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会计要素的确认
一、环境资产
(一)环境资产的确认
环境资产是指特定个体从已经发生的事项取得或加以控制,能以货币计量,可能带来未来效用的环境资源。其中;(l)可能带来未来效用是指它蕴藏着可能的未来效用,它单独或与其他资产结合起来具有一种能力,将直接或间接产生或有助于产生未来的效用。(2)从已经发生的事项取得是指特定个体通过某种行为获得环境资源的所有权和使用权。控制是指特定主体可能不拥有环境资源的所有权,但能够对其行使使用权。(3)环境资源是指人类以土地、森林、草原、水域、矿藏等作为劳动对象的自然资源和由自然资源派生的生态资源,其数量和质量对人类的经济活动有重大影响。
环境资源能否作为环境资产加以确认,它应符合如下确认标准:(1)未来效用的可能性。在确认标准中采用可能性的概念,是为了指出与项目有关的未来效用实现存在的不确定程度。(2)计量的可靠性。当会计核算资料没有重要差错或偏向,并能如实反映其拟反映或理当反映的情况而能供会计信息使用者作为决策的依据时,该会计核算资料就具有了可靠性。由于会计计量方法和反映技术的局限性,由于环境资源的复杂性,会产生所反映的事实具有模糊性的特点,这不属于偏向,仍可认为其具有可靠性。(3)环境资产的地域范围、环境资产属于人类的共同“特定财产”,在国家对地域进行划分的同时,也划分着环境资源的所有权和使用权,环境会计只对本会计主体内的环境资源进行确认。
当环境资源是花代价取得时,其价值可以按所花代价进行计量(暂不考虑所花代价是否合理);当环境资源是凭借某种权利取得,或是大自然赐予时,对于这种不花代价取得的环境资源可以依据合理的估算进行计量,如果无法作出合理的估算,如未探明储量的自然资源,就不能作为环境资产确认。在自然资源和生态资源中,有相当大的部分是无法对其直接计量的,因此环境会计的计量要大量地依靠合理估计的方法,但只要估计具有合理性,就可按估计的结果进行计量。
一项环境资源要作为环境资产加以确认,应符合环境资产要素的定义,符合确认标准,并具有相关的属性,能够合理地对它进行可靠的计量或估算。
(二)环境资产的特征
环境资产种类极多,但是环境资产一般都具有如下特征:
l、环境资产的开发利用具有不可逆性。不可逆性是指开发利用环境资产的行为破坏自然资源的原始状态以后,再将其恢复到未开发状态,在技术上不可行,或者必须经过一段相当长的时间(上百年、甚至上千年)的特性。
2、环境资产的变化符合生态平衡机制。在一定限度内的环境资产消耗,可以通过生态资源系统的自我调节机能和再生机能得以补偿。如果不符合这种平衡规律,就会引起生态系统的退化和失衡,因此环境资产的增减变化必须遵循生态平衡规律。
3、环境资产具有稀缺性。有些自然资源具有不可再生性或其再生的时间相当长,其储量会随着开发、利用而不断减少,使其成为稀缺的资源。
(三)环境资产的分类
l、按照环境资产的形态分类,分为自然资源和生态资源。自然资源是指由自然界长期形成的人类生存的物质基础和经济发展的前提条件,包括土地、森林、水域、矿藏草原等等。自然资源按照其能否人造又可分为人造自然资源和非人造自然资源。生态资源是指独特的生态系统、独特的地形地貌、野生生物群、优美的自然风景等,以保持原状的形式进入人类生产消费领域。生态资源只有不被开发,不被破坏,才有效用价值。
2、按照环境资产能否再生分类,分为可再生资源和不可再生资源、可再生资源是指能够依靠自然现象或人类的经济活动,不断再生的资源,如地球大气层、阳光、空气、人造森林等等。不可再生资源是指在短时间内,不论通过何种活动都不能增加其储量的资源,且会随着开发利用而不断减少,如矿藏等等。相对来说,可再生资源中的一部分是取之不尽的,而且难以计量,一般不作为环境资产纳入会计核算系统。
3、按照环境资产的经济学意义分类,分为自由取用资源和经济资源。自由取用资源是指数量非常丰富,任何可能的使用者都可以无偿使用的资源,如未开垦的土地、新鲜的空气、清洁的水源。经济资源是指具有稀缺性,使用者必须付出一定代价才能使用的资源,如矿藏等。由于环境资源的过度开采,使自由取用资源逐渐向经济资源转化,其数量越来越少。
(四)环境资产的计价
环境资产计价是指以货币来衡量环境资产的价值。从资源稀缺的角度来分析,资源分为自由取用资源和经济资源,而且经济资源的范围有越来越大的趋势。既然是经济资源,拥有、使用它都要花代价,并形成资源的价格。从资源的补偿角度来分析,自然资源的更新速度是有限的,环境资源稀释、分解和同化废弃物的能力也是有限的,如果经济活动中对环境的利用超过这个限度,就会导致自然资源的短缺、生态资源等级的下降。为了满足经济活动的要求,人类不得不追加投资以维持自然资源和生态资源的现状,此时的环境资产已包含了劳动量因素,并以货币表现为环境资产的价格。从资源配置的角度分析,环境资产有限,不能充分满足经济活动的需要,为了有效地开发、利用和保护环境资产,需要确定资源的价值。总之,只要良好的环境已经成为经济上稀缺的资源,为了兼顾经济发展和对环境的保护、利用,有必要以某种方式对环境资产进行计价,并使其价格保持在合理的水平上。环境资产的计价具有模糊性的特点。
二、环境费用
(一)环境费用的确认
环境费用是指某一主体在其持续发展过程中,因进行经济活动或其他活动,而付出或耗用资产的转化形式。其中:(1)某一主体,可以是一个企业,也可以是一个国家、地区。其范围究竟如何,取决于环境会计主体。(2)持续发展过程是指在不牺牲未来几代人需要的情况下,满足本代人的需要。(3)经济活动是指人类开发、利用资源满足本代人需要所进行的活动;其他活动是指为维持环境资源的基本存量而进行的环境保护的活动。(4)付出或耗用的资产是指进行经济活动或其他活动时,减少的环境资产和其他资产。这些资产一经使用,不能再带来未来效用,资产的价值转化为费用。
环境费用确认的标准为:(l)未来效用的不可能性。如果一项支出不产生未来的效用,或者未来效用不符合确认环境资产的标准,那么该项支出应确认为环境费用。(2)计量的可靠性。与环境资产确认标准理解相同。只有环境资产能够计量,耗用环境资产进行经济活动发生的环境费用也就能够计量,并形成资源产品的成本费用。为维持环境资产的基本存量发生的人力、物力、财力等按照财务会计的计量方法即可计量。由于污染环境而造成的损失也应是环境费用的一部分,但这种费用的计量是较困难的,只能依据合理的估计对其进行计量。
(二)环境费用的特征
环境费用的种类繁多,但它们一般都具有如下特征:
l、环境费用的发生往往伴随着环境资产的减少,有时也体现为社会经济系统内物质资产的减少。如自然资源的耗减费用直接表现为环境资产价值的降低,自然资源的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