节、公司处在“配股生命线”或出现连续亏损以及出现较大财务情况波动等情况下存在信息失真。而公司经理人则承认“保持或重获配股资格是利润包装的最主要动机”。二者的主要区别在于公司经理人不承认谋取自身利益去操纵利润的动机。但是,这仍然不能阻碍我们得到一个重要的结论,就是专业用户对上市公司经理人存在较为严重的不信任情绪。会计信息失真的危害由此可见一斑。
6.在防范会计信息失真方面,公司经理人强调,最重要的办法是严格执行会计准则和制度,保持会计政策的稳定性。这显然又是“程序理性”观念的延续。作为一种补充,他们也认为必须减少关联交易并制定合理的关联交易价格,同时及时清理坏账,减少坏账损失。在专业投资者看来,这种看法似乎并不可取。首先,他们崇尚的是“结果理性”观念,认为会计要及时提供相关的会计信息。即使会计信息符合既定的会计规则,如果会计信息不能满足相关性的要求,他们也认为信息是不真实的。其次,他们要认真分析上市公司公开披露的会计信息,并针对发现的会计信息失真作出调整或采取消极投资策略。再次,他们也希望大型会计师事务所能够确保上市公司提供更高质量的会计信息,要求监管当局加大对小型会计师事务所和变更会计师事务所行为的监管力度。“程序理性者”更注重政府和准则(或制度)制定机构在防范信息失真中的作用,“结果理性者”更强调资本市场和会计市场的自我约束和自我调节。在当前我国会计管理体制下,程序理性的观念似乎占据上风。
7.尽管专业用户认为会计信息失真普遍存在,但是,绝大多数的专业用户仍然认为会计信息对投资决策“重要”或“比较重要”,仍然有相当多数的投资者依赖公开会计信息进行决策。这表明我国当前投资者可以利用的信息渠道实际上还很有限,会计信息仍然在各类竞争性的信息渠道中发挥着信息主渠道的作用。这对会计职业而言无疑是幸运的。但是,如果会计信息失真的局面继续发展下去,会计的竞争优势就会不断弱化甚至被取而代之。因此,我们面临着会计改革的强大压力。我们认为会计改革的关键在于强化市场对会计信息质量的自我约束机制。为此,必须积极培育理性的会计信息专业用户群体,强化会计中介机构特别是会计师事务所的自律和监管,并对会计法规和规则作适时调整;同时,应当完善现行会计管理体制,使之向有利于“结果理性”发展,向有利于保障投资者利益方向调整。
注释:
1.“所谓程序理性是指行为是适当考虑的结果,该行为就是程序理性的,因此,行为的程序理性取决于它的产生过程;而结果理性则是指在由既定的条件和限制所规定的范围内,当行为适于达成既定的目标时,它就是结果理性的……前者注重过程,后者注重结果。”见谢德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与会计规则制定权合约安排:程序理性与结果理性的论说》,中国会计教授会论文(大连),1999.
2.转引自1999年8月20日《证券时报》第13版。
3.有关“功能锁定”现象的阐述,参见赵宇龙和王志台:《我国证券市场“功能锁定”现象的实证研究》,《经济研究》,1999.9.
[参考文献]
1.证券时报,联合证券:《上市公司利润包装该不该》,《证券时报》,1999.1.8.
2.张为国:《会计目的与会计改革》,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1.
3.蒋义宏:《1985-1997年中国股市发展对会计思想的影响》,《会计研究》,1998.6.
4.谢德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与会计规则制定权合约安排:程序理性与结果理性的论说》,中国会计教授会论文(大连),1999.
5.葛家口、黄世忠:《反映经济真实是会计的基本职能》,《会计研究》,1999.12.
6.孙口,郭永清:《会计信息失真的会计学和新制度经济学分析》,中国会计学会“中国特色的会计理论与方法体系”研讨会论文。
7,薛云奎:《会计准则制定的方法论研究》,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1999.
8.埃尔登S.亨德里克森:《会计理论》,王口如等泽,立信会计图书用品社,1992.
9.威廉。H.比弗:《财务呈报-会计革命》,薛云奎主译,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1999.
10.迈克尔。查特菲尔德:《会计思想史》,文硕、董晓柏译,中国商业出版社,19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