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
首 页商业源码原创产品编程论坛
当前位置:PB创新网文章中心信息化会计理论

新准则研究和开发费用会计处理的国际趋同以及影响分析

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 作者:佚名  来源:本站整理  发布时间:2009-02-05 10:41:14
【本文由PB创新网为您整理】摘要:在当今经济全球化、一体化的国际经济环境下,加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企业持续稳定发展的关键。研究与开发的成功与否将成为企业成败的最重要因素之一,这将促使企业越来越重视研究与开发, 研发费用占企业总支出的比重将会越来越大。2006年2月15日颁布的新会计准则中,对研究和开发支出的会计处理的修改体现了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趋同的趋势。通过对研发费用的会计处理的国际间比较和新旧准则的处理的比较,分析会计准则修改的合理性和积极影响。
  关键词:研发费用 趋同 费用化 资本化
  一、 引言
  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科学技术在经济增长中的地位不断上升。知识要素和知识产业的创新成为经济持续增长的发动机。从系统观来看,知识经济系统中的第一推动力是科技创新。要从根本上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必须通过技术创新,掌握更多的自主知识产权,培育自己的世界品牌。而创新的能力和储备与研究开发的投入息息相关,为了保持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企业特别是高科技企业积极致力于研究开发活动,从而导致研究开发支出的猛增。 研究与开发支出的合理使用是企业一项重要经营管理决策,它关系到企业长期、持续的竞争能力和盈利能力。研究开发支出的会计处理,随着研究开发支出的大幅度增长,成为会计界关注的焦点。
  研究开发活动从广义上讲是一种投资行为, 据统计,我国研究与开发费用仅占GDP的0.83% ,而世界发达国家的平均比重为2% ,其中美国高达2.53%.可以预计,我国企业也必然会加大研究开发的投资力度,为增强企业长期竞争能力而努力。
  二、研究开发过程的介绍
  企业的研究开发过程一般分为三个阶段:技术引进,自主研发(内部研发)、合作研发。与市场经济比较成熟的国家相比较,国内企业还没有成为科技创新的主体,整体上自主创新的能力薄弱,企业对创新的有效需求不足。较多企业处于引进技术,加以消化的阶段,内部研究开发支出水平较低,而且企业的管理人员、财务报表的外部使用者对于研发活动在创造企业价值中的作用没有充分的认识,因此研发信息没有得到重视。但是在规模经济的优势发挥殆尽时,随着国内外市场竞争不断加剧,我国企业逐步实现 R&D 内部化,研究开发的支出必然增大,对于研发信息的需求状况就会发生变化。另外,许多较大规模公司的研发已经进入第三阶段,即合作研发,甚至实现了研发的国际化,例如海尔集团,这就会产生并购在制研发等问题,准则的完善必然也要考虑这种趋势。
  三、研究开发活动的特征
  研发活动作为一种投资行为, 具有投资活动的一般特性, 即时间性和风险性。研发活动又具有特殊性,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具有比一般投资活动更大的不确定性
  虽然风险是投资活动的一般特性, 但由于研发活动是建立在新的科学知识或技术原理基础上的高度激烈的商品和技术竞争, 只有在研发成果可以转化为商品的情况下才可能产生收益, 因此, 研发活动具有的不确定性远远大于其他的投资活动。研发活动的风险主要包括: ① 技术风险。由于受技术规律、技术垄断、产品标准化、技术的工业支持能力等方面的限制, 研发成果不可预测,有失败的可能性。②经营风险。知识经济时代,科学技术瞬息万变,企业的管理者在确定研发活动的发展方向时出现失误、资金渠道不顺畅、技术骨干离职等因素, 都会导致研发活动半途而废而无功而返。③ 行业风险。如果同行业竞争者的研发活动领先于企业,或者企业研发成果的产业化工作不到位,则意味着企业竞争的失败。④ 环境风险。如社会意识形态、法律及生态环境、国家政策、重大政治事件等,都会给企业的研发活动带来风险。
  (2) 计量困难
  知识的投入具有明显的特殊性,其他生产要素的投入,通常导致企业生产规模的扩大,而扩大的生产能力是以原有生产要素和新投入生产要素之和为依据来测算的。但知识的创造和投入并不一定代表与经济相关的知识存量的增加。这是因为: ① 研发成果转化为真实的生产力需要时间,有的甚至经过数年才能取得正的现金流量。② 知识本身就是无形的、难以量化的,从而也是难以计量的。③ 新知识的投入有可能导致原有知识存量中的部分知识陈旧过时甚至失效。这就使得知识的累计投入不是简单的一加一的关系。因此,对企业而言, 研发活动的确认和计量具有很大的弹性。
  四、对比国际趋势和其他国家对研究开发支出的会计处理
  国际上研发费用的会计处理方法大致可分为:以美国财务会计准则为代表的全部费用化;以国际会计准则为代表的部分费用化。
  1.美国财务会计准则规定(财务会计准则第2号公告——研究与开发费用):当期发生的研发费用应全部作为费用处理,计入当期损益,研发活动结束后,不论成功与否,均不确认为无形资产。但值得说明的是,就计算机软件的研究与开发费用如何进行处理,美国公认会计原则做出过特别规定,即FASB指出:对出售、出租或以其他方式发生的计算机软件开发成本,一旦技术可行性得以确认,就应该确认为资产。之所以这样做的原因是认为研究开发涉及太多不确定性因素,一项支出与未来利益之间的因果关系难以确定。
  2.而国际会计准则指出,为评价自行开发的无形资产是否符合确认标准,企业应将自行开发过程划分为两个阶段,即研究阶段和开发阶段。针对这点,国际会计委员会第38号准则将研究与开发活动分为两个阶段,即研究阶段和开发阶段(如不能正确区分研究阶段和开发阶段,那么该企业应将项目支出均视同研究阶段的支出处理)。相应地,要求研究费用在发生时计入当期损益,而开发阶段支出是否应于发生时计入当期损益则要看开发费用是否符合特定的条件,如符合它确认的五个条件时,才予以资本化,确认为无形资产。这属于有条件的资本化。
  3.其他国家的相关会计处理:
  英国对研究与开发费用的会计处理进行规范的公告是英国标准会计实务公告第13号。根据该公告,研究与开发支出应区别进行处理,按基础研究、应用研究以及开发研究三种类型予以划分。前两种类型的支出,则应在发生当时计入损益;而如果是开发支出,也通常应在发生时计入损益。除非出现特定情况,可以递延摊销。这些特定情况包括:研究属于专题项目,费用可以单列;研究取得的成果把握性极大,并能以收抵支;公司有足够的物力、财力支持研究项目的完成。总体上看,倾向于费用化的会计政策。
  法国的研究与开发费用,当其属于特定的研究项目且成功的可能性非常大时,可予以资本化,并在不超过5年的期限内摊销。
  德国规定研究开发费用在发生的当期直接费用化。
  荷兰规定,研究开发费用只要在预期具有未来效益即可予以资本化,列在资产负债表中,并在不超过5年的期限内摊销。
  日本的研究与开发费用在符合一定条件时(预计未来收入超过该项费用),可予以资本化,并在5年内注销,不过其实务中采用较为稳健的直接冲销法。
  五、我国新旧会计准则对研究开发支出的修改变化
  1.我国在新会计准则出台以前,对研发费用的会计处理采用与美国相同的方法,即将其全部计入当期损益。研发费用在发生当期直接予以费用化,等到研发成功后按法律程序申请取得无形资产,再依法将取得时发生的注册费、聘请律师费等中介费用资本化,并在一定期限内进行摊销。我国2001年出台的《会计准则-无形资产》规定:自行开发并依法申请取得的无形资产,按依法取得的注册费、聘请律师费等费用,作为无形资产的成本,在研究与开发过程中发生的材料费用,直接参与开发人员的工资及福利费,开发过程中发生的租金、借款费用等,直接计入当期损益

[1] [2] [3]  下一页

Tags:

作者:佚名

文章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
PB创新网ourmis.com】Copyright © 2000-2009 . All Rights Reserved .
页面执行时间:8,218.75000 毫秒
Email:ourmis@126.com QQ:2322888 蜀ICP备05006790号